义安特种部队士兵纪念品收藏
“军人的一生充满艰辛和危险,但也十分光荣和英勇。我的整个青春岁月都是在枪下度过的,所以我始终珍视和尊重我的军人生涯的纪念品。”——这是老兵阮公英谈及战场纪念品时坦言。
每件纪念品都是士兵生活的一部分。
阮公英(1954年生)在福山乡(Anh Son)的亲属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他从部队退伍归来的那天,背着沉甸甸的背包。打开背包,大家都大吃一惊,因为里面有吊床、薄纱窗帘、午餐盒、水壶和呼吸管,这些都是水上特种兵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jpg)
这些物品几十年来被他精心保管,成为珍贵的纪念品,受到主人的珍视和尊重,成为这位经历过战场的士兵生活的“记忆博物馆”。他专门设立了一个柜子来存放这些战场遗迹,只有战友们来看望、子孙们团聚、追忆军旅岁月的时候才会开放。
阮公英先生于1974年初入伍,隶属于第305师(特种部队司令部),主要训练内容是深入渗透,以及渗透至港口、舰船和敌方哨所等主要目标。在战场上,他被分配到第316旅,在东南地区,特别是西贡附近地区作战。
阮公英的特种部队被派往战场,目的是进行训练,逐步推进到西贡的决战——嘉定战役。南方解放后(1975年4月30日),他的部队继续向柬埔寨进军,与红色高棉武装作战,帮助人民逃脱波尔布特的种族灭绝。
.jpg)
对阮公英先生来说,每一件纪念品都与士兵生活的一部分息息相关,是一段终生难忘的回忆。背包与行军和战斗息息相关,几乎是战场上士兵不可或缺的物品。
吊床和薄纱窗帘让人联想到穿越森林的行军和被远处枪声打断的睡眠。午餐盒和水瓶让人联想到每日的餐食,无论是在营房还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壕里。
特别是塑料呼吸管,是水下突击队员的必备工具,用于潜入河流、秘密接近敌舰、小艇、港口或仓库时使用。
“直到现在,我仍然把这些纪念品视为亲密的朋友,是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个月前,有人来找我,想买一些纪念品摆在家里,但我拒绝了,因为它们是神圣的回忆。”安先生说。
.jpg)
老兵阮公英收藏的战场纪念品还包括一块降落伞布、一个指南针和一本相册,这些都是他和他的部队进攻西贡、占领新山一机场那天的战利品。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1975年春季总攻势期间,阮公英参加了进入解放西贡的西北军的组建。
当时,敌人投降,溃逃,留下了很多东西。他捡起了降落伞布、指南针和相册,作为那并非人人都能拥有的光荣时刻的纪念品。从此,这些纪念品跟随士兵的脚步,踏上了行军的征程,踏上了生死攸关的战斗。
战场来信
阮公英先生除了保存了占领新山一机场时缴获的士兵物品和战利品外,还保存了两次战役之间行军途中写的信件。
.jpg)
1979年10月22日,他在磅同省的一封信中写道:“亲爱的父母们!今天仍然是柬埔寨战场上最艰难的日子之一。我的部队正在继续执行追捕波尔布特军队残余的任务。局势紧张,但部队里已经有人回国工作了。我借此机会写几句话,慰问一下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让他们不必再苦苦等待。”
这位战士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其中既有爱国情怀,也有亲情:“想着家人,想着父母兄弟姐妹,很多个夜晚我都睡不着,在吊床上辗转反侧,想着对父母兄弟姐妹的思念和爱。但因为革命使命,我不得不暂时放下个人的家庭情感,投入到工作中。”

1980年,部队调到河南宁省后,我写给姐姐的一封信写道:“姐姐!我趁着回家的这几天,没想到又见到了母亲。我以为母亲还像以前回家时一样病着,越想她就越想她。从小到大,我帮不上家里的忙,尤其是母亲生病的时候,我一天都没照顾过她。母亲去世后,我也没能见她最后一面。希望您能原谅我,体谅我。那段时间,我没法给家里寄信,家人也不知道信箱在哪里,要写信通知我……”
回国时,老兵阮公英还带来了自己和战友们的军旅生活照片,保存在战利品相册中,所有文件均完好无损。
.jpg)
“在军队服役超过 13 年,参加过 2战争“作为一名军人,我多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也亲眼目睹过战友倒在战壕里,所以我始终珍惜属于军人的生命。因为只有亲手拿起枪的军人,才能真正体会到每一场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生活的珍贵……”,安先生倾诉道。
在他的家中,他把最庄严的地方留给了那些参军抗美的家庭成员的“光荣家族匾额”。那些制服、勋章和勋章也一直被这位前士兵珍藏,精心保管,并在庄严的场合佩戴。
战争早已过去,昔日的战士们也已步入老年,我保留着战士们生活的纪念品,以便我的子孙后代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祖先在保卫祖国的事业中所经历的艰辛、牺牲、勇敢和光荣的业绩。
阮公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