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义安农民按时播种春季作物并节省成本的良好做法

清福-玉庆 January 24, 2024 16:43

(Baonghean.vn)今年种植季节,越南义安省许多农村地区的农民没有雇用工人,而是成立了劳动力交换小组,既保证了作物的进度,又节省了生产成本。

bna-giup-7942.jpg
周田乡成立了多个劳务交流小组,在插秧季互相帮助。图片:Thanh Phuc

今年进入春耕阶段,周田乡(Quy Chau)的妇女们成立了劳务交流小组,每个小组由村里4至5户农户组成。每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参与,从整地到插秧,她们互相帮助。

珠仙乡班村村民魏氏红琼女士说:“我们劳务交换小组由三户人家组成,都是血亲。我们轮流帮着换家。比如,今天小组里会插秧的三名妇女负责一户人家的耕作,会犁耙的三名男子负责另一户人家的整地。我们会一直这样下去,直到全村所有家庭都完成了插秧和收割工作,迎接收获的季节。”

这种劳务交换模式不仅在班村,在周田村以及贵州省其他地区都很流行。每逢插秧季节,田里总会有三五个人。有人挖秧,有人插秧,有人播种……正因如此,只需一次劳动就能把田地耕完。

bna-doi-1-2449.jpg
每组平均有3-5名参与者。图片:Hoai Thu

珠海乡克勒村村民罗氏玄女士说:“村里的孩子现在都到很远的地方打工了,剩下的年轻人不多了。所以,村里的家庭必须互相帮助才能尽快渡过难关。”

如果说往年春耕时节正是水稻种植的季节,那么现在这个时候,丁氏英女士(清章县大同乡祥定村)就得四处奔波雇人插秧。今年她刚生完孩子,无法承担农活,于是她的丈夫黎文山先生就加入了村里的劳务交流小组。他不会种稻,但会犁地、耙地、施肥、拔秧,所以就和其他家庭换工,让他们帮他家插秧。就这样,他家的4亩稻田到现在都种好了。

bna-4-2068.jpg
在低地地区,劳务交换团体通常规模较大,成员可能来自同一个公社或村庄,许多团体由家庭成员组成。图片:Thanh Phuc

孙先生说:“我老婆刚生完孩子,家里缺人,雇人种4棵秧苗也要花好几百万。而且,临近春节,雇人种秧苗不容易,工人们都是按天计酬,签了合同,所以有时候干得马虎,会种错。多亏了工人的调换,田地才得以按时播种,保证了技术,也节省了生产成本。”

当前的“以工代耕”模式不仅在山区盛行,在低洼地区也广泛推广。“适时耕作”就是为了跟上作物生长进度,抢占灌溉用水,在农村劳动力日益短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温暖的天气。

bna-ghep-3-3322.jpg
那些擅长工作的人会承担这部分工作,确保春季作物能够按时生长。图片:Hoai Thu

“我们家有五亩稻田,孩子们都在很远的地方工作,只有老两口。有一年,田地犁完了,耙完了,就只剩下插秧了。可是,我们雇不到人,水也干了,田也干了,秧苗也老了……今年,多亏了劳务交换小组,我们才轮流帮忙,不用再依赖插秧的工人了。”陈廷年先生(Tran Dinh Niem,同文乡前光村,清章乡)说道。

今年,新山乡(杜良村)种植了近300公顷水稻,其中约50%为直播,其余为播种后种植。为了节省生产成本,村里和乡里的农户互相交换劳动力。只有少数农户劳动力不足,或忙于经商,才需要雇佣邻近乡镇的工人。

新山乡一村黄氏翠女士说:“2024年春种的时候,我们家种了5棵苋菜。租一台犁的费用是70万越南盾,还要加上化肥和农药。如果雇两个人种,费用是80万越南盾。今年,多亏了劳务交换,我们节省了近一半的费用。”

bna-6-5707.jpg
劳务交换小组模式有助于适应季节变化,节省生产成本,并增强社区凝聚力。图片:Thanh Phuc

水稻种植仍然是该省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既保障了粮食安全,也促进了经济发展。然而,由于工人外出务工,许多地方在作物生长季,尤其是在插秧季,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人们选择交换劳动力,不仅能保证作物的生长进度,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并增强社区家庭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力。

归州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黎美庄先生表示:“插秧换工是许多地方农业生产的有效解决方案。除了节省生产成本外,插秧季节的适时同步也至关重要。这有助于照料水稻植株同步生长,也能更有效地预防病害。”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帮助义安农民按时播种春季作物并节省成本的良好做法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