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糠治病:成功,但仍在柜子里
利用一种被认为仅用作牲畜和家禽饲料的原材料,酶和蛋白质技术重点实验室(越南国家大学河内自然科学大学)的科学家发酵了米糠提取物,并将其用作功能性食品来调节某些神经系统疾病。
利用一种被认为仅用作牲畜和家禽饲料的原材料,酶和蛋白质技术重点实验室(越南国家大学河内自然科学大学)的科学家发酵了米糠提取物,并将其用作功能性食品来调节某些神经系统疾病。
Trinh Tat Cuong 博士仍在努力寻找米糠的销售渠道。
(图片:Trung Hien/Vietnam+)
然而,尽管得到了国家科委的认可,这个应用性极强的课题却依然……因为没有找到出路而被搁置。
废弃物品的用途
在自然科学大学二楼不起眼的一间摆满机器的小房间里,研究团队负责人郑达强博士说,大约15年前,他听说过一个鼻咽癌患者吃了两年糙米仍然健康的故事。
后来,有机会学习的李强博士发现,糙米最重要的部分是米膜,米膜中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物质。但实际上,在碾米的过程中,米膜被剥去,形成了米糠,而米糠也是牲畜和家禽的食物。
据Cuong博士介绍,在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日本,食品生产中通常含有GABA(γ-氨基丁酸)。这种物质在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调节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症、阿尔茨海默病……
目前生产GABA的方法有很多,如从谷物中提取、创造最佳条件使大米发芽、利用微生物发酵大豆……其中,利用微生物(细菌、真菌)发酵生产GABA的工艺正在被广泛应用。
在生产GABA的传统食物中,米糠是一种非常丰富的原料来源,因为它仅用作牲畜和家禽的饲料。因此,在2011年获得国家级青年科学家科研项目信息后,姜博士和他的同事们立即撰写了“利用乳酸菌从米糠发酵液中生产γ-氨基丁酸并应用于功能性食品的工艺研究”的课题,并获得了9.7亿越南盾的研究经费。
年轻的科学家们经过多次实验,筛选出一株能够从腌黄瓜中产GABA的有益菌种乳酸杆菌,找到了合适的发酵工艺条件,并优化了米糠发酵液中的成分,采用结晶法生产出粉末状的GABA。
结果表明,获得的GABA含量较高:10升发酵液中约含700克GABA。该课题经国家科委验收,并被评为优良。
仍在“柜子里”
生产工艺简单,原料丰富,应用于制作廉价功能性食品的可能性很高,但至今为止,这个课题仍被科学家们束之高阁。
这位1976年出生的年轻医生低声说,资金不足10亿越南盾,即使已经验收,科学家们也只能进行初步研究,无法进入试生产阶段。
Cuong博士说,目前,用于增强抵抗力的GABA功能性食品从国外进口到越南,售价约为100万越南盾/100克,而如果在国内生产GABA,成本仅为25万越南盾/100克左右,且功效相同。
据青年科学家估算,投资一条以米糠为原料的GABA功能性食品粉生产线仅需约5亿越南盾。但在此之前,他们需要10亿越南盾的资金,以便在量产前继续进行必要的测试。然而,对他们来说,这笔钱实在太多了。
Cuong博士表示,他正在“努力”为这个应用性极强的研究项目寻找出路。然而,每个研究项目要想真正走向市场,都需要企业、科学家和政府的帮助。
他指出,科学家首先要有好的作品,企业也必须看到可行性和效益,并进行投资。然而,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支持临床试验,以及为年轻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提供一定期限的保护政策方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期待年轻科学家全身心投入研究,创造出对生活具有高度应用价值的课题。
至于他们的课题,科学家小组不得不……将其搁置,等待国家或企业投资的“奇迹”来继续第二阶段,生产出服务人民的产品。
据(越南+)-V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