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获得人民信任的官员应该辞职”
官员和公务员必须取信于民,并将公信力视为道德的衡量标准。当他们不再获得民众的信任时,就应该辞职。
1945年10月17日,胡志明主席在《九国报》上致各地区、省、区、村人民委员会的信中写道:“我们必须懂得,从全国到乡村的所有政府机构都是人民的公仆,肩负着人民的共同劳动,而不是像法国和日本殖民时期那样压迫人民。凡是有利于人民的,我们都要尽力去做;凡是不利于人民的,我们都要不惜一切代价去避免。”
胡伯伯首次以“公仆”一词来称呼国家公职人员,这一理念至今依然适用。
在当前我们努力学习和践行胡志明思想、道德和作风的时期,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深刻理解公仆作用,修养自己,共同为建设国家而奋斗。
记者就此内容采访了国会办公室原副主任阮诗勇博士。
![]() |
阮诗勇博士,前国会办公室副主任。 |
光伏:据他所说,胡志明主席“干部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今天具有多大的价值?
阮诗勇先生:这个想法现在依然正确,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公务员的为民服务精神。
封建时代,官员侍奉国王;民主国家,权力不属于国王,而是属于人民,所以官员都成了人民的仆人。
权力属于人民,所以必须为人民服务。这是时代的本质,体制的本质已经改变。但实际上,当权力赋予你时,你会觉得自己理所当然,却忘记了权力的主体是人民。
胡伯伯的教诲依然存在,但将自己视为公仆只是公共道德的一部分。现在,我们力求做到第一部分,即视公共利益为最高。“公”在这里指的是全体人民,他们构成了公共,公共利益必须放在第一位。这是胡伯伯提出的公仆理念的首要含义。
什么叫公共利益至上?比如在招标、评标活动中,如果官员的妻子、子女也参与投标,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官员的妻子、子女不准参加;二是官员必须退出招标、评标过程。
第三,官员、公务员和公职人员必须赢得民众的信任,并将公众信任视为道德的衡量标准。当他们不再获得民众信任时,就应该辞职。这是公务员制度得以运作的道德基础。
除了干部工作实际以外,还有许多干部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了群众的利益,愿意牺牲个人的物质和精神利益,甘愿接受一切艰难险阻,甚至牺牲自己。
光伏:先生,除了那些忠于人民的公仆之外,遗憾的是,还有许多干部和党员畏难畏难,甚至贪污腐败、浪费奢靡之风盛行。过去,我们党对那些不真正忠于人民的干部,采取了非常有力的措施进行纠正和处理。据他所说,已经和正在实施的解决方案宣布提高干部素质确实淘汰了负面因素?
阮诗勇先生:这些解决方案是必要的,带来了一定的效率,但我认为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关注的话,解决方案的设计会更好。
比如,如果我们笼统地谈论干部,就很难,因为干部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在最高层,有政治家,有权力发布决策、政策、法律和指导方针。针对这些人的标准肯定有所不同。
而对于下面,在行政层面,政策必须正确才能执行;如果政策是错误的,执行者也没有办法去纠正。
执行得越好,效率就越高。因此,很难说有必要对政客和公务员实行一刀切的规则。显然,信任体系是最重要的。
国会和人民议会的信任,是要把事情办得更实际,更重要的是人民的信任,得不到人民信任的人,就不能当政治家。
下属和公务员必须具备专业能力,必须通过考试,选拔出真正有能力的人。政策既然已经出台,就必须具备足够的能力和专业知识去落实好,而不是光说决议就够了。
因此,通过该系统,我们将选出合适的人,淘汰不合适的人。
同时,我们必须构建一个对现实责任进行追究的法律体系。比如,在政治层面,民众信任度低,如果失信,官员应该引咎辞职。在基层,必须有严明的纪律,被赋予任务却没有完成的官员必须被免职,必须有“铁”的纪律,也就是法律的强制执行。
激励机制的设计必须有所改变,包括精神激励。此外,还要有物质激励,淘汰那些“早上打伞上班,下午打伞回家”的人,用这些钱来支付那些尽职尽责的公务员的工资。
光伏问:您如何看待党员干部在追随胡伯伯、真正成为人民公仆方面的修养和训练?
阮诗勇先生:这非常重要,这是努力奋斗的一个方面。因为,外表可以被这样或那样地评判。但外在的评价并不能反映内在的真实,内在的真实才是每个人最了解自己的。如果我们不纠正自己,我们就只是在应付外在。如果我们想要变得更好,就必须定期修炼自己。
自我修养和自我提升至关重要。问题一半与道德有关,另一半与专业素养有关。例如,当公民上访时,干部不知道如何处理,也不知道相关的法律规定。显然,干部需要同时进行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光伏:谢谢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