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居民身份证将在全国范围内通用。
建设全国统一的公民身份数据库,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上集中管理公民身份自动登记数据,方便快捷地存储、检索、共享和查询信息。
9月9日,公安部在河内与63个省市公安部门举行网络会议,讨论落实《公安证件制作、发放和管理项目》。公民身份证国家人口数据库项目实施半年总结。
![]() |
2021年起,全国将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图片说明 |
2021年将有两个项目投入运营
公安部负责建设全国人口数据库项目和公民身份数据库项目,以确保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发放公民身份证。这两个项目是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的重要项目,有助于改革行政程序,提高国家安全秩序管理质量,服务于预防和打击犯罪。
落实政府总理2004年5月11日第446号关于批准“居民身份证制作、发放和管理项目”的决定,公安部配合有关部委出台法律文件,为项目实施提供法律保障。公安部已在16个省市开展试点发放工作。《公民身份法》颁布后,公安部在16个地区组织对居民身份证制作、发放和管理系统进行调整、转换和升级,发放公民身份证。迄今为止,已发放近1700万张居民身份证/公民身份证。公民身份识别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有效地服务于国家管理工作和公安部队的业务需求。
关于国家人口数据库项目,各单位和地方公安部门组织实施,并举办了关于人口数据库中公民信息收集和更新流程的培训。截至2020年8月20日,63个地方中的59个地方已按计划完成收集工作。迄今为止,已有14个部委、部级机关和45个省市将收集结果提交给社会治安警察局,以便进行对接和共享。
2020年9月3日,政府总理签署决定,批准公民身份证生产、发放和管理项目的投资方案。这是公安部队与国家人口数据库项目同步紧急部署的一项基本优势。
公民身份证的制作、发放和管理项目将采用滚动指纹替代平面指纹;采用电子芯片卡,因为其安全性高,处理速度比其他类型更快,并在使用过程中集成了多种实用功能;投资指纹和人脸识别应用,服务于打击犯罪,并建立预防和打击犯罪的数据库。对于虹膜、DNA和语音识别应用,将采取开放式设计,以便在条件成熟时进行投资。
建设全国统一的公民身份数据库,利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自动采集和管理公民身份登记数据,有助于以最快捷、最方便的方式存储、检索、共享和查询信息,提高国家对公民身份管理的效率,为公民办理行政手续和民事事务创造便利条件,朝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方向发展,为全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突破,为有效打击犯罪作出贡献。
总体目标是2021年2月26日前两个项目按下按钮投入运行,2021年7月1日前全线投入运行。
同步、经济地实施,避免浪费国家预算。
公安部副部长阮维玉在会上强调,两个项目同时实施旨在确保同步进行,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数字传输线路,有助于节省国家预算并避免浪费。
出席会议的代表们。
对于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阮维玉副部长建议各单位、地方公安机关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政府指示和公安部从中央到基层的部署,充分认识建设国家人口数据库和公民身份证制作、发放和管理项目的重要性。
副部长要求各地公安局长集中指导和加强宣传工作,注重配置人力资源;协调部署、安装设备、传输线路、培训和指导;实施计划,在2021年7月1日前完成向全国100%符合条件的公民发放公民身份证的工作。
会上,各地公安机关领导与公安部各单位代表讨论了如何将两个工程的实施结合起来,动员力量组织宗教信仰者集中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等地居民身份证的发放工作,做好宣传工作,为两个工程的实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