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重视科学技术人才团队。
(宝贤)——义安省素有“学习之地”的美誉,孕育了数代人才,涌现出众多各领域著名科学家,如:陶光宝、邓泰梅、曹春辉、黄廷桥、阮泰干……新一代青年科学家在全国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然而,时至今日,义安省仍位列贫困省份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发展关键的科技领域,义安省的发展远未达到与其潜力相匹配的水平。
![]() |
| 在越南科技日(5月18日)之际,省人民委员会表彰了杰出的科学家和科技管理人员。 |
组建科学团队与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相关的
义安省在科技人才资源和科技发展设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根据义安省2020年前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调查数据,目前全省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科技人才5571人(占全省人力资源总数13840人的40.14%)。其中,高素质人才包括:教授、副教授97人,占1.74%;博士、药学博士(二级)258人,占4.6%;硕士、药学博士(一级)1404人,占25.2%;高校及专科院校在职人员3829人,占68.7%。
高学历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社会科学——人文、经济学(约占50%)和科学技术(约占24%),其余人才分布在三个领域:医学、农业、林业和渔业以及自然科学。从结构上看,教育培训领域的人才数量最多,其次是农业和林业领域。尽管知识分子队伍规模庞大,但实际上仍无法满足该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生产部门严重缺乏领军人才。特别是义安省,极度缺乏精通经济管理、拥有深厚专业知识、掌握高科技的人才,以及熟练的技术人员和技工。
谈及此问题,胡志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阮泰秀博士表示:“我们省并不缺乏科研人才,但目前的问题是我们没有聚集和吸引到这支队伍。我们未能将基础研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应用相结合。事实上,全国乃至我们省的基础科学领域目前都非常薄弱。基础科学被认为是解决未来科学问题的核心领域,但我们目前对此重视不足:从学校的培养政策来看,这些政策并不合适,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义安省素有勤奋好学的传统,每年高考通过率都很高,位居全国各省之首,许多学生更是名列前茅。然而,毕业后回省工作、为家乡做贡献的学生人数却寥寥无几。近年来,义安省领导层重视吸引、建设和培养科技人才队伍的政策,但实际执行力度、机制和政策仍显不足,难以真正吸引那些真正热爱祖国、渴望为家乡做出贡献的科技人才。
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及时治疗
认识到科技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党中央最近印发第20号决议,明确指出“投资科技人力资源就是投资可持续发展,直接增强国家的智慧和实力”。其中,重要内容包括:构建和实施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提升、奖励和表彰政策;为科技人才队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物质条件,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才能,享受与其创造性劳动价值相称的待遇;创新科技人才的招聘、选拔、考核和任命工作;制定政策,继续利用已过劳动年龄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阮泰秀博士认为,科学不仅关乎当前的科研团队,也关乎下一代科学家。我们省拥有荣市大学——国家重点大学之一。要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组建一支跨学科的科研团队至关重要。必须加大对科研团队的培养投入,为学校的研究课题提供资金。为师生创造条件,让他们专注于解决本省面临的实际问题,也为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湄公河三角洲各省与芹苴大学的合作模式值得全国借鉴。芹苴大学是湄公河三角洲的大学,而湄公河三角洲各省也为芹苴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使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使科学真正成为有效服务于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工具和手段,必须加大投入,提升现有科技单位和机构,特别是本地区科研院所的内生科技能力,以解决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科技任务。同时,还需研究并建立连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机制,协调开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需要建立一套及时有效的科研团队表彰奖励机制。每年,省领导都会组织优秀科技人才会议,分享社会经济信息,号召、动员和汇聚科技人才智慧,共同解决与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科技任务。通过这种方式,把握科技人才的思想和抱负,促进和有效利用科技智力资源服务于发展。此外,还应精心组织年度科技创新劳动奖颁奖典礼,表彰和及时鼓励对科学研究和应用做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但是,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国家、企业和生产组织需要信任科学家,委派他们更多的工作,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解决难题是科学家的使命,通过解决难题,他们也能获得公平的报酬,拥有更好的收入和生活。
希望随着党和国家的新方向,特别是关于科学技术的第20号决议和省政府的政策,能够有助于解决科学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为本省知识分子弘扬祖国传统、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并为义安省与其科学技术潜力相称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创造条件。
清化
(科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