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耸人听闻的信息保持警惕
(Baonghean.vn)——虚假新闻、不准确的新闻或“假新闻”长期以来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有时会引起社区的恐慌和迷失……
闲话
几乎每个人都患上了“八卦”病。因为社会充斥着各种信息渠道,而每个人却无法脱离这个社会。无论信息对错,在这种时候,人们都无法再相信自己。于是,许多人相信了“Facebook好友”,因为他们觉得Facebook“看起来真实”。
最典型的是,8月19日,多个Facebook账号发布了“荣市将实施16岁以上人群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这条假消息引发众多“八卦”人士迅速转发,未经核实。结果,荣市居民“四散奔逃”,疯狂地以各种方式购物。市场、商店和小超市突然人头攒动,人们争相抢购。许多家庭购买食物后,打包放进冰箱,甚至放在屋子角落里。
![]() |
8月19日,荣市关于16岁以上人士限制性措施的不实谣言引发众多民众涌入购物。图片由NN屏幕拍摄 |
随后,官方消息公布后,省市当局并未像传言的那样决定实施16岁以上人士的居家隔离措施。许多人转而咒骂这位“脸书好友”,说他把家人和邻居都“逼疯了”,甚至冒着传播疾病的风险争抢商品。一些人甚至“发帖”要求警方和职能部门对最初发布消息的人进行严厉处理。
上述未经证实的信息也很容易解释每个人的“噪音病”,即第一个发布新闻的人只是听到某个信息,在还没有政府或主管部门正式定论的情况下,就匆忙“立刻发布”。
![]() |
发布此信息的人已依法受到当局处罚。图片来源:TH |
对许多人来说,“八卦”的毛病已经根深蒂固,他们渴望快速分享信息,以证明自己掌握了重要的信息来源。即使是一些资深记者,有时也会在社交网络上报道不实消息,例如2021年8月初胡志明市发生的“许医生放弃父母的呼吸机,抢救一名怀有双胞胎的孕妇”事件。起初,他们的行为很简单,以为自己掌握了准确的信息,正在向社会传播“有用的东西”。但事实并非如此。该行为已依法受到当局的处罚。
冷静地接收和处理信息
在荣市新冠疫情防控中出现16岁以上人群不明真相的信息后,不少人“茫然”地回头审视自己。“是啊!我刚听说了。你听到病房喇叭里的广播了吗?”……事发后,不少人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必须冷静等待主管部门的官方声明,或者各级部门就我们关心的问题发布文件和公告。而另一个准确的信息来源是官方新闻机构的信息。”
最糟糕的是一些“轻信”之人的心态,他们轻信“脸书好友”发布、点赞、评论和分享的信息,导致社会更加混乱。早在8月20日下午,河内市就决定将第16号指令的执行期限延长至9月6日,该指令建议“无论身在何处,都应待在那里”,以有效抗击新冠疫情。然而,一些脸书账号却散布“本市将禁止人员外出7天,居家隔离7天,前往办公室办公的人员居家隔离7天,前往工厂办公的人员在工厂隔离7天……”等信息。这些信息与市政府的指示相悖。8月20日晚,河内电视台(VTV)表示,上述信息为虚假信息,当局正在调查并澄清……
![]() |
8月20日河内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信息是假新闻。图片来源:VOV |
纵观社会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传播不实信息的案例,不少观点认为,传播“假新闻”的人不仅违法,还“道德缺失”,后果难以预料。当然,所有犯下此类行为的人都将依法受到追究。剩下的问题在于我们的意识——接收信息的人需要保持冷静,进行充分分析和比较,以免“误入歧途”。
虚假新闻,即不实新闻,或称“假新闻”,早已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甚至会引发社会恐慌和混乱。鉴于许多人的教训,每个公民在获取信息时都需要保持冷静。
特别是在收到“耸人听闻”的信息、社交网络上的点赞、浏览量信息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谨慎处理,并与各级政府系统的信息、主流媒体的信息进行比对,切勿随意转发,一不小心就容易犯传播虚假新闻的错误。
可以说,每个公民对社交网络上“耸人听闻”信息的警惕和警觉,是防范、击退和杜绝“潜伏”在我们身边的虚假新闻的“钢盾”之一!

加强网络空间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虚假新闻和虚假信息处理
(Baonghean.vn)——近期,越南第四波疫情快速爆发,随之而来的是一波虚假新闻和捏造新闻。大量不良信息和“自发”视频在网络空间广泛传播,降低了民众对疫情防控工作的信心,引发舆论混乱和愤怒。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热点问题,影响当地社会秩序和安全,给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