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各种各样容易上当受骗的骗局
尽管当局已多次发出警告,但仍有许多人落入犯罪分子的陷阱。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伎俩和手段并不新鲜,但仍然有人因缺乏警惕而被欺骗,导致财产被盗……
T假汇票
2025年3月12日上午8点,雄原郡雄原镇警察局接到居住在安沛省文安郡、暂住在雄原镇的TTC女士(2006年出生)的报案,称其被一名嫌疑人通过伪造汇款单诈骗1000万越南盾。
接到报案后仅3小时,经过分区和核查,雄原镇警方传唤了居住在河静省干禄县嘉行乡的嫌疑人阮光征(2001年出生)到总部接受讯问。

在警察局,Chinh态度顽固,试图否认自己的罪行。然而,在调查人员收集的文件和证据的帮助下,他最终承认了犯罪事实。Chinh声称他和C女士之前就认识。
由于懒惰且没有稳定的工作,嫌疑人想出了一个诈骗C女士的办法:他使用手机应用程序伪造了一张转账凭证,将1000万越南盾从另一个账户转入C女士的账户,并出示给C女士。之后,嫌疑人要求C女士将上述款项转回给他。嫌疑人将上述款项全部用于个人消费。

目前,义安省公安厅侦查警察署已立案调查,并以欺诈和侵占财产罪名起诉阮光征。
此前,2024年10月,胡陈国庆(2003年出生,义安省安城县人)也曾因类似罪行被起诉。据河内市北慈廉县警方称,胡陈国庆是河内市一所大学的学生。她发现,该地区一家电商平台的送货员范氏慧(Pham Thi H.)有只查看顾客手机上转账成功的通知,而不核实自己账户是否已收到款项的习惯。
Khanh 想出了一个诈骗的办法,即伪造银行应用程序上的成功转账确认图像来挪用资金。
.jpg)
于是,Khanh在S电商平台订购了一部小米14T Pro手机。之后,他请人帮忙拍了一张13,805,000越南盾转账成功的照片。收到货后,H女士拿出二维码扫描转账凭证时,Khanh假装用自己的手机扫描二维码,打开之前给H女士看的伪造转账成功照片,然后拿走了手机。大约20分钟后,H女士发现Khanh并没有转账,于是前往警察局报案。
M哦发货人姓名,店主欺骗人们提前转账。
除了伪造付款收据这种伎俩外,最近,许多不法分子利用网上购物和无现金支付服务,冒充货运和快递单位的发货人和送货人员实施诈骗。
因此,诈骗分子会从公开评论中收集订购产品的顾客信息,或者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购买顾客信息。然后,他们会冒充送货员,在营业时间或顾客不在家时打电话要求送货。

如果听者表示无法收货,诈骗分子会要求他们转账,以便将货物寄送给熟人、邻居等。收到钱款后,他们会继续编造各种理由,例如发送错误的支付账户信息,然后诱骗受害者点击包含“恶意代码”的链接,从而控制受害者的设备,盗取受害者的银行账户和钱财,最后切断联系。
此外,阮氏明开街(荣市)一家专营日本国产商品和运动健身用品的商店老板KN女士表示:曾发生过这样的案例:一位顾客在她个人主页下单后,一名不法分子利用Zalo平台冒充店主,并结交朋友来关闭订单,诱骗她提前将货款转入该不法分子的账户,从而窃取顾客的钱财。最终,她不得不在Facebook上发声提醒大家。
冒充电力员工
最近,一些不法分子还冒充电力公司员工,打电话给客户,声称他们拖欠电费,并威胁说如果不立即付款就断电。然后,他们会要求客户将钱转入他们的个人账户,或者提供银行信息来“偿还债务”。

此外,该骗子还会发送虚假的短信或电子邮件,谎称收到电费账单,并附上在线支付链接或虚假应用程序链接。如果受害者点击链接并填写信息,骗子就会窃取信用卡或银行账户信息。
通常情况下,2025 年 2 月 16 日,网络安全和高科技犯罪预防部门收到居住在荣市宜香坊的 PTH 女士的报案,称当天下午 4 点左右,她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号码的来电,对方自称是电力公司员工,告知她的家人她拖欠电费。
嫌疑人通过Zalo应用程序向H女士发送链接,要求她在其手机上安装Epoint应用程序(一款包含恶意代码的虚假应用程序,可控制设备)。由于嫌疑人不断施压并威胁切断电源,H女士被迫照做。
在应用程序上进行了一些操作后,受试者继续要求 H 女士访问 A 银行应用程序并使用她的公民身份证完成支付过程。
嫌疑人还发送了一个设计精巧的二维码,上面印有越南电力集团(EVN Electricity Corporation)的标志,用于支付。随后,H女士的两个A银行支付账户分别被自动扣除了9200万越南盾和超过6亿越南盾。

网络安全和高科技犯罪预防部门指示H女士通过电话操作阻止资金转移;同时指示H女士立即向银行报告,冻结上述款项。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犯罪分子发现H女士的账户中仍有网上储蓄账户,于是继续实施诈骗手段,企图盗取这笔钱。
然而,警方迅速清除了恶意软件,指导H女士为其银行账户安装安全软件,并阻止了上述嫌疑人实施诈骗。截至2025年2月17日上午,H女士已追回近7亿越南盾。

剪切粘贴敏感图片和视频用于勒索
目前,公安部也持续发出警告,指出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上公开的人物图片和视频,进行编辑、剪切、粘贴等操作,制作敏感内容进行威胁和勒索。据悉,不法分子主要针对有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的人士以及政界官员和公务员等群体下手。
.jpg)
公安部建议民众在收到包含上述内容的短信或电话时保持警惕;在受到威胁时不要转账;发现诈骗或财产勒索迹象时,应立即向就近的警察机关报案,并通过VneID应用程序进行举报。
主动预防
在义安省,面对日益复杂的财产诈骗犯罪形势,特别是影响社会治安的高科技财产诈骗犯罪,近期,除协调各部门和机构开展多形式宣传预警,逐步构建网络空间人民安全态势外,有关部门还同步部署预防措施,打击财产诈骗犯罪,特别是高科技诈骗犯罪。
同时加强国家管理,从而发现此类犯罪的原因、条件、方法和伎俩,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打击此类犯罪。

仅在 2025 年 2 月,该省职能部门就查获了 5 起案件,涉及 18 名使用高科技的人员,其中 2 起案件涉及 3 名人员以欺诈手段侵占财产。
然而,除了职能部门的参与之外,最重要的是民众的警惕性。因此,职能部门及相关机构建议民众切勿听信任何指示,切勿向陌生人转账,切勿以任何形式提供敏感个人信息,切勿点击来源不明的短信或邮件中的支付链接,切勿向身份不明或无法核实的人透露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验证码、密码等信息。
如果怀疑自己被骗,人们需要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寻求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