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米树——西义安人民的“绿色黄金”

文长 DNUM_ADZAEZCACF 09:53

在义安省西部各县,大片翠绿的梧桐树林沿着山麓和拉姆河两岸绵延,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梧桐树不仅是稳定的收入来源,还为消除饥饿和贫困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义安高地人民创造了可持续的生计。

van truong mư
得益于这棵稻米树,昆强县朗溪乡的居民摆脱了贫困。图片:Van Truong

“朋友”人民的伙伴

米竹实际上是一种野生竹子,义安省的人们通常称之为“米”。它们从萌芽的那一刻起就为当地人民带来了诸多益处。过去,当地人民在歉收季节将米竹作为食物来源,以充饥。如今,米竹不仅是一道传统菜肴,还被加工成特色菜,销往低地地区供人们食用,为当地居民增加收入做出了贡献。

对于高地人民来说,虽然生活日益富足,但竹笋依然是一道熟悉的菜肴,与泰国菜息息相关。竹笋可以烤着做沙拉,也可以腌制成腌笋保存,还可以搭配其他许多菜肴。

除了食物之外,当这种树长大后,人们还会用它建造棚屋、营地、篱笆、水车、水槽,并种植在河岸边,以防止山体滑坡。此外,人们还用这种树制作篮子、托盘、筐子、簸箕、簸箕盘等家居用品,这充分表明了这种树种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van truong mmert
昆强县的一座小山正在收割稻米。图片:Van Truong

米树改变了生活

四月初,我们来到了昆强县朗溪乡,那里的人们因为种植水稻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低矮的山丘脚下,溪水两岸,是一片片翠绿的竹林。不远处,一栋栋坚固的房屋拔地而起,展现着人们因水稻种植而获得的繁荣。

目前正值稻米收割季,满载稻米的卡车正忙碌地运送到下游。今年稻米价格稳定且较高。朗溪乡稻米种植户魏文静先生说,每棵稻米树的价格在2.5万至3.5万越南盾之间,具体价格取决于大小。他家拥有1.5公顷稻米种植面积,每年收入约为3500万至4000万越南盾,扣除成本后,仍有约3000万越南盾的利润。

“梅特是一种多年生作物,只需种植一次,40-50年内无需太多照料即可收获。现在商贩们直接从农场收购,而且价格不错,所以人们非常渴望扩大种植面积。”丁先生分享道。

van truong m33456
昆强县周溪乡的居民将米运到7号国道,等待卡车装货。图片来源:Van Truong

过去,昆强县的麻树主要以小规模种植,以满足当地人民的纺织需求。如今,随着发展林业经济政策的实施,人们扩大了麻树种植面积,并规划了原料种植区。据昆强县农业与环境厅的数据,目前该县麻树种植面积超过3300公顷,主要集中在周溪、奉溪、芝溪、平川、朗溪、蒙山、陆多、甘林等乡。每年麻树种植收入达120至150亿越南盾。

不仅在昆强县,祥阳县也在大力推广种植水稻,帮助村民增收。三光乡三莲村村民魏文荣表示,种植水稻省力、成本低,但经济效益高。我家就有近2公顷水稻种植地,密度为每公顷200棵水稻灌木,每棵灌木有几十株,每年每公顷可创收6000万越南盾。

van truong m3455
在Tuong Duong县Tam Thai乡Cay Me村,Cao Anh Khoa先生正在采购和加工仪表。图片来源:Van Truong

三光乡人民委员会主席卡氏贤女士介绍,目前,该乡在拉姆河及溪流沿岸种植了800公顷山药,参与种植的农户超过600户。种植山药的平均收入达到每公顷5000万至6000万越南盾,为消除饥饿和减贫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祥阳县目前竹林面积约1600公顷,主要集中在安胜乡、仁梅乡、石严乡、三定乡、三泰乡和三光乡。该县人民委员会已实施“2021-2025年竹林及竹原料种植区发展项目”,目标是将竹林种植面积扩大到3.2万公顷以上。其中,2.12万公顷将进行间作,9260公顷将进行新种植,同时对现有竹林进行可持续利用。

祥阳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友贤先生强调:“该县致力于挖掘水稻种植的潜力,为人民创造可持续的生计。尤其在生计发展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实施了‘复制水稻种植价值链可持续生计模式’项目。其中,三合乡和三光乡获得了16亿越南盾的支持,三定乡、三泰乡和石岩乡获得了超过17亿越南盾的支持。”

van truong 3
位于Tam Thai乡的纸浆和纸张生产线,用于生产以米树为原料的供品。图片:Van Truong

为确保水稻种植工程取得实效,护林员和相关单位组织群众进行造林技术指导,帮助水稻增产增收,确保水稻可持续发展。

现场收购和加工米树

目前,Tuong Duong 县的稻米树产量相当稳定。除了来自各地的商贩前来收购外,当地还设有现场加工设施,让农民安心生产,无需担心产量。其中一个典型设施是位于 Tuong Duong 县 Tam Thai 乡 Cay Me 村的 Cao Anh Khoa 先生的稻米加工车间。

来自演州县的高英科先生长期在祥阳工作,他看到了米树的发展潜力。他意识到米树市场需求巨大,于是投资建设了一条加工生产线,将米树制成快餐筷子,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出口到亚洲各国。

他的工厂每年向市场出口约5000吨公制筷子。据Khoa先生介绍,这种产品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在台湾和该地区的一些国家。最近,国内对公制筷子的需求也急剧增加,有时他的工厂产量无法满足需求。

van truong 2
高英科先生站在用米制成的纸质供品旁,准备出售。图片来源:Van Truong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米糠树的价值,Khoa先生不仅生产筷子,还想方设法加工副产品,减少浪费。此前,每吨米糠只能用230-300公斤米糠来制作筷子,其余的都浪费了。自2021年以来,他的工厂投资升级技术,充分利用加工过程中的剩余资源,为国内外造纸厂生产更多的纸坯和纸浆——原材料。目前,他的工厂每年供应约9000-12000吨造纸原材料,米糠主要来自昆强县和祥阳县,每年采购额达70-80亿越南盾。

该加工厂除了为当地民众消费大量木薯外,还为祥阳县和昆强县数十名工人创造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帮助改善了许多家庭的生活。

van truong 4
人们把米装进林河上的木筏,运到高英科的米处理厂出售。图片来源:Van Truong

稻米树从最初的小规模种植,如今已成为当地重要的原料产地,帮助成千上万的家庭摆脱贫困,走向更加富裕的生活。在政府的重视以及发展扶持计划和项目的推动下,稻米树有望继续成为当地人民可持续的经济支柱。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米树——西义安人民的“绿色黄金”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