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胡志明思想,关心伤残军人、病残军人、烈士家属、有功人员的生活

Tran Thi Huyen 博士 - 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 July 19, 2022 10:53

胡志明关于关心伤病军人、烈士家属和有功人员的思想和榜样是当前时期关心伤病军人、烈士家属和有功人员生活工作的重要指导依据。

胡志明主席对伤残军人、烈士和革命有功人员的家属始终怀有特殊的感情。

胡志明关于伤病军人、烈士家属和革命功臣的思想

胡志明主席在生前强调:外敌入侵,犹如滔天大河,要将整个国家淹没,要将生命财产卷走,要将我们的父老乡亲、妻子儿女、子孙后代淹没。面对危险,我们大批可爱的青年英勇地冲在前线,决心用自己的鲜血和骨头,筑起铜墙铁壁,筑起坚固的堤坝,阻止外敌入侵,不让其淹没祖国,不让其戕害同胞。他们决心牺牲自己的生命,以保卫同胞的生命;他们决心牺牲自己的家人和财产,以保卫同胞的家人和财产;他们决心冒着生命危险与敌人战斗,让祖国和同胞活下去。他们是我们的勇士,他们中有的在前线留下了一部分遗骸,有的在战场上牺牲了。他们是负伤的战士,他们是烈士。(1)“战争伤残军人是为了保卫祖国、保卫同胞而牺牲家人、流血牺牲的人们。为了祖国和同胞的利益,你们承受着病痛和残疾。”(2)为了烈士“烈士们的鲜血,使革命旗帜更加鲜红。烈士们的英勇牺牲,为我们国家迎来了独立的花朵和自由的果实。”(3)

继承民族“饮水思源”、“食果思源”的道德传统,特别是要深刻理解英雄烈士和伤残军人为国家做出的牺牲和贡献,胡志明说:“祖国和同胞们一定要感恩,一定要帮助这些勇敢的儿子们。”(4)这是全党、全民、从中央到地方的整个政治体系的责任,也是下一代对上一代人做出的巨大牺牲的责任。

1966年,胡志明主席在第五届全国英雄竞赛战士节上向高平的陶氏潘女士(其子在军队服役)献花。图片来源:越通社

胡志明主席在许多讲话和文章中,特别是在他逝世前给全党全民留下的遗嘱中,都明确指示党和政府要承担起这项工作的责任。他建议:对那些英勇奉献、流尽血汗的干部、战士、民兵、游击队员、青年志愿者……等,党、政府和人民要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安定的居所,同时要开办适合每个人的职业培训班,使他们逐步实现“自力更生”。对于烈士,每个地方(市、村)都要建立花园、树立纪念碑,记录烈士的英勇牺牲,永远教育我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

对无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的父母、妻子、子女(战争伤残军人和烈士的父母、妻子、子女),当地政府(农村是公社政府、农业合作社)要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决不让他们挨饿受冻。(5)

对于地方政府,胡志明主席指示,要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帮助和照顾伤病官兵和烈士家属,以期在短期和长期都取得最切实的成果。

胡志明主席认为,对每个公民来说,这都应被视为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下一代要对上一代负责,对伤病员、烈士家属的巨大贡献和牺牲负责。必须始终将“感恩报答”政策贯彻到对伤病员、烈士家属的关怀和回报上,这是一种责任,而不是“好事”。

对于伤病军人——这一政策的直接受益者,胡志明主席嘱咐他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军人的英雄传统。要与民和谐相处,尊重民意,不扰民。要避免“英雄主义”,不轻视劳动,不漠视纪律。不要悲观失望,不要灰心丧气。要始终努力。(6)……他们要努力发展生产,逐步自力更生,走向自给自足,减少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困难。要努力成为前线模范战士那样的模范公民,成为后方的模范公民。他始终嘱咐伤病员要发扬军人精神,践行“残而不废”的座右铭。

胡志明主席看望了眼部受损的战争伤残军人(1956年)。图片来源:越通社

胡志明主席不仅直接领导国家,制定实施伤病军人、烈士家属和有功人员的政策,还开展了许多体现他对这项充满人文价值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事业的直接关注。1946年,国家刚刚独立,胡志明主席就代表祖国、全体同胞和政府,颁布了《关于收养烈士子女的公告》,向为国家自由、独立和统一而牺牲的烈士们表达谢意。(7)充分表达了对烈士牺牲的深情、感激和深深的同感。

特别是1947年,胡志明主席指示每年选定一天为“荣军节”,以表达对荣军烈士的深切敬意。1947年7月27日,在太原省大慈县举行了隆重的全国荣军节庆祝大会,拉开了一年一度的荣军烈士节的序幕。从此,全党、全民、全军始终把7月27日视为缅怀、缅怀和感谢为革命作出贡献的英雄烈士、荣军伤残军人、病残军人以及烈士家属的伟大贡献的日子。此后,每年7月,胡志明主席都经常写信看望、鼓励荣军烈士家属,一方面肯定他们的贡献,另一方面鼓励他们不断奋斗、奋起直追。 1947年至1969年的22年间,胡志明主席在每年的荣军烈士纪念日,先后14次向国家荣军基金会捐赠慰问金,用于荣军养老院……

不断完善残废病残烈士和革命功臣政策

深入贯彻胡志明思想和榜样精神,对伤残军人、病残军人、烈属和有功人员实行优待政策,不仅是民族“饮水思源”的美德,也是党和国家在革新事业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制度,为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越共六大文件肯定:

“落实好伤残军人家属、烈士家属、前线干部战士家属、革命功勋家属政策”(8)在之后的历次代表大会上,越南共产党始终坚持这一政策,并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旨在动员一切社会资源,发挥整个政治体系和全社会的作用和责任,照顾战争伤残军人、烈士家属和革命有功人员家属的生活。党的文件明确指出:“动员一切社会资源与国家一道,更好地照顾有功人员及其家属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坚决解决对有功人员,特别是在革命和抗战时期参加秘密活动、武装部队和青年志愿者的政策积压问题……”(9)

国家主席阮春福到河南省重伤病员及有功护理人员护理中心看望慰问伤病员并赠送礼物(黄统一摄)

越南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继续肯定:“在动员一切社会资源和国家资源相结合的基础上,落实好对有功人员的关爱政策;确保有功人员享有平均或较高的生活水平”。(10)这一精神在党的十三大文件中也得到延续强调:“落实好立功人员优惠政策,深入开展立功答谢活动。不断改善立功人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确保立功人员及其家属的待遇符合经济发展进步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趋势。”(11)

国家根据党的路线和政策,不断建立、修改、补充和完善对战争伤残军人、烈士和革命有功人员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已逐步形成两项法规:《授予和追授“英雄的越南母亲”国家荣誉称号条例》和《关于优待革命积极分子、烈士、烈士家属、战争伤残军人、病残军人、抗战战士和革命有功人员的条例》(现为《优待革命有功人员条例》)。这两项关于优待有功人员、战争伤残军人、病残军人、烈士家属的条例,是国家和人民不断努力提高对战争伤残军人、烈士和革命有功人员家属关爱质量和效益,帮助他们逐步改善和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胡志明主席在主席府与革命功勋家属代表合影(1962年)。图片来源:越通社

更好地关爱伤病员、烈士和革命功臣家属

秉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循民族传统和全民心声,立功人员制度政策逐步扩大受益范围,补助标准逐年提高。截至2021年,全国已确认立功人员920余万人,其中近140万立功人员按月享受优待;50多万立功人员亲属按月领取抚恤金。“报恩”运动日益社会化。为服务政策受益人,建设了众多事业和医疗机构。修建了多处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馆,其中许多陵园已成为国家文化历史名胜,如:长山烈士陵园、奠边府烈士陵园……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战争伤残军人、烈士和革命有功人员政策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克服和解决的不足。一些地方扶持政策实施中存在对象错误的情况。一些地方的感恩工作没有与传统教育、宣传扶持运动宗旨意义、表彰好人好事等结合起来。优抚补助标准普遍偏低。受扶持家庭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水平仍然偏低,子女教育和就业难以保障。一些地方在政策实施中存在失误、失误和消极现象,给受扶持人员带来诸多困扰,引发社会舆论。

更好地照顾按照胡志明思想做好伤残军人、病残军人、烈士家属和革命有功人员的生活,是每个越南人的道德和义务,是责任,是热爱同志和同胞的责任。同时,这也是落实越共中央政治局关于继续落实越共十二届中央政治局于2016年5月15日颁布的关于“推动学习和践行胡志明思想、道德和作风”的05-CT/TW号指示的01/KL-TW号结论的有效实际行动。

为了在新形势下按照胡志明思想更好地照顾伤残军人、烈士和有革命功勋人员家属的生活,应继续集中实施以下关键措施:

第一,继续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对伤残军人、烈士遗属和革命有功人员的政策路线。这项工作要经常性、持续性地开展,由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机关直接领导和实施,使全体干部、党员和各界群众深刻认识到开展社会政策工作,特别是对伤残军人、烈士和革命有功人员的工作以及“报恩运动”的目的、意义和重大价值。

周一,不断研究补充完善对战争伤残军人、烈士遗属和功勋人员的优惠政策,根据国家经济状况提高补助标准,确保功勋人员及其家属在居住地享有中等至中等以上的生活水平。

周二,坚决处理好功勋认定积压问题,避免给伤病军人、烈士家属带来不利影响,避免社会产生不必要的波折。继续做好烈士陵园修缮美化和烈士崇敬工程建设工作,加大烈士搜寻辨认力度,妥善收缴烈士遗骸,及时通报,为烈士家属瞻仰创造良好条件。

周三,要继续深入推进“报恩行动”,动员全民力量,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秉持“国家、人民、优抚对象共同奋斗”的理念,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伤病员、烈士家属和革命有功人员关爱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据Tuyengiao.vn报道
复制链接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按照胡志明思想,关心伤残军人、病残军人、烈士家属、有功人员的生活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