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养虾亿万富翁成功的“关键”——2024 年越南杰出农民
高科技养虾模式让Cuong先生成为了银沙地区的亿万富翁,为当地人民开辟了先进的养虾方向。
难度试炼

我在与阮强先生(1970年出生,虾类养殖模式的业主,年收入250亿越南盾,义安省唯一获得2024年越南优秀农民称号的代表)见面时,他和他的工人正在检查每个虾塘,盖上在8月中旬酷热中松开的薄膜。
我这才意识到,递交给“2024年杰出越南农民”评选委员会的简短业绩报告里,写着“年总收入250亿越南盾,为数十名当地工人创造就业机会”。为了取得今天的成绩,张强先生可是在养虾业里“奋斗”了20多年。有时,他甚至感觉自己就要失去所有的资本,两手空空地离开了……
强先生说,2002年,他在演州县经营着一家声誉良好的建筑公司,收入之丰厚令许多人梦寐以求,当时他萌生了养殖斑节对虾和南美白对虾的想法。他把贫瘠的沿海沙地投入资金,改造成池塘和泻湖,用于养虾。

起初,他粗放养殖黑虎虾,但受天气影响,产量不高,利润低。后来,他逐渐转向精养白脚虾。但白脚虾并非“易食”。起初,他采用传统方法养殖,水源缺乏保障,有几年虾死得很多,所有的金钱和精力都付诸东流。强先生回忆说,2016年,疫情肆虐,一公顷白脚虾的体重曾达到每公斤50只,后来感染死亡,漂浮在池塘上,他不得不雇人把它们捞起来销毁,并处理池塘。那一年的虾产量让他损失殆尽。
他决心“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借钱投资养虾,随着虾群的成功,他赚了数十亿越南盾。然而,仅仅几年后,2021年,新冠疫情导致市场“冻结”,商品虾价格跌至谷底,甚至无法消费,他损失了数十亿越南盾。

“每次失败后,我都会反思自己,从选品种到选饵,最重要的是养殖过程。每个养虾季结束后,我家都要花一个月的时间晾干池塘里的水,处理病原体,等待合适的时机将干净的海水注入池塘,所以每年我家只能养两季。投入大,养得细致,但收益不高,疫情那年更是两手空空。这让我焦虑得睡不着觉,食不下咽。”阮强先生分享道。
成功的关键
在学习全国各地成功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参加养虾科技成果转化培训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2022年,张强先生将自己20多年养虾积累的资金全部投入到对虾养殖区改造中,从棚膜池塘养虾转向高科技南美白对虾养殖。
他大胆改建了1.7多公顷土地,建成2个200平方米的育苗池和9个1000多平方米的养殖池,以及蓄水、沉淀、排污等池塘系统,按照多级超精养技术流程进行养虾;修建了设备齐全的封闭式养殖舍,按照生物安全养殖技术进行养虾。

“当我把高科技应用到一个封闭式三段式虾池,并配备自动调节温度的屋顶时,我每年可以养四季虾。由于密集的轮作,池塘里总有虾可以出售,不再像以前那样丰收而价格低廉。尤其是高科技养殖,需要的照料更少,对虾抗生素的使用也更少,而且疾病安全也得到了保障,”江先生说道。
Cuong 先生对 120 万尾虾苗进行了实验,第一阶段,虾苗在育苗池中饲养,密度高达 4,000 尾虾/立方米230天后,进入第二阶段,池塘密度为600尾/立方米2养虾一个月后,最终转移到第三阶段的池塘进行收获。经过短暂的时间,他获得了第一批收获,共计14吨商品虾,平均规格70尾/公斤,利润近9亿越南盾。

凭借这一成功经验,他如今已将虾塘面积扩大到20个,其中6个采用封闭式技术模式,2个育苗池,3个污水处理池。商品虾年产量达到150吨,为10名当地工人创造了固定就业岗位,每人每月收入达800万至1000万越南盾。
“与朋友一起买,与合作伙伴一起卖”
新技术应用于超集约化对虾养殖过程中,带来了许多明显的好处:更容易池塘护理和管理;降低虾病风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保护池塘环境,从而带来更高的利润。

意识到投资超集约化白脚虾养殖模式的有效性,Cuong先生鼓励当地农民逐步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他总是乐于分享经验,提供详细的指导,并“亲自示范每户如何操作”。
除了养虾,Cuong先生的家人还经营水产饲料和水产药品,并为当地虾农提供支持。当人们资金困难时,他随时准备提供帮助,提供虾苗,以低息赊销饲料,并且只在虾农收获时才付款。Cuong先生的计划是成立一个合作社,聚集当地的水产养殖户。

“合作社预计将有30名成员,均为当地水产养殖户。合作社将成为人们分享经验、互帮互助、共渡难关的平台。同时,共同购买材料和设备将享受优惠价格,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加入合作社后,成员可以掌控投入,并相互联系,共同寻找产出,从而增加成员收入,发展可持续的对虾养殖业。” 江先生分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