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佛教国宝特刊
2025年卫塞节期间,越南国家佛教珍品的版本和图像正在平政县越南佛教学院展出。

展览旨在从语言、僧袍、建筑和遗产等方面概述越南佛教文化。

原塔由李朝第三任国王李圣宗于1057年至1066年在北宁省天都山万福寺建造。塔内有一尊“6米高的金像”。
李朝塔版是根据考古和历史文献重建的,平面呈方形,共13层,砖砌核心结构,饰以石材。
塔基形似须弥山,千瓣莲花之上,矗立着一座宝塔,形似佛陀化身。四面八方镶有金刚,守护佛法。塔身四周,聚集着来自极乐世界的神鸟——卡朗坦迦,歌唱着天堂的乐声。龙与花藤的雕刻展现了工匠们精湛的技艺,表达了一个时代豁达的审美情怀。

研究团队历时两年完成的这尊佛像,是国宝级佛像,其尺寸缩小了50%至70%。

原像为李朝雕塑杰作,2013年被国家列为国宝。原像用青石雕成,连基座高277厘米,描绘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姿态安详平静。

原像为越南佛教艺术的杰作,被列为印度、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宗教艺术113件最具代表性的珍品之一。这是在世界佛教艺术大流中,最能体现越南佛教艺术独特性的珍品之一。

原件由三尊分别代表三代的佛像组成:阿弥陀佛——主宰过去,释迦牟尼佛——主宰现在,弥勒佛——主宰未来。佛像端坐于莲花宝座上,以禅定的姿态展现出朴素与豁达。这些佛像可追溯至17世纪,并于2020年被列为国宝。

原件可追溯至17世纪,2012年被认定为国宝。该造像为木质,高235厘米,呈禅定坐姿,11个主面朝正面,2个侧面。造像共有42条大臂,手臂裸露,手结印,并作冥想姿势。次要手臂的环圈形成一个大圆圈,分别置于造像后方(共789条手臂),每只手上各有一眼。

灵应寺三尊三世佛像均由巨石砌成(佛像高1.46米,含基座高2.59米),重达数吨。佛像整体为封闭式结构,体量巨大。其独特之处还体现在基座的造型和纹饰上,既传承了陈朝、黎朝初期和莫朝时期的艺术精髓,又体现了佛教的理想之美。

原作创作于十七、十八世纪左右,描绘了悉达多太子在悟道成佛之前的苦行生活。

原像制作于19世纪,并于2018年被列为国宝。这尊由菠萝蜜木制成,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呈冥想姿态,拥有1014只不同的手和眼睛,其中42只为大手,成对相对。这尊雕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背后还有一双手。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