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父权制和威权主义
(Baonghean.vn)——父权制是一种生活方式,通常体现在男性作为家庭支柱的身上,起源于儒家时代。它被认为是封建制度的残余之一,不利于社会进步。
越南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尊静、尊爱、尊文”的传统,即追求安定、尊重爱情、尊重文学和学术成就。越南人还崇尚“尊老”,即尊重老年人、先人、比自己更有经验的人。民间有句俗语:“朝廷尊爵,乡规尊老”,意思是在朝廷里尊贵有爵位的人,在乡里尊贵老人。
秉持父权生活方式的人,如果聪明、有才华……通常能够快速彻底地解决问题。这种传统也有积极的一面,它教导人们要正直地生活,尊重长辈,向比自己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更有生活阅历、更有经验的人学习。
由于社会过于重视资历、等级、资历,很多人养成了“居高临下”、“长辈”、“高人一等”的心态,渐渐地就形成了家长制、官场化、居高临下、专制主义。而且,家长制从家庭内部蔓延到社会,包括那些位高权重的人。
具有父权思维的人往往比较保守、专制,认为自己总是对的,喜欢控制一切,总是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在家庭中,重男轻女的人常常会刁难别人,使别人提防、恐惧,不愿亲近,甚至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和分歧。在办公室中,如果一个处于领导岗位的人,特别是一把手,怀有重男轻女的心态,就很容易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大家的民主就会受到扼杀。
具有家长制和专制倾向的人往往打着“集体领导,个人负责”的幌子。但实际上,他们低估集体的领导作用,过分强调自己的地位。他们利用职务之便,用自己的私心操纵、支配甚至压制集体的党委、组织、机关和单位。家长制倾向最危险的方面是干涉集体工作的态度和行为,例如人员招聘、晋升、人事安排等,以及经济社会投资计划和项目、土地、财政等问题。
在解决问题或做演讲时,他们认为自己的观点是优越的和“结论性的”;其他人的观点只是支持性的、作秀而已!
患有父权制疾病的人常常会产生偏见,暗中或公开地压制那些诚实、直率、持有不同意见的人,或者那些批评他们或他们所负责的群体的人。
![]() |
任何机关、单位、地方,如果领导是家长式的、独裁式的、专制式的,下属都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害怕被扭曲、被刁难、被“打断”、被压制,甚至被偏见。从此,很多人就变成了“机器人”,“座右铭”就是:第一条:“领导永远是对的”,第二条:“看第一条”……如果领导家长式、独裁式,下属就会一直有担忧和不必要的恐惧心理,“打架是没办法避免的”!
但必须明白,干部身居要职,必须避免随波逐流、“和为贵”、随大流,而要有突破性思维、敢于担当、果断的领导作风。我们现行领导管理的原则和机制,除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外,更要发挥个人带头作用,尊重领导者的果断性。敢说、敢做、敢担当。果断、勇气和果断,是一位领导者必备的素质。只有具备果断的本领,才能做出果断有力的决策,才能应对生活和实践中提出的新的紧迫问题。问题在于,只有做出正确的决策,为了共同利益,凝聚集体智慧,才能体现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才能和美德。
坚定但不僵化,勇敢但不鲁莽,果断但不专制,才构成一个领导者和管理者应有的真正素质和素质。
家长制是可怕的。年轻政府刚成立时,胡伯伯就警告说,家长制的干部“以为在政府机关里当神仙”,“仗着自己在各个部门的职位,就嚣张跋扈、目空一切,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瞧不起人民,说话浮夸,总是装作自己是‘革命官员’。殊不知,这种傲慢态度会失去人民的信任,损害政府的威信”。
近日,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指出:“一些有地位、有权力的人保持官僚主义、家长式作风”,“对群众抱有蔑视态度,不听取工人意见,压迫群众”。
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开放的社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日益扩大。每一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那些拥有职位和权力的干部,都必须具备人性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科学的领导、指导和管理方式,以促进组织、机构和单位的进步发展,保障人民的安宁幸福生活。傲慢专制的行为是封建制度的残余,与共产党员的进步思想、包容态度、民主科学的作风格格不入,背道而驰。
你不能对第八个孩子或第四个孩子说“是”,但不要以此为借口,不要说自己是因为工作太累、工作太累、工作太不耐烦才变得家长制、专制、独断、不民主。当干部真正体恤群众、与群众同心协力时,群众就会尊重你,正如胡伯伯教导的那样:“我们要爱民、尊重民,人民才会爱我们、尊重我们。”这也是预防和遏制家长制弊病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