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必须廉洁、必须廉洁”
确定反腐败“必须清正廉洁”的时候,必须把那些利用权力和机制搞腐败的人从队伍中清除出去。
本届政府执政以来,中央政治局、书记处管理的70多名干部、党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刑事处罚,涉案金额达数万亿越盾,涉案土地数百公顷,拟处分近700个集体和多名个人。
近50起案件、70余件案子移送侦查机关审议处理,并在7月底召开的中央反腐败指导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提交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
中央反腐败指导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 |
令人印象深刻,但当一个案件接踵而至,当许多高级官员受到纪律处分,当反腐败“必须清正、必须干净”没有达到要求时,不禁让人思考。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发现、查处和处置的重大腐败案件,大多与高层的“权力”有关,与过去被视为“禁区”的地方的“权力”有关,甚至与历来被视为“廉洁”的反腐机构有关。
这其实不难解释,职位越高,滋生腐败的条件就越丰富。腐败的根源,可能是自身利用职权进行掠夺;也可能是被利用,无法抵挡物质和非物质的诱惑,被卷入“利益集团”。
似乎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心照不宣地认为某些地方是“不可侵犯的”,是“禁区”。正因如此,许多身处这些“禁区”、身处这些“不可侵犯”之地的人才能为所欲为,不必担心被提醒或触动。即便有,也只是内部活动。没有公开,没有透明度,也没有向民众公布!
认为反腐机构的人天生清正廉洁、自然不会腐败,这种想法也非常主观。因此,很少有人认为反腐败必须在巡视、调查和处理腐败的地方进行。
只有党、国家和政治局的领导人下定决心,下定决心把各种“干柴、新柴”放进反腐败的“火炉”里,那些讲党的政策、讲道德,抢钱、抢金、抢外汇、抢土地的阴暗角落才会被揭露,那些利用权力、钻漏洞、利用党、国家和人民的信任,为个人谋取私利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才会被揭露。
因此,从郑春青驾驶非法“蓝牌”汽车案开始,一系列造成数万亿越南盾预算损失的严重违法行为被曝光,包括政治局委员在内的数十人的不法行为被揭露,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毫不奇怪的是,从富寿赌博案、潘文英雄案(又名武“铝”)、丁玉河案(又名吴“秃”)、Mobifone电信公司案等等,一桩桩案子一一揭开,都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因为其中涉及多位高官、多位部长、中央委员、一些军警将领,而且涉案时间很长。
因此,我们一旦找出了“腐败领域”和腐败行为,一旦确定了反腐败“必须廉洁从政”,就要下定决心,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坚决把那些滥用职权、滥用机制、利用公职侵占、挪用国家财政预算和人民税金的人从我们的队伍中清除出去。
阮富仲总书记、国家主席阮富仲多次强调,尤其是在中央反腐败指导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他强调:“我们必须继续前进,不设禁区,不停顿,不停歇,不松懈,更加坚定地前进。”他强调,这是革命的要求,是感性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是我们党和人民的愿望。
这番真挚而发自肺腑的话语,传递出强烈的信息,对预防和打击腐败一线的人们来说,是重要的激励。这也是生活的秩序,可持续发展的秩序,廉洁奉公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