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市餐馆老板在新冠疫情期间寻求“救星”
(Baonghean.vn)——暂时停止餐馆和餐饮服务场所的营业,只允许外卖,餐馆老板已转向在线经营模式。
![]() |
荣市的餐饮店暂时停止了线下销售,转而进行线上销售,并挂出外卖和送货上门的招牌。图片:Thanh Phuc |
此前,位于黎越路(荣市)的这家早餐店以经营春卷为主,仅提供堂食,每天顾客数量稳定在60-80人,但从未提供外卖或电话订餐服务。
自6月8日起,各省、市有令暂停营业虽然只允许出售外卖,但夫妇俩仍然开着门,等待老顾客上门购买外卖。然而,与堂食顾客相比,顾客数量减少了70%。收入急剧下降令夫妇俩焦虑不安,于是决定想办法通过Zalo和Facebook销售餐厅的食品。
![]() |
米纸卷被装进泡沫箱,然后送到顾客手中。图片:Thanh Phuc |
越南煎饼店老板阮氏光女士说:“我们俩一直卖越南煎饼,顾客络绎不绝。我们从来没有送货上门,因为没时间。而且,我们也不熟练使用Facebook和Zalo,只用它们联系亲朋好友,但从来没有在Facebook和Zalo上宣传过我们的菜品。现在店里不允许我们卖了。如果只是等老顾客上门买带走,顾客就很少了,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在网上销售。”
“多亏了儿子的支持,两天后,我就学会了如何在Zalo和Facebook上发布菜品,在线和电话接单,并且拥有了不少顾客。短途订单,我会亲自送货,长途订单,我会雇佣外部托运人。”Quang女士说。
![]() |
位于荣市河辉塔街的这家切达干酪店,店员并非到店服务,而是负责打包商品,然后送货上门。图片:Thanh Phuc |
不仅是 Quang 太太的店,其他早餐店如糯米、越南粉、粉丝、河粉……都从直销和上门服务转变为网上销售,送货上门。
“其实网上卖菜很不方便,一是比较麻烦:面条、河粉、水、调料、生菜等等;二是顾客经常在上班的路上过来吃;三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人手来送货,因为顾客经常在早上6点半到8点的高峰时段来吃早餐。
“然而,由于我们不再被允许在店内销售,我们不得不改变经营方式,转而通过线上销售、接单和电话配送。以前我们只提供早餐,现在我们全天送货,早上、中午、下午都有;同时,我们还在社交网络上投入广告,以吸引更多顾客,”阮剑街一家粉丝店的老板黄灵先生说道。
![]() |
转向线上销售使得送货服务更加受欢迎。图片:Thanh Phuc |
据林先生介绍,他目前每天大约接到150到170个订单。如果订单数量达到2个或以上,5公里范围内免运费。5公里以外,顾客每单需支付5000越南盾的运费。与直销相比,收入下降了约20%,但正如林先生所说:“有办法维持生意,感觉很开心。”
老板何氏美蓉 (Ho Thi My Dung) 在河辉塔街(荣市河辉塔坊)开了一家专门经营甜汤的店,至今已有五年。他一直坚持两种销售方式:直销和线上。他的甜汤店有一个粉丝专页,用于更新制作流程、菜品、价格等信息,以便通过 Now 和 Foody 等应用程序订购外卖的顾客使用。然而,这只是一个次要的销售渠道,店内直销仍然是主要业务。
![]() |
对于在线订餐,餐厅必须安排专人通过电脑或电话完成订单、解答疑问并提供建议。图片:Thanh Phuc |
疫情期间,餐厅只允许销售外卖,但线上业务渠道成为餐厅的主要销售渠道。除了前来购买外卖的老顾客外,餐厅现在也有大量通过Facebook、Zalo等订餐应用订餐的顾客。餐厅安排了1名员工负责查看订单、解答顾客疑问;1名调酒师;1名装箱员;3名配送员。因此,虽然不得不暂时停止线下营业,但餐厅依然维持运营,员工们也因为线上消费渠道的存在而拥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严格遵守防疫停业令,但要维持生意,稳定收入,有钱支付房租、银行利息、税金、员工工资等费用……商家们在这个时候渡过难关的灵活方法之一,就是采用线上销售、送货上门(船运)和店内销售供顾客带走的形式。
![]() |
疫情当前,线上业务被视为餐厅的“救星”,既能保证正常营业,又能遵守新冠疫情防控规定。图片:Thanh Phuc |
熟悉网络、精通社交网络的,会在Facebook、Zalo等社交网站上发布食物图片,并配上送货上门或外带服务的信息。而一些不太懂信息技术的老店主,则选择在门口张贴“外带销售”或“按需送货上门”的广告牌,并附上联系电话,通知顾客。
虽然这不是一种新的商业形式,但在像今天这样的新冠疫情时期,在线业务被认为是餐厅的“救生圈”实现既做好企业经营,又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