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访问中东:抓住机遇、恰逢其时?
(巴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月19日至23日对伊朗、沙特阿拉伯和埃及三个中东国家进行了就任以来的首次正式访问。分析人士表示,这表明北京是时候在这个动荡的地区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了。
![]()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图片来源:互联网。 |
政治时刻
这是中国国家主席12年来首次访问伊朗和埃及。中国领导人上次访问沙特阿拉伯是在七年前。习近平此次中东之行正值沙特处决一名什叶派教士后,伊朗与沙特的外交紧张局势加剧。那么,中国为何要踏入所谓的“外交雷区”呢?
分析人士认为,首先,中国希望有所作为。中国不想通过直接“干涉”叙利亚战事来增强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而是寻求与伊朗和沙特阿拉伯这两个对手国家合作。习近平访问前,中国已派外交部副部长张明访问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寻求为缓解两国之间紧张局势做出贡献的途径。
在俄罗斯尚未介入之际,北京似乎想在伊朗与沙特的紧张局势中抢先一步,而美国也表现出想要止步不前的迹象,或者对即将卸任的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尚未解决的叙利亚和伊拉克问题感到困惑。此外,通过加强和提升与中东两个对立国家的合作,中国也传递出平衡外交政策的信息,北京可以在各方之间发挥协调作用。
另一方面,尽管中国不去叙利亚,但通过“亲近”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危机结束后中国必将受益。因为伊朗是叙利亚政府的盟友,而沙特阿拉伯支持反对派。因此,战争结束后,无论哪一方获胜,中国都将有很多机会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叙利亚,寻求控制石油和其他资源。
此外,如果中国能够在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之间斡旋,它将缓解其在伊斯兰问题上的担忧。中东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教派冲突可能会导致极端主义意识形态“输出”,为恐怖组织提供庇护,并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更具体地说,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少数民族的袭击、暴力和恐怖主义活动可能会增加。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中国正试图在中东寻求政治地位,而现在正是时候。
![]() |
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会见伊朗总统鲁哈尼。(图片:美联社) |
经济机会
一旦中国确立了其政治利益,它将拥有更多机遇和可持续的经济利益。中东是北京“一带一路”计划选择的三条路线之一,该计划预计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为了满足中国巨大的石油需求,中国一半以上的石油进口都来自中东。在中东需要新客户之际,北京需要找到稳定的供应来确保其经济增长。
正因如此,中国国家主席此次访问带去了100多家企业,其中主要是国有能源公司。伊朗是该地区的石油大国之一,去年7月签署历史性核协议后,国际社会刚刚解除对伊朗的制裁,能源及其他领域的投资机会更加广阔。
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公司正涌向德黑兰寻找新的商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公司在伊朗站稳脚跟自然不会慢。更何况,尽管许多保守的伊朗人仍然坚决反对进口美国和西方产品,但这显然是中国投资者在伊朗获得重要市场份额的机会。
北京一方面将伊朗视为地区“强国”,视为能够打破西方霸权的可靠支柱伙伴,另一方面也未忘记开辟与沙特的接触渠道。当前的紧张局势或许不会导致油价上涨,但从长远来看,中东的任何冲突都将对中国的能源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 |
中东是中国“一带一路”计划选择的三条路线之一。图片:互联网。 |
正是看中了这个“祸福相依”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在习近平主席出访前夕,1月13日,中国首次公布了《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提出构建“1+2+3”合作机制,即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空航天、新能源领域合作为三大突破。
显然,中国正在抓住机遇和时机,提升其在中东的影响力。只是北京的举动将与美国和俄罗斯有所不同。尽管中国不再是“局外人”,但中国可能不会直接介入中东的动乱。
清玄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