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溪不为人知的故事
(Baonghean.vn) - 在我们的想象中,当我们遇到芒艾(奇山 - 义安省)的人们时,他们会讲述洪水、艰辛和贫困的故事;讲述学生在学习读写时遇到的困难......但我们错了。
逃离洪水造成的孤立后,芒艾乡的居民得以骑摩托车前往奇山县芒森镇中心。尽管路上仍然布满大石头,泥泞不堪,但他们不得不下车推着摩托车。“这已经是件幸事了,”Xop Phong村的Lo Pho Mang先生说道。他又补充道:“没有路,我们就会没饭吃,即使有钱也买不到任何东西,只能饿死!”
习惯于苦难
我们沿着罗普芒先生描述的路线,穿过塔卡乡的芒提普村,到达芒艾村。的确,30多公里的路程通常只需不到1小时,但我们却花了近3个小时才到达。我们想象着,当我们遇到芒艾村的人们时,他们会给我们讲述许多关于洪水、艰辛和贫困的故事,以及学生们如何努力学习的故事……但我们错了。
早上六点半,天色还有些阴沉,边境山区的寒意还未散去,街上便能听到学生们叽叽喳喳、熙熙攘攘的喊上课声。穿过公社中心的主干道两边泥泞不堪,积水没过人头。洪水过后,当地政府和边防人员才勉强把路边的泥土刮平,让行人通行。
每天清晨,周围村庄的学生们依然撑着伞,穿着靴子,在泥泞的山路上蹒跚而行,高高兴兴地去上课。他们轻盈灵巧的脚步踩在湿漉漉的泥地上,让上课的路显得更长,因为他们不得不选择更干燥的地方,滑倒了。
芒艾小学坐落在主干道旁,距离乡人民委员会和芒艾边防站不远。学校共有20间教室,287名学生,分布在6个校区。芒艾小学的师生们依然日夜努力学习,他们的脚步依然穿梭于6个校区之间:芒艾乡中心校区,以及芽南村、会溪村、蓬村、会风村和爱溪村的5个独立校区。
往年,主校区招收来自会溪村、Xop Xang 村和会风村的四五年级学生。“然而,2018-2019学年伊始,由于洪水和山体滑坡,Xop Xang 村和 Xop Lau 村的学生也被转移到主校区,无法像以前那样去其他学校上学。”校长黎琼璐说道。
“我们已经习惯了艰苦的生活。长期以来,尽管这里的大多数学生生活都很艰难,但学生们仍然耐心学习,努力学习。” 库氏贤女士说道。
望着路对面只剩下空地和岩石的景象,卢老师若有所思地说道,直到2018年9月底,这里的学生只能在周六和周日回家,但在此之前,由于道路被埋,无法通行,他们都必须留在学校。有时,食物和物资会短缺,家长和边防人员不得不捐赠大米。学校老师们一边担心学生们的温饱,一边清理泥土、倒下的树木,并继续教学。
这些努力每天都在发生。像色普香村这样家离学校两公里远的孩子们,依然清晨出门,一手拎着书包,一手扛着一小捆柴火,轻快地跨过溪流,翻过陡坡,去寻找知识。傍晚时分,他们像一群群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叫着,成群结队地回家。在寒冷的冬日里,这些雏鸟依然辛勤地赶往学校,它们破烂的衣服虽然不够暖和,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去上课。
“去年,学校有五名学生获得了金杏花奖学金的提名。”黎琼琉老师激动地说道。他们家境特别困难,但学习成绩却在同龄人中非常优秀。他们是刘巴登、华清达、梁红梅、华依雪和华一黄。
和老巴登一样,在距离公社中心12公里、靠山林路的一个偏僻村庄上学的学生也很多。他今年上一年级,但从小就离开父母,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父亲去世,母亲结婚。登有一个哥哥,但兄弟俩不能住在一起。登的哥哥跟随母亲,登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登的家里空空如也,只有几件破衣服、几捆玉米和几捆爷爷奶奶收割后省吃俭用留下的稻米。每天,登的爷爷奶奶到山林里摘竹笋、捉鱼、下地找吃的,登独自一人去上课。
去偏远村庄做志愿者
从芒艾乡中心到艾溪村组,要沿着边境巡逻路线,翻越12多公里的山路。如果走只翻越几座山脉的捷径,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也得走两个多小时。
清晨,华巴顿老师打开老式收音机的音乐,召集学生们,和领队阮文全老师一起教学生们跳伦巴舞。听到嘹亮的音乐,学生们纷纷跑到院子里,排成整齐的队伍。他们早已熟悉了这种充满活力的舞蹈,音乐一响,他们小巧玲珑的小手和黝黑的小脚便开始舞动起来,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爱溪师生们热情洋溢的音乐和舞步,搅动了边境小村的一隅。在围栏边,爱溪幼儿园的孩子们也走了出来,睁大眼睛,看着长辈们跳舞。
家住芒艾县中部Xop Lau村的Hoa Ba Then老师自愿前往最远的Ai Khe村教书。9月份的洪水冲毁了Then老师和妻子的厨房。Then老师的妻子Luong Thi Thu女士在学校主校区任教,一边教书,一边照顾孩子们,好让远在村里的丈夫安心。
“学校有37名老师,其中23名老师从外地来祺山任教,比如安山、兴原、杜良、琼琉、新祺,甚至还有来自河静省的老师。远离家乡让我们更加亲近,更加热爱家乡。”黎琼琉老师说道。
与Then先生和他的妻子相比,Cut Thi Hien女士的家没有那么幸运,因为那里的房子随时可能坍塌,面临山体滑坡的威胁。因此,Hien女士和她的三个孩子目前住在Xop Lau村Cut Pho Lam先生的家中。Cut Thi Hien女士的丈夫在外地工作,所以她独自照顾孩子们,一个孩子上一年级,另一个孩子还在她怀里。尽管困难重重,但学校仍然照常上课,老师们团结互助,与班级和学生在一起,几乎没有学生辍学。
艾溪小学旁边是幼儿园。小小的教室布置得格外醒目,尽管教室里用的材料只是水罐、塑料瓶和彩纸。我们对在这里义务教学的Ngoc老师印象深刻。Ngoc老师来自安城县的稻米区,丈夫和年幼的孩子仍在家乡,她来到奇山从事教育事业已有四年多。她一年只回来几次,总是匆匆忙忙。在沉思和思乡之后,Ngoc老师兴高采烈地回到教室。“我已经习惯了,记者。一开始,我总是因为想家而哭泣。现在,这个小教室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学生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为他们感到难过,因为他们仍然贫困潦倒,一无所有。” Ngoc老师倾诉道。
告别芒艾,告别爱溪,我回到了低地,但这里师生微笑着跳着现代伦巴舞的身影,依然萦绕在我的记忆和爱意中。偏远乡村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单纯快乐,唤起了师生情谊的温暖,唤起了克服困难、征服知识、掌控生活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