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战士默默与死神“赛跑”的故事
有一个地方,一天24小时都不是寂静的,生命的节奏不是用时间来衡量,而是用每一次呼吸,用每一次生死之间脆弱的心跳来衡量。那就是急诊室的门后,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时刻待命,竭尽全力挽救不幸患者的生命。
时间不等人
中央医院急诊科总是挤满了病人。在这里,没有人有休息的概念,因为很多病人病情危重。每当救护车的警笛声响起,一名病人被送进急诊室,全体医护人员立即就位;救死扶伤的战斗又开始了。

在急诊复苏科工作二十余年的阮氏华护士长,已经记不清自己和同事们多少次为了抢救病人的生命而展开紧张的“赛跑”。她最近一次想起的是一位50多岁的男性病人,因心肌梗塞入院时处于循环骤停状态,脸色紫红,呼吸逐渐微弱,心电监护仪上只剩下一条直线。

整个团队毫不犹豫,立即就位,抓住每一个黄金时机,抢救病人的生命。副主任医师Cuong一声令下:“准备电击!一、二、三……电击!” 电击仪的声音响起,全场屏住呼吸,等待着……Hiep医师、Kien医师轮流进行胸外按压,Thach护士轮流挤压Ambu气囊,努力为病人保留最后一丝氧气。第二次、第三次电击……Cuong医师依然语气坚定:“继续!不能停!” 这时,病人微弱的心跳突然再次响起!

整个团队相视一笑,继续执行医嘱,注射药物,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病人正式跨过了生死线!
几经忐忑,病人家属终于喜极而泣,握着医生的手,哽咽着向团队致谢。对于急诊复苏科的白大褂战士们来说,这是最大的奖励,也是激励他们继续走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的力量。
转变并不平静。
拯救病人生命的战斗并不总是按计划进行。华女士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有一天晚上值班时,一位年幼的病人因严重呼吸衰竭被送进医院。医生下令立即插管。另一组人则专注于心脏按压。整个团队竭尽全力,但最终却陷入沉默……有些战斗最终以失败告终,蓝白大褂的人们未能取得胜利。

她们必须压抑这些情绪,因为门外还有几十个病人在等待。急诊护士的压力不仅来自重症病例,还有那些很少有人理解的事情。
护士长阮氏华(Nguyen Thi Hoa)讲述了她在一个夜班值班时的经历:一名醉酒的病人因消化系统疾病症状入院。在接受检查和注射后,他起身离开了科室。原本以为值班会平静地继续下去,但18个小时后,一群人冲了进来,大声喊人,并威胁医生和护士。他们不明白科室必须对病人进行分类,优先救治病情危重的病人;有些人只要迟到一秒钟,就可能失去生存的机会。
科室的一位女护士,曾因医生没能救活一个重症患者,遭到病人家属的精神暴力,将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在她身上,最终精神崩溃。这份对白衣战士的感情,他们只能强忍着,几乎没有人能与他们分享,努力继续前行,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这条路并非铺满玫瑰
“急诊科每年还能招几十名护士,但每次实习结束后,只有少数人选择这条路。”医院前护士长阮氏文女士曾担忧道。作为一名急诊护士,不仅要救死扶伤,还要见证他们的死亡,面对目光、责备,甚至无声的泪水。

在国外,一名护士照顾一个病人要8个小时,但在越南,她们必须轮流照顾5到6个甚至更多的病人。工作接工作,没有时间休息。年轻人选择转行并不奇怪,因为只有真正热爱这个职业的人才能坚持下去!
急诊室门后的“黎明”
尽管艰辛、担忧和无名的压力,但依然有一些简单的幸福让医生和急诊护士们留在了这里。是病人从昏迷中醒来时明亮的眼睛,是老人出院前颤抖的感谢,是那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的紧紧握手……

我和这位肩负特殊职责的护士有着难忘的回忆。“我至今仍记得何女士——一位视急诊室为家的病人。去年春节前,她比往常更健康,握着我的手,声音虚弱却充满温暖:“Hoa,谢谢你们,还有大家,今年冬天我又能和我的儿孙们一起过春节了。” 但仅仅两天后,她就逐渐衰弱,在春节29日悄然离世。每当目睹有人离世,我的心都会沉甸甸的,在所有的得与失中,我们学会了接受,学会了坚强地继续前行。”——Hoa女士分享道。
尽管知道担负起复活不幸命运使命的征程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但白衫军们依然继续前行——因为他们选择成为脆弱气息的“守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