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伍军人寻找烈士亲属的故事
(Baonghean)——他说,作为一名军人,在战场上见证生死,人与人、战友与战友之间的爱,队友与战友之间的爱,是“沉重的债”。
而且,在家乡,有无数的母亲在等待孩子,妻子在等待丈夫,仅仅是亲人的一行消息,就是她们一生的喜悦,所以他的“旅程”一直持续着,并且还将继续……
![]() |
邓光黄先生介绍了他与烈士亲属见面的照片。 |
2次旅程和700张照片
1958年出生的邓光黄先生(Dang Quang Huynh,音译)家在殿寿乡(Dien Chau)四村的屋角有一座祭坛,并非祭祀祖先或亲属的地方。当我们好奇地询问时,他回答道:“这是我为在广治‘火烧之地’阵亡的义安军人预留的地方。每逢月圆、节假日和新年,我都会烧香,祭拜那些没能回到家人和祖国的士兵的亡灵。”
我们的故事就从那段往事开始吧。1975年初,来自奠寿县的年轻人邓光黄参军入伍。大捷那天,邓光黄和他的部队奉命前往南方追剿残部,建立根据地。这让邓光黄亲身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也感受到了我军和人民的伤亡。阵亡者中包括他的叔叔,当时他的坟墓还没有找到。1993年,他退伍后攒钱,决定去广治省为叔叔寻墓,完成祖父母在世时的遗愿。
黄先生背着背包,带着几套衣服、几包方便面和一台相机,在炎炎夏日里两次前往广治省,从一个墓地走到另一个墓地,走了25个墓地,却连一块刻着叔叔名字的墓碑都没见到。
从长山、甘露、九号公路到海陵、永灵,再到溪山、海长……一路上,他饱经风霜,饥渴难耐,跋涉数公里,翻越险峻的山路,经历了多少艰辛、坎坷和磨难,难以言表。他每到一处,都能看到义安烈士的名字,于是萌生了拍摄这些墓碑的想法,这样回家后,就能找到一位记者,向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的烈士亲属们传递信息。就这样,他走了两趟,拍了大约700张照片,而他的亲人的坟墓却依然下落不明。
![]() |
邓光黄先生与他保存的烈士亲属的照片和信件。 |
回到家后,黄光先生把拍的照片全部冲洗出来。700张照片的胶卷和冲洗费用,对于一位伤残军人的家属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作为一名军人,你必须始终把爱放在第一位,得失无法衡量,因为是牺牲的人让你活了下来。”想到这里,黄先生决定沿着墓碑上的地址,寻找烈士的亲属,告知他们的家人,他们的子女和亲人的安息之地。他又踏上了新的征程,同样艰辛和疲惫,足迹遍布:杜良、清章、义禄……
如果工作繁忙或路途遥远,他会写信寄到墓碑上的地址。这一路走来,虽然艰辛坎坷,但他决心不放弃,因为即使疲惫不堪,能给家人带来欢乐,填补他们心中的焦急和等待,也是一种幸福。他默默地坚持工作,即使病假津贴微薄,也要攒钱养活五个正值吃饭和成长年龄的孩子。妻子偶尔会抱怨,但他总是坚持不懈地劝说,谈论人间的爱、生命、善良和宽恕,妻子理解他,并尽力支持他。
恩典桥
“……我非常感谢邓光黄先生,他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老兵,无私地帮助了我们一家。我知道很多家庭都像我们家一样,得到了黄先生的帮助。如果黄先生这样的榜样越来越多,就能帮助更多家庭早日找到亲人。我父亲去世前,唯一的心愿就是找到阮文述先生的遗体。现在,我父亲应该已经安息了。谢谢您的仁慈!”这是阮文述烈士的弟弟、琼春(琼琉)阮文光先生对邓光黄先生的感谢信。这只是全国各地烈士亲属发来的数百封感谢信中的一封。
![]() |
烈士亲属致邓光黄先生的感谢信。 |
还有一些家属来到奠寿,与他们见面表达感激之情,见证这位充满爱心的老兵的一生。大多数烈士家属生活拮据,所以他们带来的礼物要么是一些简单的小东西,比如一捆菜地里的蔬菜、一壶绿茶,要么是一些比较奢侈的东西,比如一打橙子或鸡蛋。有些人来的时候没有足够的钱回家,所以黄先生开车把他们一路送到1A国道去坐公交车,并给了他们一些路费。
![]() |
邓光黄先生记录并保存的广治省各陵园义安省烈士名单。 |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旅途中,黄先生留下了许多快乐、悲伤和惊喜的回忆。他最难忘的是,他手捧墓碑照片,前往墓碑上刻着烈士的家属那里。回到家,聊了一会儿,才发现“烈士”还活着,从战场归来,正在和他说话。谈论战争,意味着谈论残酷、艰辛和牺牲,但有时也会闪现奇迹。在行军途中,这位“烈士”被敌军炮火炸断了一只胳膊。战友们捡起他的胳膊埋葬,并在墓碑上刻下他的名字。后来,征集队看到墓碑上有名字和家乡,就把它安葬在公墓里。直到有一天,黄先生拍了一张照片,去寻找……两位战士紧紧拥抱,笑中带泪。
至今,经过十多年的时间,邓光黄先生通过信件、视频信息以及亲友的亲友访问,已将约450张照片转交给了亲友。这意味着许多家庭已经收到了关于他们子女和亲人安息之地的信息。换句话说,他架起了一座连接爱的两岸、连接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桥梁,为许多人带来了欢乐。
丛健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