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港市疫情中心地带义安工人的故事
(Baonghean.vn)——在岘港市,数万名义安省的儿童在这里学习和工作。他们当中有很多是工人,也有普通的劳工,生活十分艰难。半个多月以来,他们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有些人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徒步穿越海云关寻找回家的路。
疫情中的挣扎
两周多以来,26岁的麦克·文泰(Mac Van Thai,归合县周里乡)一直在岘港市五行山县一间破旧的出租屋里徘徊。他是岘港市数千名滞留在疫情中心的义安省工人之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表达了回家的愿望。尽管他们必须按照规定隔离14天。“我们这里很穷。不工作就拿不到工资,所以大家都想早点回家。但大家都会遵守规定,不会逃跑。”泰在电话中告诉《义安报》记者。
一年多前,Thai和15名来自贵合镇的同乡来到岘港做建筑工人。工作很辛苦,但收入却不多。他们每次拿到工资,只留一点自用,剩下的都得寄回家里。正因如此,岘港实施社交隔离后,工地停工,许多工人因此受到影响。“我们泰国人非常重视独立日。无论去哪里,我们经常都会回到家乡过春节。我希望当局能尽快组织安排,把这里的工人接回来,然后按规定进行隔离,这样我们就能过春节了。”Thai表达了他的愿望。
![]() |
来自义安省的建筑工人住在破旧的营地里。图片来源:KH |
离泰的寄宿处不远,一群来自义丹的11人也在一个破旧的营地里艰难度日。他们是因新冠疫情失业的筑路工人。“这里什么都缺,大家都想回老家。还好前几天有一群老乡过来支援,送了一些食物和物资,但现在都没了。”阮文B(46岁,义丹县义利乡)说。他透露,几天前,这群工人还有16个人。但因为无法忍受艰苦的生活,其中5人返回了家乡。他们挤进一辆建筑混凝土搅拌车,挤在一起“过”检查站。
这些建筑工人大多集体居住,一直在餐馆吃饭。因此,宿舍和工人营地里既没有炊具,也没有食物。当岘港实施隔离,餐馆纷纷关闭时,这些工人不得不自己寻找食物。
![]() |
许多工人长期以来一直在外就餐,没有炊具,也没有食物。因此,当餐馆关门时,他们面临着困境。图片:KH |
不仅是体力劳动者,许多在岘港市学习的义安省学生也面临同样的境况。莲照县一所大学的学生Thang(20岁,来自演州县)说,和很多贫困学生一样,每到暑假,他经常留在城里打零工,赚点零花钱。
七月底,Thang放暑假了。可刚开学,疫情就爆发了,Thang陷入了困境。他回不了家,也留不住。“平时我都会去咖啡店打工,但现在咖啡店都关门了。我不知道还能找到什么工作。一开始,我想着留下来打工,把钱寄回家,帮我父母养老,但现在我得打电话求父母帮忙寄钱了。”Thang说。
人类处境艰难
一周多前,名为“岘港市松林会”的同乡会决定成立一个“小组”,为在疫情中遇到困难的同乡和留学生提供援助。12个人的小组被分配了从后勤到交通等具体任务……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求助信息仅一天,同乡会的“热线”就几乎超负荷运转。“这里有15个来自演州的人,伙计们,我们饿坏了……”这是同乡会群里一条热门评论。同乡会成员们立即询问具体地址。不一会儿,救援物资就送到了。
![]() |
一群义安省的同胞精心装备了防护装备,出发运送救援物资。图片:KH |
大部分救援物资也由义安省的慈善家们捐赠。他们通常是商人,在岘港生活了很久,有稳定的工作。也有一些境况不太好的人,他们的收入仅够维持生计。但他们也愿意捐赠鸡蛋、富有当地风味的自制食品,例如腌菜、腌黄瓜等等。
所有救援物资在送达工人们手中前都经过消毒。救助小组成员每次送礼时也都全副武装,穿戴防护装备。短短五天,救助小组已走访200个地点,这还不包括在集合点领取物资的学生。由此,救助了近2000名同胞,其中大部分是因疫情失业的工人和建筑工人。在一些地方,甚至有超过150名来自安城县的滞留人员得到了救助小组的救助。
![]() |
150多名来自安城的工人正在一处领取救援物资。图片来源:KH |
“岘港有很多义安工人。他们的日子真的不好过。但这个解决办法只是暂时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表达了回家的愿望。从长远来看,我希望两个地方政府能尽快组织起来,迎接这些工人回家。”该协会的一位成员说道。
除了提供救援物资外,该小组每次开会都呼吁工作人员不要自行逃回家乡,“确保家乡和村庄的安全”。“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逃回了。今天他们来送救援物资,但几天后就不见踪影。如果这些返乡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和隔离,疫情向社区传播的风险非常高,”该成员补充道。
据记者调查,连日来,义安省不少工人不堪忍受生活困苦,千方百计地想方设法返回家乡。为了躲避管控,他们常常托熟人骑摩托车到公路边避开岘港市,然后站在路边求卡车载他们。有的甚至答应徒步数十公里翻越海云关。近日,8月6日,来自新旗县和归合县的4名建筑工人经过一天多的徒步翻越海云关逃离岘港市后,被当局带往承天顺化省的集中隔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