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珠金山区公社的脱贫致富故事

庆利 - 罗氏香 August 31, 2024 13:57

桂峰县周金乡的许多少数民族家庭不再抱有“快吃快做”的思维模式,而是努力发展经济,主动脱贫致富。为了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除了宣传工作外,党委和政府还确定了适合当地潜力和优势的方向,重点发展与社区旅游、生态、精神生活等相关的苗木和本土产品。

711fcd98959132cf6b80(1).jpg

注重开发本地产品

到达周金乡,第一印象就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稻田。

陪同我们参观的周金乡农民协会主席梁氏璧表示:“我们主要种植优质粳米和鸡糯米,这是桂丰县泰族的传统糯米品种。这种米的特点是米粒圆润、个大、煮熟后黏稠、香味浓郁、味道鲜美。”

e26a5f2ace24697a3035-1-.jpg
桂风县周金乡郁郁葱葱的稻田。图片来源:Khanh Ly

目前,周金乡所有6/6个村均种植这两种水稻。莲芳村通常拥有50公顷稻田,春季种植粳稻,夏季种植小卡糯稻,每季产量310吨,单产为62公担/公顷。

在多村,专注于生产优质粳米和Khau Cay Noi糯米也为许多家庭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所有产品均由农民收购,这有助于提高农业工人对农业的归属感。

img_2537(1).jpg
珠金乡杜村党支部书记梁文维(中)介绍优质稻米生产成效。图片:琼安

杜良村党支部书记田维高兴地说道:“我们村有23公顷土地可以种植优质稻米,单产53公担/公顷。目前,小河糯米的市场价格为25万越南盾/日元(糯米12-15万越南盾/日元),粳米的市场价格为20万越南盾/日元(大米10万越南盾/日元)。”

周金乡党委书记河明俊表示:这里地势平坦,加上南吉艾河蜿蜒流淌,田野里常年郁郁葱葱。

1.3(1).jpg
桂丰县周金乡的村民正在收获优质稻米。图片来源:CSCC

因此,党委、政府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扩大农业面积,发展高产、优质集约化水稻种植区;同时,重点进行田间改造,组织经济有效的种植结构转换,提高单位面积收入,年均水稻产量达到54-56.25公担/公顷。

除春季稻米种植外,该公社6个村均种植粳稻,夏秋稻米种植也积极推广种植小河口糯米,力争打造芒通糯米(周金古称)品牌。特别是,全公社已将小河口商品糯米种植面积从2023年的37公顷扩大到2024年夏秋稻米种植面积的70公顷,成为全县小河口糯米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

ec7026d6bdd81a8643c9(1).jpg
珠金乡的Khau Cay Noi糯米种植面积日益扩大。图片来源:KL

除了优质稻米之外,周金还指示公社群众动员小组宣传和动员群众做好森林保护、新植树造林和林产品保护工作(森林覆盖率达78.9%);指示公社人民委员会配合咨询单位完成向上级提交土地分配的文件,将森林分配挂钩到419户家庭和个人;同时,打造林下药用植物发展模式(豆蔻、万亩参、一花七叶参……),特别是保护黄花茶,面积达97公顷,集中在古芒村和友文村新植17公顷土地。

1.2(1).jpg
截至目前,周金乡已建成1个黄花茶苗圃。图片来源:Xuan Hoang

截至目前,周金乡政治系统已在各领域部署了30个“熟练群众动员”模式,其中包括13个经济模式。典型的例子包括:多村、空多村和姑芒村的蔬菜种植模式;姑芒村总面积5公顷的桂桂树保护和发展模式;姑芒村和友文村2.9公顷的混合菜园改造和果树种植模式;友文村的山羊养殖业综合体……

目前全社有农场3个,平均年收入1亿-1.2亿越南盾;有大小农场16个,主要饲养水牛、奶牛、鸡,种植相思树、肉桂树……农户每年收入5000-6000万越南盾。

img_2686(1).jpg
Chau Kim公社指导成立专业协会,支持村民发展畜牧业。图片:Quynh An

同时,利用当地拥有 Chin Gian 寺的优势——Chin Gian 寺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迹,与泰国芒族村庄的形成息息相关,已被文化体育旅游部列为国家级纪念碑;地形险峻;文化多元,拥有悠久的传统织锦工艺……Chau Kim 乡已发布并实施了 2021-2025 年期间发展生态旅游和社区旅游的计划,并展望 2030 年,以保护和弘扬乡内的民族文化价值。

den-chin-gian-dinh-tuyen-1(1).png
九室寺——周金乡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图片:丁选

重点是按照省人民议会第07/2021/NQ号决议的支持政策,在姑芒村建立并有效实施社区旅游模式。从而为群众创造可持续脱贫致富的生计模式和杠杆……

人们自愿要求摆脱贫困

由于宣传动员工作先行一步,加上干部党员在“破除等靠思想”、消除饥饿、脱贫攻坚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周金公社群众自觉性日益增强,努力攻坚克难、脱贫致富。

2023年2月,桂风县首次举办表彰大会,表彰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户。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大会上获得表彰的34户农户中,有30户是周金乡的泰族农户。

1-1(1).jpg
梁文长先生的家——周金公社古孟村,靠着自己的努力,摆脱了贫困。照片:黄庆贞

被选中在会上发言的周金乡古芒村梁文长先生(70岁)表示:“我之所以写脱贫申请书,是因为过去我们家享受了党、国家、地方对贫困户的扶持政策和制度。现在,我们投资植树造林7公顷,发展水牛、奶牛养殖,辛勤耕作……经济状况稳定了,所以我们家决定自力更生,把这份事业留给其他更困难的人。”

fotojet(1).jpg
珠金乡的居民致力于饲养本地牲畜,以发展经济、减少贫困。图片来源:KL-QA

据周金乡领导介绍,截至2023年底,全乡共有40户农户提出脱贫申请,希望摆脱依赖,自力更生。典型的例子是孔多村魏文宣一家(1957年出生),他家原本生活困难,但由于自己努力奋斗,加上长子在外务工,便主动提出脱贫申请,理由是“通过努力奋斗,有能力脱贫”。

有些家庭起步艰难,如今却变得富裕起来。典型的例子是古芒村的魏金生先生家,他家拥有3公顷土地,种植了果树和樟树、金合欢树、肉桂树等木材树种,并经营着两个养鱼场,饲养水牛和奶牛,每年收入达9000万越南盾。友文村的金文勇先生家,凭借菜园、池塘、谷仓、森林模型……年均收入达2亿至3亿越南盾。

img_2807(1).jpg
除了发展畜牧业,周金乡友文村的村民还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传统纺织工艺。图:琼安

最令人高兴的是,一些村干部陪伴群众一起消除饥饿、减少贫困,如姑芒村工作委员会主任河氏芳兰女士,她带领全村10户农户将荒地改种花生和玉米,每年可收获2茬,每茬产量4-5担,目前正在试验种植占纽糯米,并取得良好效果。

姑芒村党支部书记罗文素先生是姑芒村率先开办民宿、发展社区旅游的三户家庭之一……为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工人收入做出贡献。

du-lich-co-muong-dinh-tuyen(1).png
Co Muong 生态旅游区(Chau Kim 公社)。照片:Dinh Tuyen

尽管还存在一些困难,但周金乡群众在自己的土地上合法致富、主动申请脱贫等举措,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认识转变,从而形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为降低贫困率、建设新农村做出了贡献。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珠金山区公社的脱贫致富故事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