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女民兵两次击落敌机
(Baonghean)——20岁时,一位来自沿海村庄的女学生,凭借着随民兵部队两次击落敌机的功绩,荣获三等战功勋章,并被纳入党的队伍。那位民兵女孩,如今正默默地追寻着大海的绿色……
![]() |
陈氏平女士讲述了50年前击落飞机的故事。 |
陈氏平女士独自居住在义光乡清荣村中心的一所小房子里,门前是缓缓流淌的剑河,背后是连绵起伏的绿色山丘。平女士身材娇小,头发花白,曾为执行战斗任务的部队运送粮食弹药,并直接参与击落敌机的行动。
那位女学生击落了敌机。
1964年8月5日,美帝国主义蓄意制造所谓“北部湾事件”后,开始动用空军,加大对我国北部地区的破坏,造成多处满目疮痍。当时,女孩陈氏平和同龄的学生朋友们被迫将教室转入地下。义光地处剑河下游,面朝大海,背靠高山,剑桥、滨水桥、荣市、长盆(杜良)等地成为美帝国主义空军的轰炸目标。
当200号山和170号山被选定为设置防空炮兵阵地和高射炮阵地,拦截进攻大陆的第七舰队的敌机时,战斗更加激烈。敌舰逼近海岸,昼夜不停地炮击,把宜光渔村变成了战场。
与主力部队共同射击,义光公社成立了战斗民兵排,共有战友25人,其中女兵6人,配备12.7毫米机关枪3挺、机枪1挺。
陈氏平学生时代每天去上学,但仍然报名参加了民兵排,随时准备在动员时执行任务。50年过去了,但平女士永远不会忘记1965年3月31日,这一天是宜光军民在与美国侵略者对抗中写下伟大篇章的日子。
敌军昼夜不停地进攻200高地,不断对山顶和山腰进行轰炸和炮击。民兵部队坚守阵地,向主力部队运送弹药和粮食。弹药刚运到战场,数十架敌机就飞来轰炸,陈氏平立即靠近12.7毫米火炮阵地,向空中射击。一架F-4战机突然倾斜机翼,向海面转弯,随即起火坠海。
义光民兵立即与义进、义切两乡民兵协同作战,成功俘获敌伞兵两名。当天,义光民兵排与炮兵部队协同作战,完成这一壮举,受到表彰。
不到一个月后的1965年4月19日,陈氏平所在的战斗小组继续击落一架A-4攻击机,圆满完成护航运输队领取粮食的任务,荣获二级战功勋章。随后,陈氏平又荣获三级战功勋章,并在20岁时入党。
静静地寻找海门的绿色
义光村村民说,过去哪里有“热点”,哪里就有陈氏平的足迹。1968年7月9日,在这个沿海村庄,是一个充满悲伤和哀悼的日子。敌军昼夜轰炸炮击,造成8名炮兵阵亡,128名平民死亡,170人受伤。一些家庭的碉堡被炸弹击中,无人生还。他们的哭喊声响彻整个村庄。陈氏平和她的民兵战友们前往每一个倒塌的碉堡,抢救被困人员,埋葬那些被压力和炸弹碎片压死的人员,并鼓励和分担失去亲人的家属的痛苦。
这位年轻女孩不仅在义光地区,还在义安参加战斗值班,在九锦战场救治伤员。后来,得知敌军向义舍乡投掷凝固汽油弹,造成数十人死伤的消息后,陈氏平立即赶到,与民兵和邻近乡镇的群众一起救治伤员,埋葬被美军炸死的死者……
陈氏平在参加乡民兵排期间,被提拔为宜禄县军事指挥部的政策干事。她热情积极,不畏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奔赴战争“热点”地区,处理炮火后果,救治伤员和伤员。
在枪林弹雨的年代,陈氏平嫁给了一位同乡,一位远征的防空空军军官。战争结束后,丈夫仍在远方,平太太不得不申请复员,回到家乡抚养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尽职尽责地做好儿媳、贤妻、贤母的职责。曾经冒着枪林弹雨的平太太,如今在稻田、玉米地、河堤、河口辛勤劳作,一边谋生,一边等待丈夫归来。
![]() |
陈氏平女士(中)在海鲜加工厂努力增加收入。 |
丈夫回国后不久因重病去世,留下平太太独自抚养三个尚未长大成人的儿女,她不得不艰难地承担起母亲和父亲的角色。尽管肩负着养育子女的生计重担,平太太仍然积极参与社会工作,担任公社党委委员、妇联干部,并多年担任公社退伍军人协会副主席。她鼓励社员植树造林,绿化200号和170号山,抚慰战争炮火造成的创伤。她还鼓励社员们互相帮助发展经济,在困难和逆境中守望相助。每当宜光渔村的人们遇到困难、阻碍或悲伤时,平太太经常来找她倾诉,安慰她。
如今,陈氏平女士已年逾七旬,入党近五十年,儿女双全,独自一人住在一所小房子里。她的生活来源是打工,只要能挣到钱,她乐意接受任何人的雇佣。她的主要工作是在家附近的一家鱼类加工厂烤鱼,她认为这份工作对身体健康有益,收入也不错。平女士说:“我还有体力,得工作养家糊口,不能给孩子添麻烦。”
离开宜光,面对雄伟的200米和170米山峰,以及温柔的剑河,那个娇小却勇敢、坚韧而宽容的女人的形象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她是一朵在日常生活中静静散发芬芳的花朵……
孔康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