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小道是一条战略性的军事运输网络,它将军队、粮食和武器从北方运送到南方战场,以支援南方战场。美国人指出,这是“20世纪军事工程的伟大成就之一”。
 |
| 1959年5月19日,长山军团(559集团军)成立,标志着长山路线的开通。这条军事运输网络沿长山山脉延伸,从北部经中部地区、老挝南部和柬埔寨,为南方解放军和越南人民军提供后勤保障。早期,物资运输主要依靠徒步和背包。照片中是长山军团首支部队——第70团的士兵,他们于1961年9月在西长山路线上运送物资。 |
 |
| 尽管这项原始运输方式一直秘而不宣,但由于路途遥远,长达2000公里,效率低下。两年后,运输开始机械化。照片中,太平省第128连的工人们正在砍伐森林,开辟一条机械化道路。 |
 |
| 在长山山脉和森林深处,逐渐形成了一张由机动车组成的公路网,为军用车队从北方向南方运送大量部队、粮食和武器创造了条件。美军试图用步兵和空军摧毁这一运输系统,长山公路由此成为一条战线——双方在此展开了激烈的勇气与智慧较量。 |
 |
| 为了摧毁这条路线,美军设置了一套电子系统,即著名的麦克纳马拉电子围栏,用于引导轰炸机。此外,美军还在长山公路沿线的许多森林地区喷洒了橙剂和其他一些除草剂,以清除树叶;同时,美军还采用了人工降雨工程和制造污泥的化学物质来破坏这条路线。 |
 |
| 尽管遭遇炸弹和有毒化学品,车队仍继续向南行进。照片中,驻扎在31号站、559指挥部的第25工兵营士兵正在Sieng Phan路北侧通往Sompeng路的交叉路口引导军车。 |
 |
| 16年来,长山战场遭受了美军空军超过400万吨的炸弹和地雷袭击。沿途设有多达2500个重点目标。照片中是东禄路口(河静省)的关键地点,车队正穿过一片布满弹坑的区域。 |
 |
| 确保长山公路系统顺利运行的是工程、后勤、医疗、步兵和防空部队,他们就在美军炸弹的炮火下,在丛林中作战。图为一处医疗站,军医正在那里为士兵救治。 |
 |
| 20岁的女青年志愿者在长山战场上作战。此时,青年志愿军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著。 |
 |
| 1971年,在老挝南部9号公路战役中,武元甲将军(中)和董士元中将(右)并肩作战。这场战役使越南人民军在长山战场上取得了全面地面控制权。随着积极防御战略的发展,长山部队在战场上的优势日益增强。长山山脉绵延数万公里,纵横交错,纵横交错,运输车队可以轻松地从北向南穿越山脉。 |
 |
| 横跨泰尔河(20号公路)的悬索桥由第33工兵营建造。美军空军轰炸该桥时,桥梁被掩埋在河岸下,战事平息后得以重建。这座桥使用了六年,帮助成千上万辆汽车安全渡河前往前线。 |
 |
1975 年胡志明战役期间,越南人民军强大的运输车队沿着长山公路展开战斗,这是统一南北的最后一场战役。 1976年6月3日,党和国家对长山部队的成就给予表彰,表彰词中写道:“长山部队从建军之初,主要依靠辎重和背包在狭窄的小路上运输;从季节性作战、服务于每次战役,到用汗水、鲜血、勇气、智慧和战略才能修建了以伟大的胡伯伯命名的战略要道。”
根据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官方历史记载,长山小道被认为是“20世纪军事工程的伟大成就之一”。 |
 |
| 如今,西段长山古道(老挝境内)多处已被废弃,部分路段被修建为历史遗迹。2000年,继1号公路之后第二条横贯越南的古道——胡志明小道开始修建东段长山古道。当年长山部队用于运送物资和士兵的ZIL157卡车,以及数千份与这条传奇古道相关的文献和文物,现藏于河内市河东郡安义坊6号公路15公里处的胡志明小道博物馆。 |
据VnExpress报道
照片:胡志明小道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