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者——党报的伙伴

Dang Cuong - 琼安 - 田东 January 13, 2023 06:40

(Baonghean.vn)——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业,乂安报社的合作者团队——伙伴们,如同“伸出的双臂”,始终充满热情,并希望陪伴党报一路前行。值此合作者大会之际,乂安报社想介绍一些典型的面孔。

记者Huy Thu:很高兴去写作

合作者 Huy Thu 的全名是 Tran Van Thu,他与他人合作并在印刷报纸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义安报2012年,他开始从事写作,但直到2016年在社会文化办公室工作后,他才成为一名正式的“作家”,并在报社刊物上发表过不少作品。为了满足写作的热情,除了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和相机外,他还投资了一台飞行摄像机。

辉秋说:“在与义安报社合作期间,我很高兴能够旅行和写作,尤其是能够沉浸在充满活力的生活洪流中,交流学习,拓展知识……对我来说,每一片土地都是一片宜居的土地,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蕴藏着美好、美丽和奇特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学习。其中,传统文化以其悠久的文物、遗产和独特的风俗习惯深深地吸引着我的脚步。”

记者Huy Thu在安城县拍摄一口古井。图片来源:PV

他还分享说,义安报编辑部和编辑秘书对工作较为严格的要求,以及编辑团队和合作者之间密切频繁的互动和信息交流,使得像他这样的合作者工作更加细致,日臻完美。

就我个人而言,辉秋认为,义安报社为包括他在内的众多参与者创造了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游乐场”,因此他本人也应该积极参与,在各个方面都为使这个“游乐场”更加精彩、更加有意义做出贡献。因此,除了写作天赋之外,还需要有热情、责任感、热情和奉献精神,才能创作出优质、独特、引人入胜的新闻稿件,确保准确性、完整性、速度和及时性,最终将稿件传递给读者。尤其是在当今充满活力的新闻环境中,记者也必须充满活力和创造力,以满足多媒体新闻,尤其是电子新闻日益增长的要求。

海上记者:为鼓舞士气、鼓舞士气做出贡献

裴海常(笔名英白)在省边防部队政治部工作,是乂安省报社的活跃撰稿人。他说道:“由于工作性质,我与乂安省报社结缘已超过26年。我的足迹遍布家乡的边境地区。作为一名边防人员,除了履行部队指挥官赋予的职责外,我还积极撰写新闻和文章,供乂安省报社刊物发表。这些文章或是关于边防人员执勤过程的信息和图片,或是关于高地和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生活和身份认同的文章……

起初,这些只是“想而写”式的感受和反思,但得益于义安报社采编团队的关注和指导,裴海常送到读者面前的每一篇作品都愈发完整、犀利,为他赢得了更多的信任和动力,让他继续满怀热情地与报社合作。

合作者Bui Hai Thuong在通秋边防站(Que Phong)工作。图片:PV

合作者裴海常表示,近年来,义安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从日报到《义安周末报》、《民族-山区特刊》、义安电子报,再到电视、播客、电子杂志、YouTube频道等新兴领域,正逐渐吸引读者……内容丰富多样,几乎涵盖了从国内到国际的各个领域。报纸上的文章和专版具有针对性,不哗众取宠、不哗众取宠。

“本报也始终关注、鼓励并刊登大量关于边防战士在两国边境的活动和工作的优质报道,从而有助于鼓舞和激励战士们以稳健的姿态完成各项任务,坚决维护国家边境安全和主权。这也是激励像我一样身穿绿色制服的合作者们继续写作的动力……”,裴海常分享道。

CTV Mai Giang:20年——永远的旅程

自2003年10月开始与乂安报社合作以来,今年的合作者会议对于记者梅江来说无疑是最特别的一年,因为这也是她与乂安报社合作20周年的里程碑。

“在义安报社工作了20年,江自己也记不清报社兄弟姐妹们给她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也记不清给予她多少帮助。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在那片屋檐下,她成长了很多。”记者梅江分享道。

记者 Mai Giang。图片:PV

梅江透露,她最初加入义安报社时,在演州郡广播电视台(现为演州郡文化体育旅游中心)工作,在“进入”新闻界的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由于工作性质更偏向广播和电台,所以起步并不容易。她还记得最初投稿给义安报社的那些日子,虽然最初的稿件很短,但还是需要反复修改和补充。不过,她很幸运地遇到了许多义安报社的记者和编辑,他们愿意指导和帮助她理解如何写文章、如何正确拍照等等。不仅如此,他们还愿意并且很有信心地“订购”一些难度更高的稿件给她尝试。从那以后,梅江自己也意识到自己成熟了很多,思维和新闻水平都有了提高。

回顾过去20年,梅江认为,义安报凭借对每期刊物内容和形式的投入和精心雕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梅江希望,合作团队能够继续得到义安报的更多关注,从而为合作者们提供更多“舞台”,用来自义安各地的色彩装点省党报。

记者 Quoc Cuong:用汽车作为……录音室

2019年参加老挝语培训班后,机缘巧合与义安报“结缘”。当时,义安报刚刚开设国际评论专栏。我以为只是玩玩而已,没想到义安省警察工会主席杨国强上尉竟然与义安报结缘三年多了。

杨国强上尉与乂安报的缘分始于2019年他被安排参加的一个老挝语培训班。在那次培训班上,报社的一位记者“请”他用男声朗读一篇国际评论文章。从此,他便与乂安报结缘,并成为远近读者耳熟能详的人物。

合作伙伴郭强与我们分享道,他从学生时代起就热衷于关注评论节目和国际新闻。因为这些专栏通常内容广泛深入,帮助他拓宽了视野,尤其是对国际关系中多维度关系的理解。关注这些信息也帮助他获得更多知识,以更好地服务于他的专业职责。

本报通讯员郭强。照片:PV

然而,据郭强说,阅读和收听其他报纸和电台的节目只能让他单向接收,而参与义安报的读评工作时,他必须仔细研读文章,研究故事背景,才能读出合适的语调。参与这样的作品制作过程,让他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丰富自己的理解。

郭强坦言与义安报合作时是个“业余爱好者”,他表示,刚加入时,每首歌通常要花几个小时阅读、录制和编辑音频文件。现在,他已经非常熟悉这份工作,有时每首歌只需要10到15分钟就能完成。尤其是自己录音,也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他说:“因为没有录音棚,我主要靠打电话录音。刚开始几次,因为不习惯,音频文件经常很吵。后来有人告诉我,如果关上车门录音,就没有噪音了。于是,我就坐在车里边看边录……”

然而,令郭强欣慰的是,当他的声音播出时,许多熟人、朋友和世界各地的读者都给予了积极的反馈。甚至许多来自德国、俄罗斯、法国的读者也纷纷留言互动,这让他更有动力继续以热情和责任感进行合作……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合作者——党报的伙伴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