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叔和他的家乡义安

楚亚村(黄竹村)遗址群,胡志明主席母系故乡——胡志明主席出生地

金莲遗址 May 30, 2024 17:40

从荣市出发,沿着 46 号省道行驶至 13 公里处,游客将到达茂台路口(以前称为赛村,是何氏伯祖母河氏熙的故乡)。

Một góc Làng Sen, xã Kim Liên, huyện Nam Đàn. Ảnh: Sách Nguyễn
南丹区金莲公社森村一角。照片:Sach Nguyen

沿着平坦如丝绸般的柏油路向左行驶约1公里,游客将会看到一个宁静的村庄,如同越南许多其他村庄一样,那里有榕树、渡口和竹篱笆……这就是黄竹村(当地称为楚阿村,根据方言读音为楚阿村),这个名字与民族解放英雄、伟大文化人物胡志明主席的名字一起载入史册,铭刻在千百万人的心中。

位于中部地区七社花园内的胡志明主席出生地遗址群(海拔3500米)坐落在朱亚村。2这里有三栋房子,两栋茅草屋,一栋瓦房,每栋房子里都有非常神圣的遗物,触动着人们的心,因为它唤起了胡志明主席童年的记忆,以及他离开半个多世纪后唯一一次回到这里寻找拯救国家的方法。

我 - 黄氏家族分堂:

黄春家族起源于捷州县金洞郡黄文村(今兴安省金氏县鸿田村)。这是一个显赫的家族,历经多个朝代,众多成员被封为侯爵和公爵。黄家族的许多优秀子弟奉朝廷之命,从金洞地区远赴各地征战沙场,保卫国家,谋求生计。黄家族在朱村的先祖曾任永世王朝(1619-1643年)武班将军。在镇压顺光叛乱的战役中,他娶了兴原县义烈村的女子为妻,并在此地建立了黄家族。

黄氏家族第九代,在兴原县富龙乡阳舍村,黄帕坎娶了黄竹村的一位女子为妻,定居于此,建立了黄氏家族。五代之后,黄春坎通过了三项学士考试,生下了黄阳(又名黄春吉),即胡志明主席的外祖父。

bna_phia-sau-la-nha-tho-gia-tien.jpg
黄阳先生家后面是家族神龛。照片:PV

这座教堂由黄阳先生建造,用于祭祀他的曾祖父黄春慕(又名黄仲茂)、祖父黄春礼和父亲黄春干。竣工年份清晰地刻在梁柱上:“嗣德三十四年建成(1882年)”。

教堂前的对联上有一首诗,讲述了这个家族的声望:

“黄云的正义精神代代相传。”

“这场英勇的战役震撼了世界数百年。”

意思是:黄文的优良空气源自数千年前

钟楚的英雄之声将响彻万年。

教堂建筑由一个主厅和两个侧厅组成,前面有一个门廊,院子前有一个干涸的池塘,两棵苏铁和两棵牡丹树构成一道美丽的屏风。房屋由铁木建造,铁木门上有两根横梁。从建造之初到胡志明主席出生并在此度过童年,教堂一直都是茅草屋顶。1930年,亲戚们出资并出力修建了墙壁和屋顶瓦片。

祭坛布置简洁庄重。其中一尊名为“黄阳”的佛像尤为引人注目,这是胡志明主席的父亲阮生色先生所作,表达了他对敬爱的老师和岳父的崇敬之情。此外,祭坛上还摆放着用于祭祀亡灵和春节仪式的大型鼓和铜钹。

阮生公在楚亚村度过童年(1890-1895年)和在森村度过少年时期(1901-1906年),经常跟随父亲去教堂供奉香烛和鲜花,虔诚地祭奠黄氏家族的先祖。通过父亲的讲解,他了解了黄春家族的起源和光荣传统。

Làng Hoàng Trù - Quê ngoại Chủ tịch Hồ Chí Minh, nơi Người cất tiếng khóc chào đời. Ảnh: PV
黄竹村——胡志明主席的母系故乡。照片:PV

二、黄阳先生故居——胡志明主席的外祖父

来到黄竹遗址,穿过大门前的竹篱笆,游客立刻就能看到一座五室茅草屋,屋前两排修剪整齐的梅树。这就是胡志明主席的外祖父母——黄阳和阮氏格的故居。

黄阳先生出身书香世家,父亲黄春干考取了三门学士学位。他自幼便在汉学“摇篮”中接受熏陶。虽然没有学历,却以学识渊博闻名,当地人常称他为杜安先生。

黄阳年轻时是一位举止优雅、聪颖沉稳的绅士。按照习俗,他的父亲为他安排了与阮氏桂的婚事。阮氏桂是黄阳的同事阮文甲先生(Tu Men Nguyen Van Giap)的女儿,来自吉西亚(今义安省兴原县兴道乡)。阮氏桂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乡村女子,出身于儒家家庭,拥有强烈的道德感。婚后,两人在简朴的茅屋中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1868年,他们的第一个女儿黄氏鸾出生,她后来成为胡志明主席的母亲。九年后,他们的第二个女儿黄氏安出生。

1878年春节期间,他前往郎仙过年,途中遇到孤儿阮生硕,便将他收养,视如己出。阮生硕不辜负他的恩德和爱心,为家族赢得了荣耀,也使他的名字永垂不朽。

bna_ngoi-nha-cu-hoang-xuan-duong-ong-ngoai-bac-ho-o-hoang-tru-.jpg
游客参观胡志明主席的娘家。照片:PV

房子共有五间房,其中三间朝外的房间与教堂相连,营造出凉爽宜人的氛围。在第一间房里,黄先生摆放了一张四扇板凳作为教学用。他的学生主要是附近的孩子。年轻的阮生硕就是从这张凳子上开始了他的学习。在黄先生的悉心教导下,阮生硕的学业突飞猛进。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阮生硕的知识已经相当丰富,能够与上一届最优秀的学生一起唱歌和评析文学作品。黄先生慧眼识珠,发现了养子的天赋,便将他送到宜禄县盛长镇,拜师于名师阮叔子门下。两位长辈省吃俭用,辛勤耕作、织布,竭尽全力培养这位聪明孝顺的养子。

第二间房间里有一张书桌和一张竹制沙发。书桌上摆放着石砚台和毛笔盒,这些学习用具与黄阳的教学和阮生石的学习密切相关;书桌内则摆放着一套菠萝蜜种子制成的花瓶和杯子,以及一个酒罐。黄阳和他的儒家学者朋友们就在这里饮酒、饮茶、吟诗作赋、探讨时事。

第三间房里有一张四扇木板凳,比第一间房里的短一些。黄阳和阮生色父子俩就在这里休息。每当灵感迸发,这对师生父子便会一起探讨历史轶事,或解读圣贤的教诲,以及他们喜爱的几句文学名句。这为阮生色才华的培养提供了非常良好的环境。

房间里有一张红木床、竹帘和一张简朴的草席,阮氏桂夫人就躺在上面休息。就在这张简朴的床上,她生下了两个漂亮的女儿。

第五间房是这家人日常居住的地方。这里有一台织布机,阮氏桂太太曾在这里勤劳地工作,努力增加家里的收入。她也正是在这里教导和培养她的两个女儿热爱劳动、勤奋努力、技艺精湛。织布机上飘出的织布乐声,曾让许多英俊的年轻人为之倾倒。

ed033cdc1ec5bf9be6d4.jpg
Hoang Thi Loan 夫人用来哄小 Nguyen Sinh Cung 睡觉的吊床。照片:Dinh Tuyen

阮生色十八岁时,已出落成英俊聪颖的青年,黄氏鸾也已长大成人。黄阳先生赏识这位孤儿学生的品德和才华,有意将自己的长女许配给他。起初,老妇人害怕世人嘲笑,所以并不同意。黄阳先生前往克西亚村,请她的公公前来探望并提出建议。阮氏桂夫人理解丈夫的好意,也深爱着自己才华横溢、孝顺孝顺的养子,欣然接受了丈夫的提议。多年同住一个屋檐下,这对优雅的夫妇——阮生色和黄氏鸾——彼此间萌生了深厚的情愫。1881年底,订婚仪式在这座宅邸举行,两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两年后,婚礼如期举行。

这栋房子里的所有纪念品都依然承载着胡志明主席童年时代的温暖回忆。他的童年由祖父母和安姨代代相传,他们珍爱他、宠溺他。在炎热的夏日午后,祖母会摇着吊床,唱着摇篮曲哄他入睡,那些充满诗意的民歌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在晴朗的早晨,他会聆听祖父或父亲的讲课,偶尔安姨会跑到花园里摘几个苹果,送给她心爱的侄子。

阮生宫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因此,全家人都非常高兴,悉心照料他,教导他尊敬祖父母和父母,热爱工作,待人友善,热爱祖国,并培养他远大的理想。在亲人的关爱下,他很快便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深刻的认识,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个性。这样的环境,正是胡志明主席美好情操和高尚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最初摇篮之一。

1893年4月7日(归历),黄阳先生去世后,阮生色悉心照料他敬爱的老师和岳父。他的孝道至今仍是楚朗森村村民的楷模。

黄阳先生的一生因发现并培养了阮生色先生(胡志明主席的父亲)的才华而载入史册,促成了一段美好的爱情,孕育了国家最伟大的人物。

三、胡志明主席的出生地

1883年,为了筹备两个孩子阮生色和黄氏鸾的婚礼,黄阳先生为他们建造了一座三室茅草屋,作为他们婚后的住所。这座简朴的茅草屋成为了胡志明主席一家的爱情巢穴,见证了他们幸福美满的岁月。

屋内所有家具都简洁大方,摆放整齐,既方便又和谐舒适。

Làng Hoàng Trù - Quê ngoại Chủ tịch Hồ Chí Minh, nơi Người cất tiếng khóc chào đời. Ảnh: Đình Tuyên
Hoang Duong 的房子 - 他出生的地方。照片:Dinh Tuyen

在外屋,山墙尽头的小窗旁,摆放着一张书桌(砚台和毛笔用)和两把方椅,书桌上方角落里摆放着两层书架,上面摆满了经书。这里是阮生色学习的地方。在这张小桌上,无数书页摊开,仿佛为他日后的学术生涯插上了翅膀。黄阳先生曾多次来此与儿子探讨文学。看着儿子笔迹遒劲有力、字迹遒劲,他心中暗自欣慰,也对这位聪颖好学的女婿的未来充满希望。

但儒家衰落时期,国家陷入危机和混乱,“有才识书,考科乃天命”的说法也屡见不鲜。直到黄阳先生去世(1893年),他心爱的儿子阮生色也未能如愿考取科举。阮生色多年来勤奋学习,一边教书一边帮妻子维持生计,直到清泰六年(1894年)在义学参加甲午省科举考试,才考取了学士学位。喜讯迅速传遍朱家,许多人前来庆祝。新晋毕业生阮生色本想以此表达对岳父的感激之情,但当时家中正值丧事,他只准备了一盘槟榔叶送给村民。村里村外所有人都称赞他的意志和孝道。

外屋里有一张三扇板床,萨克先生在工作和学习几个小时后就在这里休息。闲暇时,父子俩一起玩耍,等待母亲做饭。阮生宫小时候,父母教他咿呀学语,给他讲解事物的利弊,并在他心中点燃了遥远的梦想。

Bên trong ngôi nhà mộc mạc, đơn sơ của cụ Hoàng Xuân Đường. Ảnh: PV
这是黄阳先生简朴的乡村小屋内部。照片:PV

长椅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有时是接待前来讨论文学和诗歌的同事,有时是接待邻居,端上一壶煮土豆和一碗热绿茶,营造出邻里情谊。

两间内室里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记录着胡志明主席家族的神圣记忆。

中间的房间里,紧挨着围墙,摆着一张红木小床,长1米68,宽1米,配有竹梯和竹帘,床上铺着木席。床前挂着一块棕色布料做的帘子。

来访者站在这张床前,无不深受感动。因为在这张简朴的小床上,年轻夫妇阮生色和黄氏鸾幸福的岁月孕育了三个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孩子。

1884年,他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了:阮氏清。

1888年,阮生谦出生。

1890 年 5 月 19 日,男婴阮生宫出生时啼哭——100 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隆重纪念这位民族解放英雄和伟大的文化人物。

房子、床——这些遗物已成为无比珍贵的历史证据,记录了一位伟人的出生和童年岁月。

床边放着一个小木箱,用来存放米和其他家传珍宝。这箱子是克普先生送给女儿的嫁妆,当时她正要搬出去住。胡志明主席小时候就是跟着这个箱子学走路的。那是他人生的第一步,之后他便开始了跨越四大洋、五大洲的征程,寻找拯救国家、解放祖国和人民的道路。

在第三间房里,床尾放着一台织布机。每天,母亲黄氏鸾在田里辛勤劳作之后,每晚在为丈夫和孩子们做好饭菜后,便坐在织布机前,在花生油灯的映照下,勤恳地织布织丝,挣钱补贴家用。她灵巧的双脚和柔嫩的双手织出光滑的布匹和丝铃,也为丈夫和孩子们的生活和事业编织了希望。

她循着摆渡机的节奏,摇晃着吊床,用悠扬的民谣哄孩子入睡,心中怀揣着深深的希望和崇高的梦想:

“哦,我的天哪!……让饥饿的人洁净,让衣衫褴褛的人芬芳。”

“名誉和声望被轻视,国家必须得到回报。”

好的“哦,我的孩子,我有话要对你说。”

照顾好家人的书籍和食物……

胡志明主席丰富的民间文化知识最初是由他的年轻母亲培养起来的。

每晚,在外室里,学者萨克埋头苦读;在内室里,鸾则辛勤织布。夫妻二人彻夜不眠,互相鼓励,共同学习和工作。而在这首摇篮曲中,妻子对丈夫的意味也十分微妙。

c86f467b6f62ce3c9773.jpg
学生们参观胡志明主席的娘家,并聆听讲解。照片:丁宣

这两座故居中的遗物生动地反映了胡志明主席一家温馨幸福的氛围、辛勤劳作的生活方式以及简朴的生活习惯。它们也记录了阮生宫的出生、蹒跚学步以及家人表达爱意的时刻。在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特别是慈爱的母亲的关爱下,他度过了一个平静而全面的童年。

1895年,阮生锡先生在羊年前往顺化参加会考,却落榜了。明知他才华横溢,便将他招入麾下。回到家乡后,他与妻子商议,想方设法让他继续深造,走上文官之路。妻子阮鸾心疼丈夫,自己也面临着诸多困境:父亲刚刚去世,母亲年老体弱,无人照料,妹妹刚刚出嫁,儿女尚小。她留下长女照顾祖母,然后带着丈夫和两个儿子,跋涉千里来到都城顺化。身处异乡,她独自一人苦苦支撑,养家糊口,供丈夫和孩子读书。阮生锡先生除了在麾下学习外,还在阳老村兼职授课,补贴家用。

母亲肩负着许多困难和艰辛,但黄氏鸾女士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全身心地投入到丈夫和孩子身上,家庭气氛始终和谐温暖。

a1c7158a3e939fcdc682.jpg
游客在胡志明外祖父母故居参观纪念品。照片:丁宣

但家计越来越重。1900年底,她又生下一个儿子,取名阮生信。这个名字承载着一家人在京城艰辛生活的记忆。那时,她的丈夫和长子都不在家,她生完孩子几天后就得起床,坐在织布机前织布谋生。然而,灾难却不期而至:她身染重病,尽管她竭尽全力,十岁的儿子阮生宫也与她分担苦难,全心全意地照顾她,悉心鼓励她,她还是没能挺过来。1901年2月10日,农历景月二十二日,她在爱子阮生宫的怀抱中,带着无尽的悲痛,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她的遗体由亲属和阮生宫乘船经顺化皇城清龙门,沿香江逆流而上,葬于顺化市五平山脉三塘山脚下。

她英年早逝,年仅33岁,但她的生命并不短暂。她活得充实而精彩,有时间去创造,并将自己的梦想托付给了她挚爱的丈夫和聪慧聪颖的孩子们。人们将永远铭记这位天才母亲的美丽、智慧和灵魂,她是越南人民的杰出人物。

c28f47cf66d6c7889ec7.jpg
胡志明主席的母亲黄氏鸾夫人的织布机。照片:Dinh Tuyen

阮生色和儿子怀着悲痛的心情回到顺化,在首都度过了一个无比悲伤的新年,他们学会了照料自己最挚爱的已故亲人的坟墓。但生计迫使他们不得不返回家乡。爱女的离世给老母亲、亲戚和邻居们带来了无尽的悲伤,难以言表。

妻子去世后,阮生色悲痛欲绝,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奖赏。他怀着无比坚定的决心参加了新女科考试。他坚信努力终有回报,最终以“Phố bảng”(意为“上师”)的称号通过了考试。这份荣誉是对安息于阴间的爱妻的莫大慰藉。他被青泰国王授予“An tu ninh gia”(意为“安子宁家”)和“Pho bang phat khoa”(意为“上师旗”)的称号。

按照习俗,阮生色和他的四个儿子回到了父辈的故乡仙村居住(1901年)。黄竹村的时光,在阮生宫的记忆中永不褪色。

此后,这栋房子一直交给亲属居住。1959年,胡志明主席遗物管理委员会将其运回原址,作为纪念物重建。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楚亚村(黄竹村)遗址群,胡志明主席母系故乡——胡志明主席出生地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