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七大:带领国家走创新之路
越共七大继续履行带领国家走创新道路的任务,坚定追求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目标。
第七次党代会
时间:1991年6月24日至6月27日
地点:河内首都
出席大会代表人数:1,176
全国党员人数:210多万
国会选举:
- 总书记:杜梅同志
- 中央执行委员会:146名成员
- 政治局:13名成员
- 中央执行委员会顾问:阮文灵、范文同、武志刚同志。

一般背景:
——社会主义制度陷入全面深刻的危机,苏联改革进程遭遇重重困难。
敌对势力从多方面破坏社会主义、破坏马克思列宁主义、破坏中国共产党,企图消灭社会主义。冷战结束,主要国家调整战略,缓和合作的趋势不断推进。
- 党的革新路线实施四年多来,我们取得了非常重要的阶段性成就。然而,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弱点,国家尚未摆脱社会经济危机,许多亟待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和禁运尚未解除。
我国面临着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
继续革新,推动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大会审查了六大决议的执行情况并通过了《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至2000年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战略》、《党的建设情况报告》和《修改党章》等决议。

大会从革新事业的实施中得出了初步经验教训。即在革新事业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革新工作应全面、同步、彻底进行,但必须采取适当的步骤、形式和方法。发展多成分商品经济必须与加强国家对经济社会的管理作用相协调。继续广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本着坚定不移地实施革新路线的精神,注意预测形势,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加强实践总结,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
大会通过的《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国家建设纲领》明确阐述了我国人民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以及在我国胜利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纲领确认:我国人民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是:
- 归劳动人民所有。
——拥有高度发达的现代生产力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
——拥有先进的文化,富有民族特色。
——人民摆脱压迫、剥削和不公正的待遇,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过上富足、自由、幸福的生活,具备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
——国内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同世界各国人民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杜梅同志当选为党的总书记。阮文灵同志、范文同同志、武志公同志担任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顾问等重要职务。
国内赛事
- 1991年2月9日:中央政治局颁发关于创新和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的第25-NQ/TW号决议。
- 1991年3月30日:政治局颁布关于创新事业中科学技术的第26-NQ/TW号决议。
1991年5月7日至13日,越共中央总书记阮文灵赴苏联访问并工作。
1991年8月:武文杰同志当选为部长会议主席(第八届国会第九次会议)。
- 1991年9月12日至13日:在越南召开题为“越南:觉醒的猛虎”的外国投资会议,这是该主题的会议首次在美国举行。
- 1991年11月4日:越南成为国际警察组织(国际刑警组织)第156个成员国
1991年11月5日至11日,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部长会议主席武文杰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越中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重要标志。
国际活动
- 1991年1月16日:美国和联军发动沙漠风暴行动,引发第一次海湾战争。
- 1991年4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87号决议,正式实现海湾地区停火。
- 1991 年 3 月 31 日:华沙条约组织不复存在。
- 1991 年 2 月 23 日:泰国发生军事政变,恢复以昭瓦立将军为首的军政府。
- 1991年8月15日:老挝颁布第一部宪法。
- 1991年:苏联深陷危机,逐渐瓦解:政变失败(8月19日);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解散中央委员会(8月24日);苏共被中止(8月29日)。12月21日,签署苏联解体协议,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迫使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991年12月25日)。
——1991年12月7日,欧共体12国领导人完成《马斯特里赫特协定》谈判,为欧洲联盟(EU)的成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