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被爱,传播爱
在现代社会,营造安全、友善、以儿童为中心的环境,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任务,也是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当孩子们被倾听、被尊重、被爱时,他们的身心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孩子们会懂得爱家人、尊敬师长,珍视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值此国际儿童节(6.1)之际,乂安报社采访了永新小学青年团负责人、省青年团理事会委员、学校学生“维语、军歌”-“乂静”民歌发展俱乐部主席边玉庆老师。
冯:很多人仍然认为,现代社会的孩子物质条件更加宽裕,但心理上却更加脆弱。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少先队工作和小学教育的人,您认同这种观点吗?
Bien Ngoc Khanh 老师:我完全同意这个说法。可以说,如今孩子们的物质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他们在宽敞、现代化的环境中学习,而且大多数孩子都充分满足了他们的物质需求——从漂亮的衣服、现代玩具到先进的科技设备。
但在某些方面,他们缺乏被倾听的空间、被理解的时间,以及与父母、老师和朋友之间真正的情感联系。这造成了一个悖论:他们拥有更多,却也更加孤独和脆弱。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约有10%至20%的青少年至少患有一种精神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抑郁症。在越南,儿童抑郁症患者比例估计约为5%至8%。这一数字反映了现代社会背景下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的现实。
我听过一些学生倾诉,虽然他们家境富裕,但父母对他们的学业非常重视,他们却没有时间倾听自己的感受。父母对他们寄予厚望,却很少问他们:“你今天开心吗?”,或者只是问一句“你需要父母的帮助吗?”。渐渐地,他们变得孤僻,难以分享,对任何建议都很敏感。我认为,物质匮乏的危害远不及孩子缺乏联系和缺乏及时分享的危害。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科技对儿童精神生活的影响日益明显。可以说,科技本身并不坏,事实上,如果使用得当,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然而,许多孩子对虚拟世界的依赖,导致他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力下降,并且很容易受到网络互动的负面影响。
因此,今天,对儿童的精神生活进行教育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真正的爱,他们才会坚定、自信,并懂得如何将爱回馈给家人、朋友、祖国和生活。

PV:您强调孩子需要得到适当的关注,那么您认为什么样的关注程度才算合适呢?
边玉庆老师我认为,“适量”不仅指数量足够,更要指方法得当,并且要从对孩子至关重要的领域入手。在当下的环境下,我们不能仅仅通过提供更多的物质来照顾孩子,而需要关注更深层次的需求——即与年龄相符的心理需求、理解、真挚的情感和真挚的爱。
为实现这一目标,家庭、学校、教师和社区之间需要密切协调。对教师而言,“合适的水平”不仅意味着传授知识,还意味着全心全意地教学:耐心倾听,宽容错误,并帮助学生相信自身的价值。对学校而言,“合适的水平”意味着营造一个友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展现自我,鼓励创造力,并且错误不被视为失败。
当今教育界正奉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这一理念体现在诸多方面:从创新课程和教学方法,到发挥教师、家庭和社会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陪伴作用。
边玉庆老师 对孩子的正确照顾是每个成年人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害怕什么以及期望什么。
那么,爱就不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实际的行动,每一天,每一件小事。
边玉庆老师
对于家庭来说,适当的关爱不仅仅局限于提供足够的物质照顾,还体现在理解孩子的情绪、兴趣、情感和社会关系上。父母需要像朋友一样陪伴,而不是总是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有时,每天晚上只需花15分钟陪孩子——一起读书,听他们讲故事——就比昂贵的礼物更有价值。
对于社会来说,适当的关注是为儿童创造健康的生活空间——从社区游乐场、公共书柜,到主动保护他们免受早期接触网上有害内容的风险。

PV:另一方面,您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们不仅懂得如何接受爱,更懂得欣赏和感恩别人的关爱,从而将这份爱传递到日常生活中具体的、实际的行动中呢?
Bien Ngoc Khanh 老师:首先,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教育环境,让身边的成年人成为我们的榜样。孩子们通过观察学习很多东西,因此父母、老师和家庭成员需要成为爱、分享和感恩的活生生的榜样——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小举动来展现。
此外,生活技能教育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帮助孩子们理解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需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来表达:帮助他人、与朋友分享、对自己和社区负责。
此外,鼓励孩子从小参与社会活动和志愿者活动,能帮助他们认识到爱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传递。孩子们会逐渐养成积极的生活习惯,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当孩子们心怀感恩,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时,这将为他们未来发展全面人格,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省青年联合会委员,我看到全省各学校越来越多地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社区的热爱和意识以及责任感。
这些价值观的培育是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的,例如在国家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重大节日,如荣军烈士纪念日(7月27日)、南方解放纪念日、祖国统一纪念日(4月30日)、胡伯伯诞辰和忌辰等,开展感恩活动等。与此同时,学校还组织实践活动,例如回到红色住所的源头、探望荣军烈士家属、参加“报恩运动”、组织课外活动、与历史见证人互动、参加感恩讲座等。这些活动不仅是学生重温传统、缅怀先辈伟大贡献的机会,也帮助他们深刻理解自由、和平的可贵,珍惜当今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与此同时,学校与各班组、团体和青年俱乐部紧密合作,组织开展多项项目,帮助贫困学生克服困难,颁发奖学金,同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知识和生活技能,使他们能够自信地在生活中奋起。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处境困难的学生获得力量,也为所有学生营造了一个以切实有效的方式践行分享、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的环境。
.jpg)


光伏:据了解,您十余年来倾力经营义静学生民歌发展俱乐部。您认为,在现阶段,将民歌纳入课外教育活动,对学生塑造人格、培养热爱祖国和民族文化的情怀,具有哪些价值?
Bien Ngoc Khanh 老师:将渭族民歌和延安民歌融入课外活动,是一种温和而持久的教育方式。孩子们通过歌词、旋律以及关于亲情、忠诚、孝道、乡村邻里情的课程,接触到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参与歌唱、表演,了解每首民歌的历史和背景,不仅能让他们理解,更能为自己的祖国拥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文化遗产而感到自豪。这些活动有助于塑造人格,培养行为的细腻,并培养对民族文化根源的自豪感。

让我无比欣慰的是,从俱乐部本身来看,许多学生都展现出光芒,并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例如,黎氏茶美(2007年出生,永美-永新组)凭借歌曲《Xam Nghe》荣获2014年市级“山歌合唱”A奖;阮氏黎娜(南吉-南丹组)荣获2017年省级“潜力奖”。
最近,黎诗峦、白庆灵、阮茶美、阮庆伟等多名学生也凭借歌颂胡伯伯、亲情和祖国的民歌荣获2023年省级有为青年奖。这些成就不仅是对个人努力的奖励,更是民歌在学校中生命力和持久教育价值的生动证明。

可以肯定的是,在科技时代,许多孩子很容易沉迷于虚拟世界,而民歌正是连接他们与真实、亲近、充满人性色彩的事物的纽带。我相信,培养对祖国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必须从这些简单、自然的事物开始。而民歌,以其朴素而深邃,是教育当代年轻一代心灵的旅程中一位默默无闻却又执着的“老师”。
PV:感谢您的采访!
边玉庆先生(1986年出生)曾担任青年团班主任、省青年团理事会成员和义静维军民歌发展俱乐部主席等职务十三年,荣获多项奖项,例如:
荣获中央少先队委员会颁发的2份奖状,表彰其“2021-2022学年和2023-2024学年在少先队工作和儿童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荣获乂安省劳动联合会颁发的奖状;荣获“2023-2024学年省级少先队总队长优秀教师”比赛一等奖;荣获乂安省第五届“民歌进校园”比赛A级奖,荣获省人民委员会主席颁发的奖状;荣获金牌 2016年,纪念阮攸诞辰230周年;2025年,主题为“义安教师传承胡伯伯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