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习惯了,穿救生衣很麻烦。”义安族人无视危险,在汛期乘船时不穿救生衣。
目前,义安省仍有许多渡轮码头运营,以满足民众的出行需求。然而,尽管雨季存在发生事故的风险,许多乘客仍然缺乏安全意识,过河时不穿救生衣。
这种情况引发了人们对水路交通安全的严重担忧,需要当局采取更严厉的干预措施,并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jpg)
这段视频拍摄于Cung渡口——连接吉岸乡和顺中乡两岸的林河渡口。当时河水上涨,水流湍急浑浊,许多乘客仍然平静地登船,却未穿救生衣。尽管船上配备了充足的救生衣,但实际上,大多数乘客都忽视了使用这些救生设备。
经常乘船的居民阮文廷先生(吉岸乡)说:“我们已经习惯了。穿救生衣既费时又麻烦,所以我们放弃了。”

廷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据Cung渡轮的船主介绍,由于两个乡镇之间的出行需求旺盛,渡轮每天要运营70到80趟,尤其是在Cung渡轮桥因两端引道施工而无法通行的时候。“我们也会提醒乘客穿救生衣,但我们也只能做到这些。有些人听,有些人不听。至于他们穿不穿,谁也强迫不了他们。”船主说道。
渡轮码头的状况也令人担忧。在Cung渡轮码头,甲板上没有任何栏杆或扶手,一旦遇到大浪,人和车辆很容易滑入水中。上下船点仅用简易木板铺设,每次渡轮靠岸时,木板都会随着波浪摇晃,难以保持平衡,尤其是对于摩托车骑手而言。

据记录显示,码头两侧均未进行妥善的投资和建设,没有相关规定,也没有公开的票价。所有设施均为临时性的,仅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却缺乏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吉银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陈春河先生表示:“我们已指示各职能部门定期在贡渡口进行检查和提醒。然而,仍有一部分人态度比较主观。检查时他们会穿救生衣,不穿则不穿。乡政府希望贡渡口大桥能够尽快投入使用,以取代这条渡口。”

不安全的情况并非只存在于Cung渡口。连接Lam河两岸、服务于春林乡和华泉乡居民出行的Nguoc渡口,情况也类似。该渡口投资不足,候船室破败不堪,墙壁歪斜。规则告示牌锈迹斑斑,甚至被灌木丛遮挡,无人能够辨认。与此同时,Lam河上的每一班渡轮依然默默地载着乘客往返,鲜少有人穿着救生衣。
义安省目前有7个渡轮码头定期运营,横跨湄公河,包括:文汝码头(天仁乡)、芳码头和汝果码头(春林乡)、宫码头(吉岸乡)、陶山码头(安春乡)、灵山码头(安山东乡)、昆坡码头和泰山码头(义行乡)。此外,华纳水电站水库(通树乡)也设有2个获得许可的渡轮码头,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

然而,并非所有渡轮码头都得到了充分的投资,也并非所有渡轮码头都符合所有安全标准。基础设施的匮乏,加上人们的麻痹大意,使得每逢雨季,渡轮航行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许多地区仍未修建桥梁的情况下,渡轮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然而,面对水路安全面临的潜在风险,政府和相关部门不能袖手旁观。

未来一段时间,相关部门需加强宣传工作,提高民众对过河时必须穿着救生衣的认识。同时,要加大巡查力度,提醒船主加装救生设备,完善码头设施,严惩违规行为。


确保渡轮航行安全不仅是地方政府或渡轮所有者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因为哪怕一时的疏忽或主观臆断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