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静苏维埃运动

寻访老罗码头的旧迹

D.S. August 21, 2014 16:01

武烈乡(Thanh Chuong)的罗镇集镇在城市规划中被批准为中心。尽管封建时期区署所在地已不复存在建筑痕迹,但如今罗镇的繁华发展依然彰显着其“近城近河”的优势,作为该区的管理中心和拉姆河左岸的贸易枢纽,罗镇亟需寻回其历史文化的回响……

Một góc thị tứ Rộ hôm nay.
今日罗镇的一角。

我斗胆讲一则小故事:1933年秋日的一个早晨,一位老学者领着一个小男孩沿着30号国道(现46号国道)步行,然后拐弯到渡过兰河的罗渡口,来到位于武烈河乡罗滩区的青章县公所。小男孩第一次去县公所,惊喜地看到河岸边的罗市集,旁边是一栋越南华裔商人的两层楼房。县公所是一栋大楼,楼前是一个方形池塘,几匹马在路边悠闲地吃草,大门前熙熙攘攘的士兵、穿绿色制服的士兵和来来往往的官员……县公所的院子里,有一棵古老的凤凰木,旁边是一棵开着芬芳花朵的白玉树。

看到妻子的老师从顺化来,县长范玉碧热情地接待了他。老学者解释了探望被关押在县监狱的“追随共产党”的长子的原因后,范玉碧让厨房煮了鸭肉粥给老师,并把年轻的囚犯叫到身边坐下,然后大声说道:“吃粥吧!尊敬的老师,你答应过我,你追随共产党是愚蠢的,如果你不追随共产党,我就放你回家!”年轻的囚犯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拨开士兵手中的粥碗,转身向老学者鞠躬行礼。范玉碧县长怒火中烧,强压着嗓子说道:“老师,你看,他很固执。刑期结束了,马上就要转到荣市监狱了,如果他不答应,我就救不了他,希望你理解!”老学者和县长轻轻地道别,然后留下没喝完的鸭肉粥,拉着小男孩离开,还不忘叮嘱小犯人要保重……

12年后,这位年轻的囚犯从昆嵩监狱越狱后,立即返回家乡,成为清章县第一届革命政府机关的成员之一(阮廷松——司法委员),就在罗县的县公所工作。那位老学者是我的祖父,而跟随他而来的小男孩是我的父亲。

90年过去了,我回到鲁镇,寻找昔日的区政府遗址。这里见证了从1930-1931年苏维埃运动到1945年八月革命,下清章区人民为争取生存权而奋起反抗的精神。清章区政府所在地,以及我父亲记忆中的办公室、监狱、蓄水池……如今只剩下矗立在鲁镇市场后面的纪念碑。除了纪念碑前的空地,区政府地块上已经建起了房屋。武烈乡主席潘正心表示,乡里还计划彻底改建旧清章区政府的地貌,为不久的将来将鲁镇升级为城镇做准备。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个地方被称为罗,但是曾经繁华的罗海滩区,由于该地区最大的罗市场,现在已经经历了真正充满活力的发展,证明了法国人选择这里作为该地区治理中心的黄金位置。

鲁空间是如今忠德-武列村的空间,面积约4平方公顷。其中,旧区政府区域约占1公顷。如果鲁市场没有从河岸搬到旧区政府前的池塘边,如果当时投资搬迁房屋并修复部分区政府,那将是忠德村的一大亮点。如今,由于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忠德村已基本具备了城区的面貌。鲁市场如今是整个地区的主要贸易中心,当地产品包括河鱼、绿茶以及传统的米粉和糕点,工匠们坚持手工制作,保留着产品的质朴风味。

忠德村的交通在武列乡也算得上首屈一指。穿过文化单位精心修建的大门,通往村中心的柏油路两旁,各种服务设施的招牌鳞次栉比。小小的村子里,小吃摊、啤酒、咖啡……足以见得村民的生活水平有多么提高。曾经为华越商人打工的佃农的后代,以及几代八品县令的马车夫的后代,至今仍居住在老屋的地基上。现年75岁的陈文秀先生指着小院子说:“哎,我家门前以前是区监狱!1945年我掌权的时候,我才6岁,记不太清楚了,但当时特别开心。区长一家和副区长把印章交给革命,然后就回家了。区公所被临时革命政府用作政府办公楼,我们小时候经常去那里玩。当时非常庄严漂亮!”

嗯,一个时代所遭受的破坏和损失难以言表。但如果区政府遗址得以保存,罗镇在建设城镇的过程中会更加成功。潘春道先生出生于1924年,祖籍在此,在八月革命那天他21岁,受过一些教育,被选为武列乡(当时称为金榜乡)新政府的办公室主任。新政府由出身“贵族”但爱国的武列乡革命元老孙嘉忠担任。1947年,潘春道先生刚刚参军抗法。每当秀先生的儿媳为公公泡上一壶绿茶招待客人时,陶先生和秀先生便会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往事,回忆着当年县衙门集市码头熙熙攘攘的景象,让罗村呈现出清章县中部独特的乡村气息。陶先生指着秀先生说:“秀先生家原是吴春生(一位越南华裔商人)的佃农。辛先生精通法语,家里有30英亩的稻田。他以慷慨和爱贫而闻名。他懂法语,也经常帮助我们的革命干部。可惜后来他被划为地主。孙氏桂夫人(后来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被派去营救他,但为时已晚。”吴春生先生养了一匹白马,每天下午都会在县政府门前的池塘边策马驰骋,逗孩子们开心。他还开了一家名为“罗市场”的杂货店,从布料到针线灯油,应有尽有。他家的两层欧式住宅在县政府旁边格外显眼,但后来被拆除了。

Nghề bún bánh ở Trung Đức - Rộ được công nhận Làng nghề, năm 2007.
忠德县的米粉制作行业于 2007 年被认定为工艺村。

据陶先生说,当时除了辛先生的马,还有一匹马拉着县长的马车。每当有要事要去省里时,马车就会载着县长下到罗渡口,过兰河,到达15号公路,那里有一辆汽车等候。陶先生热情地领我沿着平缓的村道走到古老的罗码头。彭先生、碧先生和南先生也都乘坐马车。南先生(张春南——清章县最后一任县长)为人随和,有时会让孩子们跟着马车到河对岸,这样他就能听到车夫按喇叭欢迎县长。罗渡口如今是尚未定居的渔民的码头,穿过通往码头的道路便是陈雅庙的入口,供奉着河码头之神。庙里现在有一座后宫,后来改建成了化肥仓库,如今屋顶摇摇欲坠,瓦片下垂。过去,这里曾有一个香炉,村民们仍然定期焚烧。这座古老的寺庙与上德的白马寺一样宏伟壮丽。当地的妇女们也经常来这里上香。

张春南县长酷爱足球,他组建了一支足球队,陶先生也是其中的“队员”,与南县长的儿子关系密切。这位县长亲民,经常身着长裙,头戴头巾,拄着拐杖挨家挨户走访。县长夫人彬彬有礼,经常偷偷跟在县长身后,与税务官夫人、副县长夫人以及几位村干部的夫人打牌。大革命爆发后,张春南县长向革命政府移交印章和文件的过程非常顺利,陶先生也亲临现场,见证了这些历史性的时刻。

旧县衙左侧,矗立着一座气势恢宏的五福寺(公社)。这里曾是法国殖民者用钢丝捆绑爱国志士,暴晒致死的地方。如今,寺内只剩下破败的三间殿宇,前半部分被人们用来搭建亭子,后半部分则出租用作锯石、打磨石板的作坊。砖石梁柱均已坍塌,任由日晒雨淋腐烂,老榆树根啃咬后,长满青苔的墙壁也已开裂。如果说陈邑寺是鲁区人民进行精神文化活动的场所,那么五福寺则是古村落进行社区活动的场所。忠德村村民曾多次要求修复五福寺,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如愿。

忠德鲁村现有209户人家,其中90户依托鲁市场发展贸易和服务业。许多农户从耕作起家,开办起自己的店铺,逐渐开办起餐馆、杂货店,最终富裕起来,购买了卡车、旅游车,甚至建造了宽敞的别墅。该村还拥有一个经省政府批准的粉丝糕工艺村,从事该工艺的农户数量众多。据村长阮廷南的母亲介绍,粉丝糕工艺于20世纪60年代传入鲁村,至今仍以手工制作为主,因此比其他地方用电机制作的粉丝糕更受欢迎。例如,阮廷南村长一家每天自产自销大米,足以维持生计。村里生活舒适,孩子们受到关爱和教育,每年考入大学和学院的优秀学生人数在全乡名列前茅。

此刻,站在鲁桥上,眺望忠德村,新建的房屋环绕着美丽迷人的村道。正值农历腊月三十,鲁市场熙熙攘攘,人们纷至沓来,不仅因为这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多彩的服务,更因为这里保留着昔日街市、商船、古店、佛塔……的记忆,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也在越南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令人永远铭记……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寻访老罗码头的旧迹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
Cao Trào Xô Viết Nghệ - Tĩ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