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静苏维埃运动

潘越昭同志 - 义静苏区河静区委书记

阮文英 - XVNT 博物馆 DNUM_ADZBBZCACE 18:06

在1930年至1931年义静苏维埃运动中,潘越照同志为家乡和河静省义春县古潭公社党委的辉煌成就做出了许多贡献。他曾任义春县区委第一书记。

姑潭是河静省义春县的一个沿海村庄。这里被认为是独特的歌筹艺术的发源地。古棹琴、奇影梆子——传递爱意,接受爱意,忠贞不渝”以及传统的陶艺制作。古潭人民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斗争传统。每当国家面临入侵威胁时,一代又一代的古潭人民都会挺身而出,拿起武器捍卫国家主权。

潘越昭同志(别名灵黛、巴、托如、冯……)于1905年1月2日出生于河静省义春县古潭乡(现古潭乡)和文海村。其父母为潘公政先生和苏氏君女士。潘越昭同志夫妇也曾荣获国家颁发的功绩勋章。潘越昭同志的弟弟潘越彪于1930年至1931年殉道,故被祖国追授功绩勋章。

潘越秋同志(1905-1996)。

潘越照同志幼年时,父亲常跟他讲述自己参加潘廷凤反法运动的故事,讲述古潭村热情奔放、奋起反抗高额赋税的故事,以及目睹当地人民及其亲属因法国殖民者而遭受的苦难,这些经历都使潘越照同志始终怀有仇恨敌人的意志。潘越照同志在村里教书,经常与古潭的儒家学者和教师们交流,因此他很快就接触到了进步的书籍、报纸和革命的诗歌。

1925年10月,在何辉塔同志的主持下,吴友安(顺化人,古潭学校教师)、范辉君(香山人)、胡文宁(德寿人,强建学校教师)、潘越照等同志在富立学校(古潭学校)组织演讲,讲述亡国之痛和屈辱,呼吁独立自强、反对苛捐杂税的精神……,动员教师、家长以及邻近乡镇的一些同情当地民众和绅士。

1927年7月,在河静普通学校师资培训班上,胡文宁和胡友安同志应邀参加会议,并被接纳加入河静新越党。同时,组织安排他们前往宜春继续教学,并寻找运动建设的途径。

在宜春,同志们在短时间内就聚集了潘越照、陈士古、陈文焕、黎凤禧、陈秋布等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教师和强建、甘林、富立等乡的一批同情的地方领导人,加入宜春县爱国者协会。

1927年底,河静新越党总部所属法越学校教员阮志楚同志奉命前往宜春,与吴有安、胡文宁、陈孟陶、潘越照等同志建立联系,并在和文海公社召开会议,讨论活动纲领,巩固革命组织,并决​​定在宜春成立第一个新越小组,由吴有安同志担任组长。之后,潘越照同志在庙南(富立)被吴有安同志吸纳加入宜春县新越党。

不久之后,1928年1月,宜春新越党员人数增至15人,其中包括5名来自姑潭的党员:潘越昭、陈诗古、陈文焕、阮魁和潘嗣涛。当时,新越党在宜春的活动主要是建立根据地、发展党员、发动群众破除迷信、启发爱国主义。新越宜春小组的影响日益扩大。为了扩大规模、积累党的资金,新越宜春小组组织潘越昭、陈秋博和黎凤禧同志轮流到省内学习织席和织布,回来后教给党员们。

1928年底,黎维艳同志(春园公社,宜春)回到万海村宣传动员青年,并派遣胡文宁同志和潘越昭同志前往中国学习。但当时,法国殖民者阻止了两位同志前往中国。与此同时,位于荣市的新越党总部也派遣阮氏金同志(宜安)前往宜春,与吴友安同志协同,扩大和巩固这里的新越党组织。

1929年6月,在和文海公社(古潭),在吴有安同志的主持下,新越义春组织集合所有成员,宣布彻底转变为印度支那共产党,其中包括:胡文宁、吴有安、潘越昭、陈伯敦、陈氏战、陈孟陶、阮氏金等同志。

1930年3月,越南共产党在河静省成功召开成立大会后,河静省委临时书记陈友绍同志前往宜春开展工作,与新越大组织先进党员建立联系。1930年4月,在富立(古潭公社)吴友安老师家中,省委书记主持召开宜春第一个共产党支部成立大会,大会接纳了宜春支部的首批五名党员:胡文宁、吴友安、潘越照、陈孟兆、阮氏金。同时,吴友安同志被任命为书记。随后,宜春临时区委也成立。

晚上,潘越照同志到仙田、潘舍、文海、贡山等村集体户插旗,到市场和村里权贵家里散发传单。

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组织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的方针,县委抓紧组织工作,并把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潘越照同志、陈孟陶同志、吴友安同志……连续多日不眠不休地忙着印制传单、缝制党旗。传单双面印刷,一面用侬体,另一面用国五体,内容如下:打倒法国帝国主义;打倒资本家和地主;反对高税收和剥削;不打工人,不虐待农民。……1930年5月1日清晨,红色的镰刀锤子旗在宣安山上骄傲地飘扬,区门前的教堂屋顶上,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白色的传单……

此次散发传单事件后,吴友安同志在富立学校被法国秘密警察逮捕。胡文宁同志也受到他们的怀疑,于是被调到六天学校(德寿县)任教。该组织在古潭的印刷所也暴露了,不得不迁至丹浦市陈孟陶同志的家中,并在春安设立了联络站。

1930年5月1日游行示威后,尽管遭到敌人严密控制,但古潭党组织仍然迅速发展壮大,定期举办国语学习班和宣传政策路线的集会。1930年5月初,万海党支部成立,共有5人,潘越昭同志任书记。这是宜春县最早成立的乡级党支部。潘越昭同志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发展组织,并在县内各乡宣传行动计划。之后,古潭还成立了红色农民协会、红色自卫会、妇女协会和青年协会等群众组织。

值国际反帝日(八一)之际,为响应边水(宜安)工人的斗争运动,1930年8月1日晚,在潘越照同志的指挥下,姑潭人民敲锣打鼓,游行至白荣(姑潭),与潘舍、春园等乡配合举行集会,高呼“打倒法国殖民主义和南朝封建王朝,归还土地给农民”的口号。随后,群众游行至姑潭村,展示力量,表明自己的力量。这次游行揭开了宜春人民,特别是姑潭人民斗争的高潮。

1930年10月,宜春县党部代表大会正式召开。潘越照同志当选为县委书记。在县委和潘越照同志的领导下,姑潭人民以及宜春周边地区的群众继续举行示威游行,严厉惩处了一批为敌人充当走狗的地方官员,使当地群众十分恐惧。

1930年底,潘越照同志以满腔热情,克服一切困难,深入县内各村庄、各公社,动员、号召群众参加斗争,发展大批新党员,建立根据地,成为运动的核心。

1930年12月,潘越照同志回到丹长和会通两社建立根据地,却遭到秘密警察包围逮捕,被关押在河静监狱,后又被流放到邦美蜀和多乐等地的多个监狱。面对敌人的残酷迫害,潘越照同志毫不畏惧,毫不动摇,始终坚定不移,坚决斗争,与严酷的监狱制度作斗争,在狱中以请愿、诉求、持续罢工等多种形式参加斗争。

1937年,潘越照同志出狱,回到家乡后,继续任教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后来又发动群众参加家乡的夺权斗争和社会工作。

因年老体弱,于1996年5月7日逝世,享年91岁。潘越照同志的名字和积极的革命生平已为历史和人民所铭记,为家乡和宜春县古潭公社党委在宜静苏维埃运动中取得的光辉成就作出了贡献。

-----

参考:

- 宜春县委史(1930 - 1945),2000年出版。

- 春海公社党委和人民的历史(1930-2005),2005年出版。

- 青茅寺(河静省义春县春安乡)历史文化遗迹简介。

- 和文海公社(河静省义春县古潭社)历史文化遗迹简介。

- 潘越照和陈孟陶同志回忆录,现藏于义静苏维埃博物馆档案馆

据btxvnt.org.vn报道
https://btxvnt.org.vn/chi-tiet-bai-viet/dong-chi-phan-viet-chieu-nguoi-con-uu-tu-cua-que-huong-co-dam-bi-thu-huyen-uy-nghi-xuan-tinh-ha-tinh-nam-1930
复制链接
https://btxvnt.org.vn/chi-tiet-bai-viet/dong-chi-phan-viet-chieu-nguoi-con-uu-tu-cua-que-huong-co-dam-bi-thu-huyen-uy-nghi-xuan-tinh-ha-tinh-nam-1930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潘越昭同志 - 义静苏区河静区委书记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
Cao Trào Xô Viết Nghệ - Tĩ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