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静苏联高潮

潘越昭同志 - 义静苏区河静区委书记

阮文英 - XVNT博物馆 November 3, 2024 18:06

在1930-1931年的义静苏维埃运动中,潘越昭同志为家乡和河静省宜春县古潭乡党委的辉煌成就作出了许多贡献。他是宜春县党委第一任书记。

古潭村是河静省宜春县的一个沿海村庄。这里被认为是独具特色的卡图艺术的发源地。Co Dam 古筝,Ky Anh 拍板——传递和接收全部的爱,忠诚而忠诚”以及传统的陶器制作。科达姆人民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斗争传统。每当国家面临入侵,一代又一代的科达姆人民都会奋起拿起武器,捍卫国家主权。

潘越昭同志(别名灵岱、巴、托如、峰……)于1905年1月2日出生于河静省宜春县古潭乡和文海村(现古潭乡)。他的父母是潘功征先生和苏氏君女士。他和妻子均荣获国家功勋证书。潘越昭同志的弟弟潘越标于1930年至1931年间英勇牺牲,被追授祖国功勋证书。

潘越秋同志(1905-1996)。

潘越昭同志幼时常听父亲讲述他参与潘廷峰领导的反法运动,讲述古潭村村民奋起反抗高额赋税的故事。亲眼目睹家人和亲友因法国殖民者而饱受苦难,潘越昭同志从小就怀有强烈的仇恨敌人的信念。长大后,潘越昭同志在村里教书,经常与古潭村的儒家学者和教师交流,因此他很快就接触到进步书籍、报刊和革命诗歌。

1925年10月,在何辉塔同志的指导下,吴友彦同志(来自顺化,古潭学校教师)、范辉泉同志(香山)、胡文宁同志(来自德寿,长强建学校教师)和潘越昭同志在富立学校(古潭学校)组织了一次演讲,讲述失去国家的苦难,呼吁独立自强精神,起来反抗高赋税……并动员了教师、家长以及邻近公社的一些同情当地民众和士绅。

1927年7月,在河静省普通学校举办的教师专业培训班上,胡文宁同志和胡友彦同志应邀参加会议,并被接纳加入河静省新越党。同时,该组织将他们派往宜春继续教书,并寻找发展运动的途径。

在宜春,同志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聚集了潘越昭、陈士古、陈文欢、黎凤熙、陈秋布等一些思想进步的教师,以及强建、锦林、富立等乡的一些同情他们的当地民众,加入了宜春县爱国者协会。

1927年底,隶属于新越河静总部的法越学校教师阮智秀同志被派往宜春,与吴友彦、胡文宁、陈孟涛、潘越昭等同志取得联系。他在和文海公社组织了一次会议,讨论活动纲领,巩固革命组织,并决​​定在宜春成立第一个新越小组,由吴友彦同志担任组长。后来,在庙南(富立),潘越昭同志在吴友彦同志的带领下加入了宜春县的新越党。

不久之后,1928年1月,宜春省新越党党员人数增至15人,其中5人是古丹党员:潘越昭、陈士古、陈文欢、阮魁、潘叔涛。此时,新越党在宜春省的主要活动是建立基层组织、招募党员、开展破除迷信、启迪人民爱国主义。宜春省新越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为了扩大规模、筹集党费,宜春省新越党组织潘越昭、陈秋布、黎凤熙等同志轮流到省内学习草席编织和布匹织造技艺,然后返回省内教给党员。

1928年底,黎维艳同志(春园乡,宜春)返回文海村,宣传动员青年,并派胡文宁同志和潘越昭同志赴华留学。但当时法国殖民者阻止了两位同志的出国。与此同时,新越党驻荣市总部派遣阮氏金同志(义安)前往宜春,与吴友彦同志协调,以扩大和巩固新越党在宜春的组织。

1929年6月,在吴友彦同志的领导下,新越宜春组织在和文海公社(Co Dam)召集全体成员,宣布其完全改组为印度支那共产党,其中包括胡文宁同志、吴友彦同志、潘越昭同志、陈伯敦同志、陈氏战同志、陈孟涛同志、阮氏金同志。

1930年3月,越南共产党在河静省成功召开建党大会后,河静省委临时书记陈友绍同志前往宜春,与新越大组织的先进党员建立联系并开展工作。1930年4月,在富立(古潭乡)吴友彦教师家中,在省委书记的主持下,召开了宜春第一支部成立会议,接纳了宜春支部首批五名党员:胡文宁、吴友彦、潘越昭、陈孟涛、阮氏金。同时,吴友彦同志被任命为书记。此后不久,宜春县委临时委员会也成立了。

夜里,潘越昭同志前往天田、潘沙、文海、科姆山的公社房屋插旗,并在集市和村官的家中分发传单。

为贯彻省委关于组织国际劳动节(五一)庆祝活动的方针,区委紧急开展组织工作,并给每个人分配了具体任务。潘越昭同志、陈孟涛同志、吴友燕同志等连续多日不眠不休地印制传单、缝制党旗。传单双面印刷,一面是喃字,另一面是国语字,内容如下:打倒法国帝国主义;推翻资本家和地主;反对高税收和剥削;不殴打工人,不虐待农民。1930年5月1日清晨,镰刀锤子红旗在宣安山上高高飘扬,在区政府门口教堂的屋顶上也飘扬着红旗,街道上到处都是白色的传单……

散发传单事件后,吴友彦同志在富立学校被法国秘密警察逮捕。胡文宁同志也受到怀疑,被调往乐天学校(德寿)任教。该组织位于古潭的印刷处也暴露了,不得不迁至丹坡陈孟涛同志家中,并在春安设立联络处。

1930年5月1日示威游行后,尽管受到敌军严密控制,古潭县的党组织依然迅速发展壮大,国民语言班定期开办,宣传政策和方针的集会也定期举行。1930年5月初,文海县成立了由5名成员组成的党支部,潘越昭同志担任书记。这是宜春县最早成立的乡级党支部。潘越昭同志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发展党组织,并在全县各乡宣传行动纲领。之后,古潭县还相继成立了红农会、红自卫队、妇女会、青年会等群众组织。

值此国际反帝战争日(八一)之际,响应义安省滨水工人的斗争运动,1930年8月1日晚,在潘越昭同志的指挥下,古潭村村民敲锣打鼓,游行至白荣村(古潭村),与潘沙、春园等乡的村民会合,参加集会,高呼“打倒法国殖民主义和南方封建王朝,还农民地!”的口号。随后,群众游行至古潭村,展示力量和勇气。这次游行标志着义春省人民,特别是古潭村村民斗争的高潮。

1930年10月,宜春县党代表大会正式召开。潘越昭同志当选为县党委书记。在县党委和潘越昭同志的领导下,古潭村村民和宜春周边地区的群众继续举行示威游行,严厉惩处了一些为敌人卖命的地方官员,令他们胆战心惊。

1930年底,潘越昭同志满怀热情,克服重重困难,到区内各村镇动员群众战斗,招募新党员建立基础,成为运动的核心力量。

1930年12月,潘越昭同志返回丹长、会通等公社建立据点,却被秘密警察包围逮捕,先是被关押在河静监狱,后又被流放到邦美蜀、多乐等地的多所监狱。面对敌人的残酷折磨,潘越昭同志毫不畏惧,始终坚定不移,立场坚定,挺身而出反抗监狱的残酷统治,在狱中以递交请愿书、提出诉求、持续罢工等多种形式参与斗争。

1937年,潘越昭同志出狱。回到家乡后,他继续从事教学工作,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动员群众参加夺取政权的斗争,后来又在家乡从事社会工作。

由于年老体弱,他于1996年5月7日逝世,享年91岁。潘越昭同志的名字和积极的革命生活被历史和当地人民铭记,为祖国和义静苏维埃运动中义春县古潭乡党委的光荣成就做出了贡献。

-----

参考:

- 宜春县委历史(1930-1945),2000年出版。

- 《宣会公社党委及人民史(1930-2005)》,2005年出版。

- 清茂寺(河静省宜春县春安乡)历史文化遗迹简介。

- 华文海公社(河静省宜春县古潭乡)历史文化遗迹简介。

- 潘越昭同志和陈孟涛同志的回忆录,现存于义静苏联博物馆档案馆。

根据 btxvnt.org.vn
https://btxvnt.org.vn/chi-tiet-bai-viet/dong-chi-phan-viet-chieu-nguoi-con-uu-tu-cua-que-huong-co-dam-bi-thu-huyen-uy-nghi-xuan-tinh-ha-tinh-nam-1930
复制链接
https://btxvnt.org.vn/chi-tiet-bai-viet/dong-chi-phan-viet-chieu-nguoi-con-uu-tu-cua-que-huong-co-dam-bi-thu-huyen-uy-nghi-xuan-tinh-ha-tinh-nam-1930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潘越昭同志 - 义静苏区河静区委书记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
Cao Trào Xô Viết Nghệ - Tĩ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