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文林同志——义静苏维埃运动中孟山(昆强)人民的杰出党员
维文林同志(别名坎),1910年出生于昆强县门山乡东库阿(泰和村)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3岁时,维文林应父亲之邀教授汉字,因此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受过教育的人之一。凭借出众的才华、灵巧的双手、精湛的织布技艺和俊朗的发型……年轻的维文林在门山-陆大一带的村庄里都颇有名气。
门山-陆大是一片拥有悠久爱国主义传统和深厚民族认同感的文化底蕴的土地。从蔡浪、郎文宇、关世等参与抗法起义的战士,到众多关于团结、热爱劳动、英雄事迹的童话、传说、民歌……这些都如同清凉的牛奶,滋养着无数爱国儿女的心灵,其中也包括维文林同志。
法国殖民者入侵我国时,以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将人们从低地驱赶到高地,从城市驱赶到乡村,使他们陷入贫困,无路可走。在孟山-吕达村,自1899年起,16户人家就不得不向法国殖民者缴纳人头税和其他各种不合理的税赋。到了1930年,村民们缴纳的税款更是成倍增长。法国士兵及其团伙和爪牙频繁出入孟山村,欺骗村民,欺凌妇女……这些景象深深地烙印在魏文林同志的脑海中,点燃了他心中的爱国之火,等待着觉醒之时,将这火焰熊熊燃烧起来。

1931年初,为了维护正遭受法国殖民者血腥镇压的义静苏维埃运动,中央省委和义安省委决定发展力量,将革命运动转移到西部山区。省委委派义静省财政司司长黎春道同志、黎孟悦同志和阮友平同志作为省委特使,从荣市前往同屈、包村、门山等地建立据点,发展地方革命风格。许多爱国者在此受到革命启蒙,其中包括维文林同志。他成为活跃群众的一员,是运动的核心,积极开展宣传、散发传单、宣扬党的方针和政策等活动,启迪广大群众。
1931年4月,门山公社党支部成立,共有6名党员:魏文康、黎孟悦、魏文贵、魏文行、魏文林、陈银。魏文康同志当选为党支部书记。魏文林同志作为一名党员,日夜辛勤工作,为这片拥有深厚爱国传统的土地——门山——的革命运动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短短时间内,门山党支部虽然只有6名成员,却在门村、包村、东库村、库饶村、克泰村、安村、禄大村等地建立了红色农民协会、红色自卫队、妇女联盟等组织。在维文林同志的积极贡献下,门山党支部直接指挥组建了3支共20人的红色自卫队,负责保卫党的基层和战斗群众。农民协会开展实际活动,动员民众捐赠粮食,支援逃离法国殖民压迫的福山(安山)人民。
在维文林同志的活动期间,他以自己的家为据点,进行联络、开会、藏匿党内干部以及藏匿传单和文件。他还启发妻子范氏珠女士参与革命活动。每当黎春道同志、阮友平同志、黎孟悦同志以及门山党支部成员来到维文林同志家开会,商讨抗议计划、向富人借米救济饥民时,范氏珠女士都会热情接待、殷勤款待,同时负责守卫、保护,确保安全和保密。
在黎春道同志的指导下,门山党支部组织在溪岩石上印制传单和文件。党支部委派了性格沉稳、行事谨慎的魏文林同志、魏文贵同志和魏文行同志执行这项重要任务。魏文林同志技艺精湛,学识渊博,经指导后很快就掌握了石版印刷技术,工作既迅速又美观。每次,同志们都能印制数百份传单,号召人民团结起来斗争,抗议高赋税、重税和各种杂役……传单印好后,在分发到村庄之前,魏文林同志偷偷地把它们带回家,交给妻子藏在篮子里,以免被敌人搜查。
殖民封建政府万万没想到,维文林同志竟以学生身份,多次将理发工具放在头顶,传单和文件藏于身下,深入孟山、禄大等偏远村庄,播撒革命的种子。尽管屡遭搜查,他机智过人,总能巧妙地躲过秘密警察和爪牙的追捕。
1931年8月9日,在中央区党委干部的直接领导下,门山党支部组织了约300人参加的游行示威活动。为了筹备这次示威,魏文林同志和魏文贵同志秘密爬上昆洲榕树,挂起镰刀锤子红旗,并在陆大、库饶、本乔等地张贴标语、悬挂旗帜。伴随着鼓声和欢呼声,示威队伍从白景村出发,途经南博村、库饶、卡庙,到达昆洲榕树,穿过华纳村,最终抵达恶霸巴翁代表团团长的家。在巴翁人民的热烈欢呼声中,他们跑到区里报喜。巴翁家属捐献了500公斤大米和钱财支持革命。红农会向贫困家庭分发了大米和钱财。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人民对党的领导充满信心。维文林同志在这次斗争的胜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他指导群众正确贯彻落实党支部制定的内容。示威游行热情高涨,组织有序,纪律严明,最终按计划取得了胜利。
在孟山(昆强)人民的斗争运动开始之前,法国殖民者为了镇压这场运动而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区长派士兵到魏文林同志的家,把他带到魏文康同志的家。在那里,魏文林同志看到魏文康同志被吊在房子外面,虽然非常担心同志的安危,但仍然保持镇定,平静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这个伊奇就是这里共产党的头目吗?如果他不说,我就杀了他。”他坚定地回答说:“我什么都不知道,你们自己看着办吧,你们杀了康先生,杀了我,有人会拿砍刀砍掉你们的脑袋。”匪徒们害怕了,释放了维文康同志,逮捕了两位同志并将他们带到区里,拘留了一段时间,但没能从他们口中得到任何信息,只好释放了维文林同志并把他送了回去。

秉持着模范党员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维文林同志在家乡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从1945年至1960年间担任过孟山公社起义委员会交通干部、农民执行委员会委员、孟山公社行政委员会主席、昆强县委书记等职务。他还曾荣幸地被派往苏联访问学习。1965年,他与贤良的妻子一起退休回到家乡,与妻子共同为孟山党支部的发展和革命运动贡献力量。
魏文林同志出身于文化和革命传统深厚的孟山地区,是一位才华横溢、技艺精湛的青年,他成为该地区最早的党员之一。魏文林同志为党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和他的家人堪称1930-1931年义静西部各民族革命运动精神、热情和爱国主义的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