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伊村体验式旅游
(Baonghean) - 经过几十年的衰落,位于杜良县 (Do Luong) 的 Tru Son 乡的陶罐工艺村在体验式旅游活动的推动下正在逐渐恢复。
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诺村的气氛显得更加热闹,村道两旁停满了小车。11村阮氏红女士家,喜气洋洋,如同举行婚礼。院子中央,村里许多手艺人正在“表演”,教游客们如何制作陶罐。
柔软光滑的泥块,在母亲和祖母们灵巧的双手下,伴随着转盘、一块布、一个竹圈、一个锅、一个壶、一个罐……这些简单的工具,一个个地出现在众人眼前,令人目瞪口呆。数十人围着工匠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着他们滚泥、铺泥、推转盘的每一个动作。
看完之后,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尝试制作陶罐、花瓶、盆子……孩子们热情最高,直奔陶块,练习翻转桌子、制作鸟形、碗形、盘子形,甚至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工匠们乐于帮助和纠正孩子们,让他们能够自己动手制作作品。洪女士的院子成了练习古老陶罐技艺的场所,吸引了许多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前来参与。
![]() |
手工艺人制作成品。图片:Huy Thu |
每逢旅游团来体验陶罐制作工艺的日子,陶罐村就热闹非凡。从工匠到游客,每个人都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陶村的工匠们兴奋不已,因为几十年来,陶罐生产一度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如今却突然恢复了生机,产品销路更好,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也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陶村,对传统的陶罐制作工艺充满好奇和兴趣。如今,他们可以亲眼目睹、亲手触摸,甚至主动与村民们一起制作陶罐。
阮氏红女士激动地说:“从三月开始,大大小小的团组来村里参观的就有几十个。其中一个团组有近20辆车,80多人,站着看,把我的院子都占满了。他们还留下来,用陶罐煮饭、焖鱼、煮菜,开开心心地吃喝玩乐。这在内村还是第一次。”
筹山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黎春草先生说,目前,该乡有 4 个村(10、11、12、13),共有 60 多户家庭仍以专业制陶和季节性制陶为生。常甲村的两个村(10、11)曾是筹山乡制陶业的中心,现在约有 35 户家庭从事这一行业,仅 11 村就有近 20 户。
11号村村长阮文俊介绍,过去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做陶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陶罐行业陷入危机,做出来的产品无人问津,卖不出去的钱也买不到饭吃,很多家庭放弃了这个行业。近5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陶罐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周山村的陶罐行业逐渐繁荣起来。
然而,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产品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人们主要制作用于烹饪、烧烤、炖煮等的大罐,然后用车运送到各个村庄销售。现在,他们转向制作小罐、中罐、药罐、兰花罐、陶罐等小产品,进口到省内外的商贩、餐馆、酒店、药店等。
随着生产恢复,手工艺村的体验式旅游和学习活动也随之展开。前些年,只有少数人偶尔来手工艺村参观拍照,但现在,通过旅行社接团、背包客栈等各种方式,许多团体、协会和团体来到手工艺村……他们来体验真实的生活,与当地居民一起生活、工作,其中也包括外国团体。
据悉,在游客到来之前,村民们已经准备好了所有材料、安排了工匠、布置了场地……游客众多的日子,村里还要动用工匠的家、村里的文化馆、会天寺遗址等进行接待。
![]() |
参观手工艺村的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感到兴奋不已。图片:Huy Thu |
多年来,人们只懂得用心捏制、剥皮、烹煮……制作符合消费者口味的美食。如今,在竹山村工作的人们有了新的使命:为游客“表演”。这也让手工艺人在与游客互动时,动作和姿态显得有些笨拙。然而,游客们能清晰感受到的是人们的热情和开放。
义安师范学院讲师潘青勇女士(33岁)和她的孩子们曾在诺村进行过实践体验,她们说:“我们一行人规模很大,大约80人。到达诺村时,当地人热情地欢迎我们,为孩子们创造各种实践条件。虽然是一个手工艺村,但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尤其是对孩子们来说。” 清章镇文化官员陈氏玉瑶女士(35岁)也有同样的感受:“参观诺村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来了就不想回家。如果当地懂得投资旅游业,这里一定会很受欢迎。”
诺伊村的体验式旅游完全是自发性的活动,所以一切依然保留着当地人口中的“淳朴”和“田园”气息。这项与生产无关的活动,虽然不会给村民带来多少收入,但却为这片宁静的乡村带来了一丝清风。
竹山乡青年联合会书记黎春统先生表示:“青联已与党委和乡政府商讨如何推动诺伊村的旅游活动。近期,乡青联将组织开展面向村内两个中心青联青年的制陶技艺教学活动,支持手工艺人开展体验式旅游。此外,还将指导和建议手工艺村青年建立网站和脸书,在网上推广家乡产品和形象。青联和学校还将积极推动面向当地学生的制陶技艺教学。”
希望在工作人员和人民的努力下,Tru Son 的 Noi 村能很快成为世界各地游客探索义安省的热门目的地。
休伊·舒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