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群众、贴近群众,从基层出发,为人民服务好
亲近人民、加强人民当家作主是义安省各级党委、政府关心落实的重要措施之一,确保有效领导指导,特别是在建设新农村、解决各级困难问题中。
.jpg)
亲民效益
来到隆城乡(安城),参观甲义村的杂货店,我们惊讶地发现,在这个纯农业农村,不仅年轻人,就连老年农民也通过扫描二维码转账来购物。杂货店老板说,不仅她家的杂货店,村里近30家商户都使用这款账户转账应用程序,村里超过60%的居民购物时不使用现金。
深入调查得知,甲义村大力推行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从安装自动开关传感器的照明系统,到小区和80%以上的家庭安装监控摄像头,90%以上的家庭安装了互联网,再到农业生产中采用自动灌溉系统,买卖、缴纳税金、费用等都无需现金……该村文化馆还贴有二维码,方便群众查询安城县和隆城乡的概况。
同样,在范大宗和端大宗两处省级历史文化遗址,也贴有二维码,更新有关这两个宗族以及这两处遗址的起源和发展的信息......如今,传统的甲义村已呈现出现代化的面貌,拥有投资充足、同步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和乡村风景。
.jpeg)
甲义村党支部书记、前线工作委员会主任杨氏禄同志说:这是该村建设“智慧村”的成果,通过贴近群众、贴近基层,多次召开公社和村干部会议,帮助群众理解和赞同;同时成立社区数字技术小组,深入每户指导群众下载和使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包括安装Zalo和Facebook,为该村的宣传工作服务。
在隆城乡,党委、政府贴近群众,不仅要向群众宣传、解释、落实政策,更重要的是倾听和了解群众的想法和愿望,切实解决群众问题,发挥群众当家作主作用。这是确保有效领导和指导的关键,到2023年,使隆城乡达到数字化转型新农村标准。

隆城公社党委副书记、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文德同志举例说,在实施新农村、先进新农村、示范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公社根据群众的合理建议进行调整。例如,计划动员100%的民力修建“明亮、绿色、清洁、美丽、安全”的道路,但当群众提出建议时,公社只支持30%;或者在给村子下达改造、拓宽人行道和升级混凝土路面的目标时,公社根据群众的建议,支持村子修建无人居住的道路。
党委和政府在地方推行政策和行动过程中,总是认真听取和吸收民众的意见,并作出适当调整。
阮文德同志——隆城乡党委副书记、人民委员会主席
为使该社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达到模范新农村标准,隆城社人民委员会主席还表示,从社到村,每一位干部、公务员、非专业人员的实际参与,既是宣传,也是指导人民安装Zalo、Facebook和使用在线公共服务、开通ATM卡、电子钱包、进行非现金支付……,以及排除困难和障碍。
在建设和达到新农村公社、先进新农村公社和模范新农村公社标准的过程中,南江公社(南丹)党委、政府成立了基层指导小组,指派各级干部、公务员负责每一项内容、标准,并到各个村进行指导。党支部书记、3村长邦忠和同志说:如果公社、村干部不贴近基层、不贴近群众、不听取实际意见,就无法处理实际出现的情况。特别是,如果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就放弃,不仅工作会受阻,而且人民对干部的信任也会降低,从而难以凝聚人民的团结和共识。

班仲华同志说,在对3号居民组的道路进行扩建改造时,从2米多增加到7米,第一次群众会议“失败”了,因为各户对共同出资额度意见不一,有的户对道路的感情比较淡,有的户对道路的感情比较深;另一方面,修路工程量大,要砍树、抽池塘水、填池塘土、筑堤坝、拓宽道路……要增加出资额度,而这条路只有15户人家参与,群众不愿意做;村党支部配合公社组织召开了政治系统各组织扩大会议,公社、村干部亲自做了砍树、抽池塘水……等工作,群众看到干部们“用行动说话”,为群众办实事,才同意出资修建这条路。

加强与民众的联系和对话
义安省从省级到基层各党委、祖国阵线各机关、各政治社会组织的领导、指导、管理和运作实践已从行政命令和“行政化”转向加强接触、交流、对话和听取民意,特别是在解决场地清理、处理信访等困难任务方面。
连接义德乡、义孝乡、义兴乡和太和市中心的乡际公路全长近12公里,已获义丹县投资,但未提供任何拆迁补偿。村民们不仅损失了价值数千万越南盾的生计模式、农作物、围栏和家门,还被迫捐献了8万多平方米的土地。2一些家庭损失了约 1,000 平方米的土地2道路拓宽从5米到12米,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因此一开始很多人不同意。
面对县“让出”投资项目的机会,当地党委、政府组织了6次座谈会,据义德公社党委副书记郎氏辽同志介绍:在座谈会上,党委、政府除了传达政策、清楚地分析项目效益让群众明白外,还抓住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宣传、解释,群众对此非常赞同。

义德乡党委副书记还表示,通过各村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对话活动,明确和克服了存在的许多问题和限制,如:端正乡干部和公务员的工作态度,革除少数民族村寨的不良风俗和不文明生活方式,新农村建设运动停滞不前等。
除了加强与人民的联系与对话,解决管理、行政、指导政治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和局限性之外,还通过全省各级、各领域的对话活动,加强解决公民的投诉和检举。
英山县县委副书记、人民委员会主席黄权同志表示:“通过多方参与的对话,明确‘三个方面、一个字’,查明困难和障碍,查明原因,明确各方责任,从而就如何解决问题达成共识,创造效益。” 得益于此,英山县2020-2025年任期开始至今的信访处理率已达98.3%。通过接待群众、处理公民信访投诉的成果,有助于增强人民对政府真正关心人民利益的信任。
英山县信访办结率高,是因为该县执行程序严格,加强“三方一句”对话,明确责任,尊重群众合法权利。
黄权同志——县委副书记、安山县人民委员会主席

亲近人民、加强人民当家作主不仅是提高党委、政府领导、指导、管理和施政效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增进团结、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动力,同时增强人民对党和国家的信任。
实践证明,当政府和社会政治组织真正倾听和理解人民的想法和愿望时,人民就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觉贡献力量、智慧和资源,实现共同目标。这是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正在最有效运用的经验,为促进全省全面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