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摇篮里的“红色家庭”
(Baonghean) - 吉万 (Thanh Chuong) 是革命摇篮之一,拥有许多具有丰富爱国传统的家族和家庭,其中包括陈有黄先生 (通常被称为万先生) 一家,他们有 4 个孩子,在党成立初期就加入了党的队伍。
![]() |
陈友营先生儿媳、清章县委干部范氏桃女士回顾了吉万县的革命传统。 |
我们来到12号村,村里村民、陈友家族的后裔以及远近的朋友都欢聚一堂,在陈友黄先生(当地人也称他为万先生)的旧屋檐下,欢聚一堂,庆祝原清章县委书记、坚定不移的共产党员陈友营先生(万先生之子)诞辰110周年。
陈有黄先生和詹氏全夫人育有五个孩子(三男两女),依次为:陈氏弟、陈有莺、陈氏雪、陈有营和陈有君。在殖民封建制度下,饱受压迫,生活极其艰难,但陈氏夫妇仍决心要把孩子们培养成好人,成为有用的人,希望他们将来能为国家、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
在众多孩子中,陈友营最为聪明,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坚毅。他早早地从清昌的法越学校毕业,并通过考试考入荣市国立学校。他师从陈富、夏辉塔、陈文堂、陈孟白等名师,并与后来成为革命者的阮进、黄陈探、朱文边等朋友一起学习……在这里,陈友营和他的同学们很快对革命有了认识,并参与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要求当局为爱国者潘佩珠减刑的运动。
随后,他参与学校学生运动,为潘周桢举行追悼会,反对法国殖民者解雇河辉塔教师,并加入兴南协会。他与好友阮进(后任乂安省委第一书记)、黄陈深等创办乂安学生会,领导学校学生运动。在河辉塔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陈友营在昆市场和吉岸公社成立了读书会和兴南支部,成功地组织了斗争,帮助吉岸公社人民收复了被地主霸占的土山冲积地。
1927年,经阮氏明开介绍,陈友营参加了青年协会举办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方法培训班。1929年,印度支那共产党成立后,乂安学生会成立并积极开展活动。在阮风色同志的领导下,陈友营及其同志创办了《新生报》,旨在宣传和鼓励荣市及本省各县学生的斗争运动。
法国殖民者发现后,将革命积极分子逐出学校。被开除后,陈友营回到家乡,召集了30名吉岸公社热血青年,在溪长建立了耕耘营。这里既是生产场所,也是练武、读报、学习政治的地方。陈友营的耕耘营不仅吸引了清章县的青年,也吸引了荣市、南丹、宜禄等地的青年和学生。1929年11月,印度支那共产党吉岸支部成立,陈友营被推选为支部书记。
越南共产党诞生后,万先生家成为革命活动的基地,许多临时地区和省党委干部都在这里吃饭、睡觉和工作:阮风色、黎越传、黎春道、阮莲、阮平……更值得一提的是,家里的5个孩子都积极发动人民参加抗法斗争,其中4人在1930年至1931年间成为党员。陈友营是清章县首批党员之一,曾任吉银总支部书记。
陈友莺和陈友君是红色自卫军的指挥官,负责保卫根据地、镇压叛徒。陈氏雪是清章县最早入党的女性之一,积极参加义静苏维埃运动的示威游行,发动群众进行激烈斗争,迫使岛岸站的30名士兵撤退到其他地方。陈氏雪是1930年9月1日吉岸公社示威游行中,高举镰刀锤子旗领导游行的女战士。
1930年五一游行示威之后,万先生一家被法国殖民者列为危险分子,因为他们有四个共产党员子女。1930年至1931年两年间,法国殖民者三次派士兵搜查并烧毁了他们的房屋和财产,但陈友黄先生和他的妻子仍然拒绝透露任何消息。胆小的敌人俘虏了陈友营先生的妻子和四岁的女儿,但这并没有动摇或削弱万先生一家的意志。
革命风暴来临前,法国殖民者残酷镇压,将革命运动淹没在血与火之中。省委、县委、区委领导班子的许多同志被敌人逮捕。1931年1月,陈友营先生被义安省委任命为青章县委书记,直接领导人民反抗敌人白色恐怖政策的斗争运动;1931年4月,他调任省委委员。
1932年2月,他回到六山,建立了英清党支部。英清党支部是义静苏维埃运动时期,青章党支部和英山党支部中最后几个支部之一。黎越策、黎春道、萧海等同志相继被捕,但陈友营仍然坚定地鼓励剩余的同志们隐居在森林里秘密行动,等待时机。
1932年6月,陈友营遭伏击、被捕、拷打,从清章监狱被关押至荣市监狱,但他无力对抗这位坚定军人的精神。最终,法院判处他终身监禁,并把他流放到劳保监狱。与陈友营一起被判处终身监禁的还有陈友营的另外两个儿子陈友莺和陈友君,他们也都被判处终身监禁,并流放到邦美蜀监狱。陈友营的妹妹陈氏雪也于1931年在多良被捕,并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那些年,詹氏全夫人(已故万先生的夫人)像商人一样,不远万里地探望狱中的子女,为被囚禁的革命战士们注入了力量和战斗力。陈友营和他的兄弟、同志们始终保持正直,坚定立场,提出了“把帝国主义监狱变成革命学校”的口号。在狱中,他利用机会向兄弟们传授文化、政治知识和斗争方法,鼓励大家反抗狱警的阴谋,并组织他们绝食抗议,迫使他们屈服。
1941年3月,陈友营和其他119名囚犯从邦美蜀监狱被转移到达敏监狱。法国殖民者的目的是用饥饿、寒冷、疾病和酷刑来消灭这些忠诚的共产党员。这些杰出的人士不愿接受监禁,总是想方设法逃脱,继续他们的活动。
![]() |
吉文乡干部群众共同观看陈友营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献。摄影:Dao Tuan |
1942年12月5日夜,陈友营与他的同伴张文灵、阮道和朱惠巧妙地欺骗了狱警,逃出了达敏监狱。尽管被敌人发现,但四名共产党员凭借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历经数月,穿越森林,趟过溪流,终于找到了返回家园的路。回到吉湾后,他伪装成一名林木和土特产商人,欺骗敌人,在吉岸乡以及青章县和安山县的其他乡重建革命根据地。
1945年4月5日,陈友营从永江根据地前往江山途中,遭遇法国士兵的袭击。在国家即将获得独立之际,他被枪杀身亡,留下了贤惠的妻子和尚且不识父亲的幼子。1945年八月革命后,陈友莺和陈友君同志越狱后继续工作,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们是深受同志和同胞爱戴的老革命干部。
万氏家族的子孙永远引以为傲,决心以先辈为榜样,成为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陈明正先生(陈友营同志的独子)是一名医生,现任国立经济大学法学院院长(已故)。儿媳是范氏道夫人,曾任越南钢铁总公司副总经理;陈友芳、陈友芳、陈氏如祥、陈友术、陈贵胜……兄弟姐妹们都是警察、公务员和企业家,始终牢记传承家族传统,感恩祖国,为修建桥梁道路捐资数十亿越南盾,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不愧是革命子孙。
丛健 - 道团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