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抵抗号召》中的军事人文价值观
70年后,他的“全民抵抗号召”永远具有现实意义和军事价值。
胡志明主席1946年12月19日发表的《全民抗战号召》如同“呼喊”,号召全民族共同抗击法国殖民主义的侵略,但它蕴含着丰富的人道主义和人文价值——军事人道主义。70年后,他的《全民抗战号召》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并始终保持着这一价值。
![]() |
1946年12月19日,胡志明主席发出全民抗战号召。(图片:越通社) |
“嘿……”这个词出现了三次,具有三种不同的含义,但其统一精神是宣布紧急、突发和危急的情况,以唤醒人们的意识;将每个越南人的态度、良知和意志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一句的“嗨”字意为:“嗨,全国同胞们!”这句话与宣告国家和人民大局的紧迫性的内容相联系。其次,它明确指出并肯定了我们民族的人道主义精神:“我们要和平,我们必须做出让步。但是,我们越让步,法国殖民者就越是蚕食,因为他们执意要再次占领我们的国家!”
党和胡志明主席领导的革命事业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的阶段,但从未像1946年底那样“命悬一线”。与此同时,我们的民族面临着英国军队、蒋介石军队、法国军队以及国内新兴反动党派和势力等诸多敌人的威胁。他们都密谋破坏革命,推翻年轻的革命国家政府——越南民主共和国。在民族和民族命运最艰难、最关键的时刻,胡志明主席代表党中央发出了《全民抗战号召》。《全民抗战号召》的价值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但其中最突出的是“军事人文价值”。
“要和平”、“要宽容”、“要更加宽容”这些词语,体现了不希望战争发生的精神,阐明了妥协到底才能实现和平。
这种精神与法国殖民者的阴谋和态度相呼应,更加凸显:“法国殖民者不断侵占我们的国家,因为他们决心再次占领我们的国家!”。“不断侵占”和“决心再次占领我们的国家”这些词,把整个民族、每个越南人都逼入了两难境地:一是抱臂低头,重新沦为奴隶;二是战斗到底,争取自由和独立。
面对这两种选择,胡志明主席用一个字“不!”坚定地肯定,明确表达了他选择与敌人决一死战的道路。“不!”字在句中如同“扳机”般,对现有的精神状态具有“扳机”的价值,通过每个越南人在侵略威胁面前的觉醒,其价值将成倍增加。这决心就是:“……我们宁愿牺牲一切,也不愿失去祖国,也不愿沦为奴隶。”通过“不!”字的表达艺术,胡志明主席将全民族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决心推向了顶峰。
这些主张是:“我们必须站起来!”;“无论男女,不分宗教、党派、民族,不分年龄,不分青年。每一个越南人,都必须站起来,与法国殖民者战斗,拯救祖国。”“每一个人”这个词很容易理解,很容易被人们理解,也意味着在拯救祖国的战斗中,没有人会被排除在外。
全民抗战的号召也为每个人指明了与敌人斗争的具体方式:“有枪的就用枪,有剑的就用剑,没有剑的就用锄头、铲子、棍子、棒子。每个人都要为拯救国家而斗争,反对法国殖民主义”;“为了保卫国家,我们必须流尽最后一滴血”,这些号召清晰地展现了坚定的意志,具体的执行方式,不容任何例外。这些内容,虽然表述浅显易懂,但对革命精神却有着极强的鼓舞作用。
全民抗战号召迅速深入我们每一个人的意识、意志和决心。号召精神是爱国抗敌传统中军事文化价值观在新时期的转化和升华。“南国山河南德古……”(李朝)的传统,陈朝元老在奠基大会上“坚决战斗”的口号,特别是陈国俊的“勇往直前”的口号,阮廌“人道之本在保民安,军队出征先除暴”的思想,以及“战斗起来留长发,战斗起来牙齿洁白”(光中)……的速度精神,都铸就在胡志明主席的全民抗战号召中。
全民抗战号召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源自传统深厚、全民广博、时代高度的越南人道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力量。因此,它成为在奠边府战略决战中击溃法国殖民远征军长达九年的物质力量。
全民抗战的号召已持续70年,但其普遍价值以及越南的人道主义和军事价值观始终未变,是永恒的、永远适用的。
当前,敌对势力仍未放弃将我国民族重新带入新一轮奴役的阴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以及“自我演变”和“自我转化”的危险,使我全党、全民、全军面临新的形势,我们必须继续弘扬胡志明主席抗战号召的价值,使其与时俱进。当前,我们正集中精力有效、高效地克服和抵制政治思想、道德、生活方式的堕落,以及“自我演变”和“自我转化”的现象。十二届四中全会决议精神:“全政治体系必须参与”,即每个越南人都必须切实行动起来。
当代人有理由为父兄们贯彻落实《全民抗战号召》、取得胜利的英雄传统感到自豪,同时也要清楚地展现对国家历史、现在和未来的责任。作为越南人民,我们有责任在党的领导下,凭借全民族大团结的力量,防范和抵御这些危险,将人文精神和人性提升到新的高度,胜利实现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目标。
据VOV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