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农留在茶区的解决方案

September 3, 2013 23:18

义安省茶园总面积达8000公顷,茶树在中部山区已证明其功效。然而,在原料产区,茶树购销竞争加剧,导致原料人为过剩与短缺的矛盾局面。这不仅损害了茶农和茶商的利益,也影响了义安茶叶品牌。

(Baonghean)-义安省茶园总面积达8000公顷,茶树在中部山区已证明其功效。然而,在原料产区,茶树购销竞争加剧,导致原料人为过剩与短缺的矛盾局面。这不仅损害了茶农和茶商的利益,也影响了义安茶叶品牌。

“漂浮”茶的成分

在普遍的经济困难面前,义安省茶叶出口额仍然实现了正增长,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然而,在我省的茶叶原料产区,有一个现实值得深思。那就是,尽管国家给予茶农投资和关怀,但他们对与公司下属企业合作的兴趣并不大。我们直接去了清迈乡(Thanh Chuong)的茶叶原料产区。整个乡总面积约400公顷,加上清迈茶叶加工服务企业的214公顷茶园。清迈乡人民委员会主席裴文胜先生表示:“全乡茶叶产量在11.5至12吨/公顷/年之间,每年鲜芽产量约为4800吨。清迈茶叶企业所在地区的茶叶年产量超过2000吨。” 然而,一个矛盾的情况发生了:清迈茶叶加工服务企业的茶叶加工厂日产量只有12吨,却仍然缺乏原料。

企业经理陈国庆说:“每年我们努力的时候,企业只能收购该地区茶叶产量的三分之一。如果不加大对工人的指标落实力度,收购情况会更糟。2012年,总产量超过2000吨,企业只收购了600吨。” 那么,该地区剩余的茶料都去了哪里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直接去了清迈茶叶加工服务企业的茶料区。

采访了三队工人黎氏娣一家,她正和家人一起打包茶叶芽,准备进口。她透露:“如果天气好,我们家一个月采茶一次,如果天气不好,采茶周期就长达一个半月。这期间,我们家要雇人施氮肥三次,年底还要‘花’掉大约500公斤氮肥来给茶叶施肥。投入成本相当大。同时,企业收购茶叶的价格一度比私人加工厂高出十几倍,所以我们家只按合同数量一部分卖给企业,一部分卖给私人加工厂,这样既能赚钱,又能弥补人工成本。” 同一天下午,我们仅观察了30分钟,就看到企业里许多人,把一袋袋茶叶芽高高地扛在头顶,不断地前往胡志明路上鳞次栉比的私人加工厂。

因此,茶厂工人将茶叶卖给私人加工厂的常见原因是,茶厂的收购价格跟不上私人加工厂的价格水平。相反,从顾客的角度来看,私人加工厂更愿意从茶厂工人那里购买生茶,因为由于采用了正确的技术流程,茶芽的质量比民间茶芽略胜一筹。在清迈乡,目前有11家私人加工厂,总收购和加工能力约为100吨/日。

例如,位于南山村的阮文阳先生家的Duong Thich茶叶加工厂拥有一条日产鲜芽高达15吨的生产线,比企业的生产线更现代化。我们到达时,回转窑正满负荷运转。茶叶加工厂老板Duong先生说:“这条机器设备生产线是合作伙伴提供的。我们每次为合作伙伴进口货物后,都会从机器投资中扣除一部分收入。我们努力采购和加工,以维持自身生存,并解决茶农的产量问题……”


位于 Thanh Mai - Thanh Chuong 的 Duong Thich 私营企业的现代化绿​​茶加工生产线,日产量为 15 吨。

同样,在雄山乡(Anh Son),也有3家生茶加工厂在运营,总加工能力超过30吨/天。雄山乡的茶农大多以每公斤3300越南盾的价格将茶芽卖给雄山茶叶加工服务公司。而私人单位的收购价格约为每公斤3550越南盾。雄山乡(Anh Son)党委书记陈德珠表示:“雄山茶叶原料区是由乡政府与义安茶叶发展投资有限公司(LLC)合作建设的,投资形式包括种子、肥料、集约化种植技术等……从2001年起,雄山茶叶加工服务公司每年都会与茶农签订茶叶收购合同。然而,随着私营茶叶加工厂的出现,买卖双方竞争加剧,对历史悠久的生茶区构成威胁。”

在清迈(Thanh Chuong)和兴山(Anh Son)地区,许多私人茶厂纷纷涌现,与义安茶叶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茶厂争夺茶园。然而,在位于安山(Anh Son)甘山乡仁仙村的十月茶叶加工服务企业,茶农的命运却很不确定,因为十月茶叶加工服务企业没有加工厂。记者联系到这家企业时得知,企业总部是三排四层的房子,即使在工作时间大门紧闭。整个企业只有保安阮文利和他3岁的儿子值班。十月茶叶加工服务企业的前身是安山县青年志愿者-建筑工程队,被授予会山、会山、祥山和甘山等乡2000多公顷土地的管理和使用权。

自2007年起,十月茶叶加工服务企业接管并正式运营。然而,自接管以来,由于缺乏加工厂,村民的生茶大多只能出售给其他企业或私人机构,价格不稳定,导致茶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甘山乡仁仙村的阮氏探女士抱怨道:“我家的茶叶销路不稳定,价格随商贩的购买力而波动……”由此可见,在一些茶叶原料产地,存在着一些矛盾现象,如果不及时解决,将对茶农、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造成双重损失。



人们采摘茶叶。

需要协调利益

义安省茶叶总种植面积达8000公顷,而义安茶叶发展投资有限公司(LLC)的加工厂仅能满足该公司近3000公顷种植面积的加工能力。因此,呼吁建设和发展更多国有和私营加工厂对于创造竞争环境、为茶农创造产量至关重要。清迈乡人民委员会主席裴文胜先生表示:“私营企业为解决茶农的产量问题做出了贡献,因为清迈茶叶加工服务企业的产能有限……”。毕竟,胜先生的评估完全有道理,但是,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许多茶叶加工厂在获得营业执照后,并没有按照省人民委员会的茶叶加工规定,建设茶原料区或与茶农签订合同,以满足70%的原料需求。

事实上,过去,一些私营加工厂“空降”到茶厂、地方政府和民间建立的原料区。这些加工厂出现得比较晚,为了获得生产原料,私营企业抬高价格,打破了茶叶行业的普遍价格水平,吸引卖家,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竞争优势,但这不可持续。 兴山公社(Anh Son)党委书记陈德珠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表示:“问题不在于封锁河流和市场,不在于区分经营形式,而在于管理者在发放许可证时,是否需要明确审核企业是否符合经营条件,例如是否建设原料区或签订了原料保障合同,是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是否在生产现场保持环境卫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此外,由于采取“抢购”方式,即不签订具体合同,当市场价格下跌时,茶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私人机构停止收购会带来诸多风险因素。现实中,在清迈乡(Thanh Chuong),前几年就出现过这样的现象:茶叶价格一度跌至每公斤1.8千元,而当时私人工厂却不收购,茶农生产的茶产品也停滞不前。

价格控制机制

不仅私营茶叶加工厂的运营需要调整,被视为茶叶产业核心的义安茶叶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也需要更灵活的收购价格管理机制。该公司需要让成员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计划中部分或全部掌握主动权,以使企业和私营工厂的收购价格之间不会出现太大差异。因为目前,据义安茶叶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规划与农业工程部部长丁文协先生介绍,该单位正在根据上一年年底的平均售价制定下一年度的价格计划,并允许根据市场波动对价格计划进行5-10%的调整。

例如,该公司2013年制定的价格计划是CTC茶(精制茶)2800越南盾/公斤,绿茶3000越南盾/公斤。茶价上涨后,公司也进行了调整,但CTC茶的价格只达到3200越南盾/公斤,绿茶3400越南盾/公斤。如果以目前(8月底)清迈地区个体茶厂的收购价(已涨至4500越南盾/公斤)来算,不难理解本地企业的收购价对卖家缺乏吸引力。这种情况使清迈茶叶加工服务企业在原料采购和管理外销茶厂员工方面面临困境。

在此情况下,从2013年8月到年底,义安茶叶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赋予清迈茶叶加工服务企业“三自”特殊机制,即:原料买卖自主权、产品生产自主权、产品产出自主权。因此,8月22日,该企业的茶叶收购价被抬高至4000越盾/公斤。“在公司严密监督下,将主动机制移交给企业之前,我们按照公司年初制定的计划进行生产经营。结果,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缺乏主动性,很容易倒闭。在获得“三自”机制后,员工卖给企业的生茶数量反而增加了。”该企业总经理陈国庆先生分享道。

因此,目前茶叶原料产区存在的是一些私人加工厂,这些加工厂不重视对原料产区的投资,愿意抬高价格,茶价下跌时他们就不收购。同时,作为核心单位的义安茶叶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旗下企业缺乏灵活的收购价格机制,因此无法吸引茶农。

这造成了茶叶原料市场混乱,人为地出现过剩和短缺。现在的问题是建立合理的茶产业发展方向,协调茶农和茶企业的利益,为义安茶叶品牌创造可持续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将国家管理与工厂和加工企业积极、有效、可持续的参与紧密结合起来,茶农要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生产,并在价格波动时配合投资和加工单位。


文章和照片:THANH DUY - NGUYEN SON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茶农留在茶区的解决方案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