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党的十四大文件的评论:新时代党的人民力量理论的发展
在全国人民热情参与对党的十四大文件草案发表意见的氛围中,作为人民意志和愿望汇聚的阵线工作者,义安省委常委、祖国阵线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阮廷雄同志就“建设和实施2035年伟大民族团结战略,2045年愿景”政策发表了深刻见解。



越南革命史证明:我们民族的一切胜利都源于人民的力量,源于全民族的伟大团结。胡志明主席曾说过:“没有人民,忍受要容易百倍;有了人民,战胜要难千倍。”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是我们党多年来始终坚持和发展的“人民是根本”、“人民是一切发展成就的主体”这一思想的基石。
提交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草案继续继承和发展这一思想,同时在理论层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首次提出“构建和实施2035年前国家大团结战略,展望2045年”的政策方针。这是一个新的理论亮点,体现了党在国家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对人民的作用、地位和力量的思考日趋成熟。
在对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义安省越南祖国阵线委员会组织了一次民主、公开的咨询活动,吸引了各界人士、知识分子、宗教领袖和社区知名人士的广泛参与。大多数意见高度评价了草案的严谨科学,尤其赞赏其全面系统的方法,体现了党的创新思维。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份政治报告草案中,“越南祖国阵线”一词出现了12次——这一数字不仅具有象征意义,更体现了理论的新高度:党将阵线视为一个集结动员人民的组织,同时也将其视为监督、社会批评、党政建设和完善国家发展体制的积极主体。这也肯定了阵线在巩固民族团结大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确保全社会透明公开和共识方面的战略重要性。

从实践角度来看,草案对越南祖国阵线作用的着重强调,体现了党的领导思想在政治体制权力机制上的一致性:党领导,国家管理,人民是主人;阵线是人民意志与党的指导方针之间的桥梁。这一肯定为各级阵线创新工作内容和方法、凸显团结在新发展阶段的核心作用开辟了广阔的实践空间。然而,实践也表明,阵线和各社会政治组织的监督和社会批评活动仍存在诸多局限。一些地方仍然过于形式化、程序化,与人民的具体生活问题脱节。国家机关对阵线建议的回应和接收机制尚不明确,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执行条件。因此,“批评”有时无法带来政策的实质性改变。正如政治报告草案坦率地指出,这些限制是构建民族大团结战略过程中需要消除的“瓶颈”,这样阵线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的耳目、人民的代言人”,不负民族大团结集团的核心作用。

我完全同意草案文件中确定的“构建和实施2035年国家大团结战略,展望2045年”的政策。
这不仅是对胡志明“民族大团结是确保革命成功的战略问题”思想的传承,也是党的理论思想迈出的重要一步,将民族大团结提升为具有明确目标、愿景、路线图和实施机制的国家战略。民族大团结不再仅仅被视为一种传统价值观,而是要从全面、同步的方向来理解,将其视为经济、文化、国防和外交发展的政治和社会基础,并通过党、国家、阵线和社会政治组织之间的协调机制来运作。尤其要更加明确地将阵线定位为团结的中心,是连接党、国家和人民的政治桥梁,是实践民主的核心力量,是代表和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的机构。阵线不仅要动员和团结各界力量,更要成为激发各阶层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和发展愿望的先锋力量,为巩固信任、增强社会共识——这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做出贡献。




为使这一战略真正落地,我建议在各级政府中,以量化指标和独立监测工具,具体落实“人民知晓、人民讨论、人民行动、人民核查、人民监督、人民受益”的方针。研究并制定由该阵线牵头的国家民主和社会共识落实水平指标,以衡量人民掌握民心的成效。完善社会监督批评活动的法律机制,确保该阵线的建议和批评得到党政机关的公开透明接收、回应和处理。加强对该阵线干部的培训和培养,使其具备研究、整合和运用数字技术把握民意、在数字平台上开展监督批评的能力,确保及时性、客观性、贴近人民群众、贴近现实。
当前时期的民族团结不仅在于“谁与谁联合”,更在于如何让人民真正掌握主动权,使每个公民都有机会参与、贡献并享受发展的成果。同时,这也是在科技成为拓展民主、增强国家透明度和加强国家与人民联系的工具之际,构建每个公民在数字空间中的掌控能力的过程。因此,民族大团结战略需要置于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将“民主实践中的数字化转型”视为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各阵线和社会政治组织在新环境下有效发挥桥梁、监督者和批评者的作用。

可以肯定的是,“构建和实施民族大团结战略”是我党增强人民力量理论和实践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既是党的十四大文件的核心内容,也是全党、全人民、全军为实现“富民强国、民主公平文明”的目标而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精神和政治动力。
从义安这片拥有丰富革命传统的土地的现实出发,我相信,在党的英明领导和各级阵线的积极创造性参与下,民族团结大战略必将成为鲜活的现实,唤醒越南在新时代的力量,建设一个繁荣幸福的国家,一个繁荣幸福的人民。


----------------
梅花(注)——技术:南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