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的建设做出贡献:需要建立接收和回应信息的机制
不仅需要建立接收和回应信息的机制,而且党还需要在接收意见和建议时明确“黑白分明”的原则。
为了继续探究真诚的党建工作与利用党建工作反对政权之间的界限,VOV 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和协会、组织的代表,以明确建立机制和适当方式听取干部、党员和人民意见的必要性。
他们认为,为了不消除激烈的意见,也为了彻底揭露政治投机分子的伎俩,我们党需要建立专门的机制,明确区分“建设”问题和“反对”问题。同时,必须加强各级阵线的监督和批评作用。
![]() |
| 欢迎党的十二大海报 |
《人民报》宣传理论部官员吴王英博士表示,胡志明主席生前始终强调动员人民参与党的建设。他写道:“……我们必须欢迎和鼓励群众诚实地批评干部和党员”,从而“把所有问题都带到人民面前讨论和寻求解决办法”,“依靠人民的意见来改进我们的干部和组织”。
吴旺英博士观察了近期基层党组织内部的自我批评和批评,指出:此类场合提出的意见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过度赞扬,泛泛而谈;二是直言不讳,虽出于好意,但有时却不得要领,甚至有人担心遭到迫害。因此,需要找到克服这两个极端的方法。
“对于真诚的建议,必须建立接收、通知和回应机制,包括在会议上的直接发言或书面发言,都必须有明确的回应。对于同志A和同志B的意见,我们已经接收并妥善处理,让提出建议的人感到自己的意见得到了认可,并愿意继续提出更多建议。否则,就会打击党员提出好建议的积极性。”吴旺英博士表示。
升龙俱乐部(河内退休中高级官员俱乐部)副主席杨玉山先生表示,他和俱乐部许多成员曾多次通过中央宣传部、河内市委宣传部、新闻社、党支部以及基层党委会议等渠道表达对党建设的意见和看法。但他仍然希望并期待“前线”频道能够发挥批评和监督的作用。
“阵线一直注重听取意见,但在当前形势下,阵线需要更加重视。监督和批评是阵线的职责,但必须定期进行,以便党员能够发表意见,”杨玉山先生说。
![]() |
| 阮德先生 |
作为最具权威的监督和批评机构,祖国阵线是否有效发挥了其作用?对此,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常委阮德先生表示,社会监督和批评机制是在越共十大(2006年4月)上提出的。然而,直到2013年12月,中央政治局才通过关于社会监督和批评的决议,明确指出祖国阵线、各政治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应参与党的建设和政府建设,发表意见。但是,即便有了这一机制,民众发表意见的力度也远不及祖国阵线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因此,阮德先生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当遇到需要广泛征求批评意见的问题时,党应该向祖国阵线组织“下达指令”。
“要建设一个廉洁强大的党和国家,人民必须行使参与政策制定的主导权。近年来,阵线党代表向书记处提交的报告并不规律。我们祖辈有句谚语:‘母亲只在孩子哭的时候才喂奶’,虽然这句话用在这里不太合适,但如果我们不定期提醒他们,党,特别是政治局和书记处,很容易忘记很多任务。我从经验中学到的一点是,要‘督促’他们;如果我们认为某件事合情合理、有利于人民,阵线就必须去做。”图克先生这样说道。
![]() |
| 武玉黄博士 |
据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武玉黄博士称,目前党内干部、党员和群众对党的意见和建议接收机制存在根本性不稳定。因此,“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听取和接收机制,并创造条件,促进多维度的信息交流。所有反馈和接收会议都必须有相关部门的反馈。”
“党必须明确划分哪些领域由哪些机构负责监督。你们要与相关机构讨论意见,并作出回应,任何提交给上级征求意见的意见也必须公开。作为本机构,我们认为你们所说的是正确的,我接受。至于其他事项,我也认为是正确的,但必须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不能一蹴而就。当然,也有一些事情,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我不能接受,这些也必须再次说明。”武玉黄博士表达了他的意见。
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已在我国宪法中得到确认,并在党和国家的诸多文件中得到具体体现。因此,在我们党推进落实第四次中央决议、反对退化、自我进化和自我改造的当下,干部和党员通过各种渠道,从中央到基层,坦诚负责地为人民和国家命运作出贡献,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意味着,我们不应等到宪法征求意见等重大活动或党代会召开之前才采取行动,而应建立常态化、持续性的机制,以便我们党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和不足。
尤其是在数字时代,信息干扰不可避免。因此,不仅需要建立接收和回应信息的机制,而且党在接收意见时也需要明确“黑白分明”。只有这样,才能动员全体干部、党员和群众的力量投入到当前的党的建设和整顿工作中。
据VOV报道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