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历史性时刻前的河内
70年前的冬天,胡志明主席撰写了全民抗战的号召,1946年12月19日晚8点03分整,朗要塞的枪声拉开了抗法战争的序幕。
![]() |
1946 年的河内 Hang Dao 街和 Cau Go 街。照片:越南军事历史博物馆。 |
1945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之初,就面临着“生死攸关”的境地。经济陷入困境,国库仅剩120万印度支那皮阿斯特,仍在法国资本家手中。蒋介石军队携带“全金”和“国进”四处挥霍,导致市场混乱。许多地方水灾频发,饥荒肆虐。
“有很多天,我早上醒来,打开门,就看到一辆载满饿死人尸体的牛车经过”,阮仲涵上校(原首都军区副参谋长)回忆道。
越南虽然获得了独立,但却没有一个国家承认它。自北纬16度线起,近20万蒋介石军队开进北方,与反动的越国党和越侨党勾结,掠夺杀戮人民。在南方,超过10万的英国军队以解除日本武装为借口,实际上为法国殖民者卷土重来、再次入侵越南铺平了道路。与此同时,这个新生国家的武装力量仍然非常薄弱。
1945年9月23日,在英国军队的支援下,法国向西贡及南部多处地区开火,正式第二次入侵越南。当时约有60万日军正在等待解除武装的命令,但其中一些人已经为法国扩大在南部的占领扫清了道路。
1946年11月底,法军进攻越南北方,占领了海防、谅山和岘港。12月17日,法军摧毁了河内汉本街和安宁街上首都军民的防御工事,并在龙边桥地区和东门地区造成流血事件。一天后,路易·莫利埃尔将军向越南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占领财政部、解散自卫队并移交河内的安全控制权。
如果上述要求得不到执行,最迟在1946年12月20日上午,法军将采取行动。
![]() |
阮仲涵上校。 |
为长期抵抗做准备的步骤
党中央断定“法国人迟早要进攻我们,我们一定也要进攻法国人”,向全民发出抗战指示,强调抗战战略是全民的、全面的、长期的、自力更生的。全国划分为12个战区,其中河内为第11战区。成立了地区党委、保卫委员会和河内前线指挥部。
1946年12月初,河内的仓库、工厂和武器生产设施被迁移至乡村和山区,以防止战火蔓延。中央党部、政府、国会、前线和总司令部办公地点均迁至越北安全区。河内沦为战场,包括5个国民警卫队营、4个炮兵排在内的武装部队以及自卫队在黄琉城展开战斗。自卫队挖掘战壕,攻破连接房屋的墙壁,并建造了战斗土墩。
1946年12月18日至19日,在河东万福村,越共中央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发动全民抗战。12月19日,胡主席在万福村自家阁楼上撰写了《全民抗战号召书》,并于次日由“越南之声”广播电台播出。
胡主席写道:“我的同胞们?我们要和平。我们必须做出让步。但我们越让步,法国殖民者就越是肆意侵犯,因为他们决心再次占领我们的国家!不!我们宁愿牺牲一切,也不愿失去我们的国家,也不愿沦为奴隶。”
胡主席号召“无论男女老少,不分宗教、党派、民族,全体越南人民都要挺身而出,与法国殖民者抗争,拯救祖国”。他强调:“救国的时刻已经到来。我们必须流尽最后一滴血,保卫祖国。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牺牲,无论抗战多么艰难,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人民!”
1946年12月19日晚8点03分,朗要塞一声枪响,拉开了全民抗战的序幕。
曾参加过12月19日晚朗堡战斗的杜文多先生回忆道:“晚上8点左右,城里的灯光突然熄灭,信号弹齐鸣。排长一声令下:开火。两门大炮发射了6发炮弹,射向内城。这时,来自多方的炮兵阵地和城内士兵、平民同时开火。站在炮兵阵地上,向城内望去,只见一角天空泛着红光。”
![]() |
朗要塞战场,是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拉开了60个昼夜围困敌人于河内腹地的序幕。 |
此次炮击拉开了河内军民60昼夜激战的序幕,目的是牵制城内的法军,为中央政府撤至安全战区创造条件,帮助全国主动准备进入长达9年的抗法战争。
据VNE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