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学生征服全国科技竞赛的征程
“采用粘附和离心技术的多用途细尘过滤器”是义安省学生在2025年全国中学生科学技术研究竞赛中获得三等奖的唯一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黎越术高中的作者团队努力超越自我,自信地展现自我。
将想法变成现实
12A2班的陈德孟(Tran Duc Manh)是第一个萌生这个想法的人。他回忆说,这个想法是他在看天气预报节目时产生的。天气预报说,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细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的比例很高:“造成污染并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之一就是细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而工业排放和交通工具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 “当时我就想,要是能有个装置把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吸走,就能减少污染。” 孟回忆道。

秉持着这样的理念,黎越术高中启动科学创新创意大赛时,这位男生大胆地拓展了思路,出乎意料地赢得了校级一等奖。作为评审团成员,黎明哲老师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富有创意,于是决定陪同孟一起启动省级科技竞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另一位成员是黎南长(11A班)的学生黎南长。后来,长长长负责编程和研发,完成了机器的传感器部分。
在开始该项目之前,作者还研究了市面上的吸尘器,发现目前的吸尘器主要采用两种过滤细小灰尘的方法: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 (Hepa) 或静电过滤器。然而,这两种过滤方法都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成本高、能耗高以及需要频繁更换过滤器,从而带来诸多不便和费用。

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研究团队决定研究“利用粘附和离心技术的多用途细尘过滤器”项目——这是一项新技术,目前尚未上市。这也是团队在研究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他们经历了多次失败和设计变更。与此同时,基于所学知识,许多改进和创新应运而生,旨在提升产品的卓越性能,例如:电离栅、多层除尘块。
经过约9个月的研究、设计、制造和测试,作者团队取得了以下成果:利用新技术制造出效率约为80%的细、超细粉尘过滤器(PM2.5、PM10、PM1.0),优化成本(与旧技术相比降低约10%),且便于清洁和维护。

起初,我计划为交通道路制作一个细小的灰尘过滤器,但范围太大,不可行。或者,用离子电极发生器吸尘时,力太弱,机器的效率几乎为0%。经过研究,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制作一个电极栅离子发生器。离子栅由连接到金属高压模块输出端子的钢丝组成,钢丝交替排列,间距为1.5厘米。
学院还提出了利用聚结技术将细小粉尘转化为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粉尘颗粒的想法。通过相互交流和研究,我们最终确定了聚结离心技术作为最终解决方案。目标是将细小粉尘颗粒转化为更大尺寸和质量的粉尘颗粒,并将其从粉尘气体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从而将洁净的空气排出。
学生陈德孟
陪同学生完成整个实施过程的Le Minh Triet老师表示,研究和创造吸尘器的整个过程100%是学生的劳动。他只负责确定地点、研究空间,并分析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或不可行性。
此外,在制作机器的过程中,如果有学生无法完成的任务,老师就会联系机械师来帮忙,比如切割金属、焊接等。
其实,这个项目里用到的知识点都来自课本,并不算太深奥。Manh 本人是物理学专业的好学生,所以他对理论的掌握很好,并且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
Truong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学生,他研究过大量与该领域相关的文献,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非常富有创造力。在与学生们合作的过程中,我非常欣赏他们的勤奋、努力、热情、创造力、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高度的自我认知。
黎明哲老师
对自己有信心
带着投入和热情,项目完成后,黎越术高中的师生们设定了目标:科技竞赛因此,当得知比赛取消的消息时,三人都感到失望和遗憾。
后来,当教育培训部组织项目评估,选出参加全国竞赛的项目时,张和孟并不相信自己的产品会入选,结果“超出预期”。

学生陈德孟补充道:“我立志要考河内理工大学,所以押注这次比赛,希望能赢得省级二等奖,这样就能直接入学了。但我们从未想过要参加全国比赛,所以当这个项目成为通过省级预选赛的三个项目之一时,我们感到非常高兴。”
据黎明哲老师介绍,从收到系考核结果到完成参加全国比赛的申请,师生只有近一个月的准备时间。
因此,虽然许多其他项目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条件咨询大学和专家,但黎越科高中学生的项目完全是“自主研发”的。

临近春节,距离申请截止日期只有几天的时间,他们三人都“扎营”在导师家中,编辑、处理和拍摄自己的视频以完成产品。
师生们也坦言,相比省赛作品,全国赛作品并没有太多“升级”,主要只是在外观上做了一些修改,让作品看起来“更像样”。
我想,在今年参加全国比赛的项目中,我们的项目可能是投入最少的一个,在设计和形象方面也没有什么需要照顾的条件。相反,我们很有信心,因为这是一个学生自己动手做的作品,从构思、设计到完成,都是我们自己完成的。
黎明哲老师
正因如此,在参加全国科技竞赛时,尽管与许多其他团队相比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但Manh和Truong仍然保持着轻松的心态,对自己的产品充满信心。“科技竞赛汇集了许多精心策划、系统投入的项目,其中不乏与我们想法相符的项目。然而,上述项目采用的技术比较老旧,与我们正在做的项目不同。”Truong回忆道。
在进入决赛前,来自黎越术中学的参赛作者团队表示,他们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具体来说,产品运到胡志明市后,虽然包装非常仔细,但到达后拆开包装时,他们发现防尘过滤器的零件损坏了。为了准备开幕式,三位师生在酒店里熬夜修好它。
进入正式比赛阶段,Manh 和 Truong 的压力非常大,因为他们必须回答评委提出的许多问题:我们只有大约 10 分钟的时间来展示产品,但才展示一半,评委就开始询问实施过程。之后,一整天里,我们都会遇到不同的评委“意外”来到展位,提出各种问题。
虽然没有亲眼见证学生们的表演,但站在展区外的Le Minh Triet老师表示,他非常乐观,因为他知道学生们的作品“一丝不苟”,而且非常扎实,因为这是他们亲手做的。三位师生最大的遗憾,或许是评委提出的英文问题没有及时准备。
我能听懂问题,但因为专业术语太多,没法用英语进行陈述。后来得知评委感兴趣的项目不多,而且都是用英语提问,我感到很遗憾。
学生 Le Nam Truong
.jpg)
充满信心的是,黎越索高中师生的“采用粘附和离心技术的多用途细尘过滤器”项目被评审团授予全国三等奖,是义安省学生在该操场上获得正式奖项的少数项目之一。
多年来,我校科技竞赛备受重视,已举办多届,目的是通过每一届比赛锻炼学生的汇报能力、答题能力、积累经验,力求完美、质量最优的产品。
我们也非常高兴,因为凭借这个解决方案,学校近年来不断有项目入选国家级竞赛。虽然奖金不高,但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鼓励,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也激励着学校的学生们继续努力,发挥创造力,展现科研热情,将书本知识付诸实践。
Thai Phuong Chi 老师 - Le Viet Thuat 高中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