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武贵欢追随胡志明为祖国服务的历程
初冬时节,凛冽的寒风开始侵袭河内的街头。我遇到了武贵友花平女士,她是工程师武贵欢的女儿——武贵欢是1946年跟随胡志明主席返回祖国的四位爱国知识分子之一。
-86fb05bed09c808b347686c7557581df.jpeg)
激动人心的新闻报道岁月
会面地点选在还剑郡光中街一栋小房子的阁楼里——工程师武贵欢在河内工作时就住在这里。墙上整齐地挂着黑白老照片,仿佛见证着往事,将我们带回这位爱国知识分子的记忆中,他曾与国家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
在她的叙述中,武贵友和平女士在谈及她忠诚的父亲时,既难掩自豪之情,也流露出深切的敬意。她的故事不仅是家族的记忆,也是越南人民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工程师武贵欢出生于岘港,但在家乡清松(今清章)的一个教师家庭长大。清松的土地属于原碧好公社,那里是许多著名学者的故乡,如阮林俊、阮林泰、范京维等,以及众多革命家和爱国知识分子。武贵欢自幼便有机会学习,19岁时,家人送他到河内攻读学士学位。

1935年,武贵欢完成高中学业后回到荣市,投身于斗争运动,并担任记者,鼓励同胞们站起来反抗法国殖民统治,争取自身权利。在此期间,由印度支那民主阵线领导的争取自由和民主的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武贵欢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和朋友,创办了一份用越南语、法语和中文三种语言撰写的报纸,名为《印度支那活动报》(L'activité Indochinoise)。报社总部设在荣市德斯泰奈大道41号(现潘廷峰街)。《印度支那活动报》每周三出版,创刊号于1937年1月6日发行。
当时,武贵欢身兼报纸总编辑、编辑秘书和撰稿人数职。他还召集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他哥哥的朋友们一起为报纸撰稿。《东阳花花报》经常刊登具有民主进步思想、捍卫工人权益的文章。正因如此,该报很快被殖民政府的新闻审查机构和法国秘密警察列入“黑名单”。不久之后,在出版了10期后,该报的营业执照就被吊销了。
之后,武贵欢也被传唤到保护国法院(当时越南北部和中部属于保护国)出庭。然而,武贵欢以自己出生于岘港(今岘港)——法租界内——为由,辩称只有第一法院才有权审理此案。这给了他时间拖延,并暂时逃往法国避难。
-f52fbb7ae0d0a98826943f1524377afd.jpg)
跟随胡志明回乡的旅程
1937年中期,武贵欢被迫逃往法国后,一边上学、工作,一边积极参与法国共产党组织的民众运动的政治讨论和集会。1939年7月,武贵欢正式加入法国共产党。
1939年,他完成了机械和电气工程专业的学位,并被法国跨大西洋航运公司(Compagnie Transatlantique)聘用。在那里,他结识了许多越南水手和工人。后来,他加入法越友好协会并当选为秘书,积极致力于联络在法越南人,并呼吁支持和倡导越南独立。
1940年至1946年间,武贵欢还攻读了铸造冶金和专业工程学位,同时在巴黎索邦大学攻读力学博士学位。就在他即将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的前一年,一个转折点彻底改变了他和他家人的生活。
1946年年中,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在范文同同志的率领下前往法国参加枫丹白露会议;胡志明主席也于1946年6月22日至9月18日作为法国政府贵宾正式访问法国……在此期间,作为法越友好协会副会长的武贵欢先生代表海外越南人,热情欢迎、支持并动员各方力量协助代表团访问。他还拍摄了越南代表团在法国的历史影像资料和照片。
-5ad8e55a721774fffbdd333823c4a54f.jpg)
在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接触和支持期间,特别是与胡志明主席接触期间,武贵欢对越南爱国人民所渴望的独立和自由的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枫丹白露会议失败后,胡志明主席回国了。
在离开法国之前,胡志明主席秘密会见了多位杰出的知识分子。1946年9月18日,在载着胡志明主席离开土伦军港的军舰“迪蒙·迪维尔”号上,除了两名随行人员外,还有四位秘密跟随他回国的海外越南知识分子,他们分别是工程师武贵欢、医生陈友拓、采矿工程师武廷琼和机械工程师范光黎(又名陈大义)。

带着稳定的薪水离开西方的爱国知识分子,毅然投身于艰苦卓绝的民族抵抗运动。回国后,他们肩负起建设国防工业基础、服务于抵抗运动的重要任务。其中,工程师武贵焕被任命为中央矿业部部长,负责铸造冶金工业。在他的直接领导下,1948年11月15日下午,第一批来自文治铁矿(义安省宜禄县)的生铁成功冶炼,并以此为基础,大量生产手榴弹、地雷和各种武器,为抵抗运动提供火力支援。

爱国工程师武贵欢以独特的方式铭记了自己为国奉献岁月中的重要里程碑。1948年,为庆祝第一批铸铁的诞生,他将长子(回国后与第二任妻子所生)命名为武贵岗英豪;1951年,为庆祝第一批炼钢成功,他将次子命名为武贵帖行海;1953年,他将刚出生的女儿命名为武贵友和平;1955年,怀着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尽管当时越南仍处于南北分裂状态),他将幼子命名为武贵国雄。
父亲的悔恨,以及两姐妹再次寻觅彼此的旅程
随胡志明主席回国的四位知识分子中,只有武贵焕先生有家室。1940年,他与俄罗斯女友伊雷娜结婚,伊雷娜是一位精通七种语言的语言专家。1944年,他们的第一个女儿武贵越娥出生。
“我父亲跟随胡伯伯回国那天,只有48小时的准备时间。那时,伊雷娜夫人正在巴黎忙于博士论文答辩,所以我父亲只来得及把越娥送到朋友家照看。临行前,父亲拥抱了她,告诉她自己只会离开几个月就回来。没想到,那次告别竟持续了11年,直到1967年他去世,都没能实现这个愿望。”——花平夫人哽咽着说道。

当华平女士提起她的父亲时,眼中充满了深深的悲伤。她的父亲为了国家奉献了一生,将个人情感抛诸脑后。她还提起父亲曾对年幼的女儿许下的诺言,却再也没有机会兑现。“在西方,对孩子的承诺是最神圣的承诺,每个人都必须遵守。我曾对当时还不到三岁的女儿许下‘我会离开几个月,然后回来’的承诺,如今却成了父亲心中,乃至我们全家心中永远无法填补的空缺。”她哽咽着说道。

华平女士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父亲重病在越合医院接受治疗的日子。她回忆道:“那一年我才13岁,父亲住院期间,经常悄悄地拿出一些照片,仔细端详,然后叹息。其中有一张是我哥哥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留学时的照片,还有一张是一个金发小女孩的照片。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好奇,便问父亲,他温和地说——”“这是我的孙子!

看到我惊讶的表情,父亲似乎也意识到自己无法战胜病魔,于是决定给我讲述他在法国与家人分离的悲惨故事。他说:“你还有一个妹妹,现在也在法国。当年我跟随胡伯伯回国参加抵抗运动时,我答应过伊雷娜夫人和越娥妹妹,几个月后就回来。可是……我没能做到。我很抱歉。”
父亲临终前嘱咐我们一定要找到艾琳夫人和越娥女士,告诉她们他一生都受尽委屈。从童年到成年,他都无能为力。即使她们出嫁,如果能有嫁妆,她的地位也会更高一些。可父亲一无所有。他只希望我们能找到她们,只有这样他才能安息。
Vo Quy Yeu Hoa Binh 女士 - 工程师 Vo Quy Huan 的女儿
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华平女士后来决定自学法语,以便找到失散多年的妹妹。她的孩子们也被安排到法国留学,希望能帮助母亲找到失散多年的妹妹。
她说,从父亲的旧文件中找到伊雷娜女士的地址后,她请人代她写了一封信,并附上照片作为证明。信中,她还宣布了父亲去世的消息,并表达了对伊雷娜女士和越娥女士的慰问。
然而,信件并不多,部分原因是伊雷娜夫人年老体弱,后来去世了,而越娥女士则一直保持着疏远的态度。“越娥女士曾在信中写道,对她而言,‘越南’这两个字会让她想起失去父亲的痛苦,要克服过去的伤痛,再次见到兄弟姐妹,对她来说并不容易……”——华平女士回忆道。
-50ef60f16b222f30bdca877994c66a34.jpg)
2000年代初期,当华平女士的孩子们去法国留学时,她终于有机会与妹妹越娥见面。尽管她曾写过很多信,华平女士也去过法国三次,但见面却屡遭拒绝。她们明白,越娥女士无法轻易忘记过去思念父亲的痛苦。
2007年10月,在第四次前往法国的旅途中,花平女士决心要找到她的妹妹。因为她知道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了,她的孩子们即将毕业回家。当她得知越娥女士已经退休,住在距离巴黎约500公里的一个村庄时,花平女士和孩子们决定不事先通知就雇一辆出租车前往那里,心想如果这次她们还是拒绝见面,她们就回家。
那天,这场意外的相遇让武贵越娥女士震惊不已。两姐妹无法否认彼此血浓于水的亲情,泪流满面地拥抱在一起。
-23a7e33a728a613cd2076d1b8ccb7906.jpg)
“最初的激动过后,她问我:‘爸爸工作很辛苦,对吗?’”——华平女士回忆道:“然后我告诉她爸爸临终前说的话,他非常想念伊雷娜女士,非常爱她。爸爸直到去世都一直后悔没能回到她和她母亲身边,并嘱咐她去找她,弥补他生前未能实现的这段关系……”
随后,Hoa Binh 女士在姐姐 Vo Quy Viet Nga 的带领下,参观了一个摆满了书籍、照片和信件的房间,这些都是她父亲在法国留下的纪念品,以及从越南寄来的物品。
如今,姐妹关系已修复,但武贵花平女士心中仍有一件心愿。那就是邀请姐姐一家来越南探亲,在父亲的墓前点一炷香,一起漫步在河内以武贵欢命名的街道上。她还渴望回到父亲的故乡清章,更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这片土地,这片她挚爱的父亲的出生地——他是一位忠于祖国、为国奉献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