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城市化:农民进城做什么?
(Baonghean.vn)- 据荣市报告,各乡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年龄人口总数为49,864人,其中有固定工作的劳动者为46,323人,从事农业部门的约占46%,非农业部门的约占54%。
城镇化导致农民失业
在荣市郊区乡镇,非农劳动力的数量超过了农业劳动力。原因是土地面积日益减少,许多项目都在开垦土地。2016年,农业用地从4700公顷减少到约4000公顷。
![]() |
永新县昔日的稻田如今已成为荣市的新城区。图片来源: |
一些公社的农业生产收入不高,人们就去打工,比如建筑工人、做面条、做糕点、卖食品、洗车、做小生意……让这些劳动者找到稳定的工作,是城市面临的一个难题。
宜富村14号村的阮公宝先生已到劳动年龄。他家刚刚领到了城市建设项目带来的土地补偿款。然而,攒了这笔钱之后,宝先生就没工作了。他每天待在家里,养几只鸡鸭。
包先生说:“我以前做过建筑工人,现在身体越来越差,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同样来自宜富县的非农户乔先生说:“我家没有地了,年纪也大了,学不了手艺,就去当了建筑工人。现在身体不好,很少干活。”
土地收回后,宜德和宜富两地的许多家庭也陷入了类似的境地。一些原本住在市中心(如永新坊)的家庭,由于工作不稳定,每天要去荣市市场附近打鱼、打工,生活依然十分艰难。
城市新农村建设方向
土地征用后如何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是市政府、乡镇政府和民众共同关心的问题,在市议会上也多次受到民众的质疑。
市政府出台了扶持政策,组织了职业培训和学徒项目,但并没有真正吸引到人。他们大多是自己找工作,比如去西贡学美发、学美甲、卖衣服……
“需要是发明之母”,一些公社在土地征用后找到了发展农民经济的好办法。兴化公社人民委员会主席黎文尚说:“兴化许多村民拿到征地补偿款后,买了卡车,把子女送到日本、英国、韩国等国务工。目前,兴化公社出国务工人员已达180人,平均每人每月劳务输出收入达2000万韩元。”
其他人则学习一门手艺或转入家庭农场。然而,农场之间的联系尚未建立,仅限于家庭规模,产品的消费仍然由家庭自行承担。
公社里还有一大批工人(约500人)转行做油漆工,每月收入超过700万越南盾,他们组成小团队,工作起来比较有条理、比较稳定。
在荣市义安乡,许多人仍然“坚守土地”,忠于农业,但他们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提升这一传统生产产业的价值。那就是种植、照料和销售花卉及观赏植物。
义安省金池村的黎氏景女士拥有700多平方米的土地,种植着各种珍贵的观赏植物。作为从事花卉种植多年的家庭之一,她分享道:“我们家从事花卉种植已有几十年了。我们家种植的花卉种类繁多,其中黄菊花在市场上的销量很好。每朵花的价格在3000到5000越南盾之间,我们每年能赚3000到5000万越南盾。”
![]() |
在义安省照料盆景。照片由广安省提供。 |
一些家庭还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养护服务,为餐馆和富裕家庭提供额外收入。黎英俊(Le Anh Tuan)先生是一位观赏植物种植户,他分享道:“我经常种植一些平均价格在100万到200万越南盾的观赏植物,比如槟榔、苏铁等。价格不算太高,但产量比较稳定。平均下来,每月也能帮家里收入1000多万越南盾。”
为了支持手工艺村,市政府和宜安乡已投资修建村内基础混凝土道路,投资新建两座发电站,并建造了一座标准文化馆,总投资近13亿越南盾。同时,还投资近20亿越南盾为金池手工艺村升级改造了排水系统。金福村还投资36亿越南盾修建了一条二级水渠。
2015年,3个工艺村从事观赏花木种植的农户数为350户,但到了2017年已增至400多户,占农户总数的70%以上。人均观赏花木种植收入增长较快,从2015年的3000万越南盾/人增加到2017年的5000多万越南盾/人。
因此,农民进城就业问题在征地后不一定是转业,在产业整合和工业化时期,传统农业通过科技应用、加工配套、品牌建设等方式,可以实现产值的提升,从而开辟出许多新的发展方向。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农民的坚实方向是采用符合市场最高标准和要求的有序模式,注重质量,真正让寸土寸金。
光伏集团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