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电影《父与子》的“巨额”预算
《父与子》是一部普通的电影,没有明星阵容,没有豪车、游艇等奢华场景,但其制作成本却高达近180亿越南盾。这不仅对观众来说很奇怪,对业内人士来说也很奇怪。
制片方负责人介绍,该片实际拍摄时长62天,加上加拍天数,总拍摄时长接近80天,而大多数电影的拍摄周期都在一个月左右。
《父与子》拍摄时间之所以加倍,是因为梁廷勇导演一丝不苟,要求严格,要求剧组从演员到摄影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直到满意为止。演员大多是素人,其中大部分是孩子,但导演不允许出现任何他认为太过幼稚的戏份。
![]() |
《父与子》将于4月5日正式上映。 |
尤其是男孩在草坡上奔跑的那场戏,为了拍得像油画一样美,金色的光芒洒在绿草上,花儿在风中摇曳,除了要请人照料和打理草坪外,每天只有15分钟最佳光线可以拍摄,单单这一场戏,导演就拍了好几天才满意。
尤其是每拍完一场戏,梁廷勇导演都会征求剧组成员的意见,作为检查。如果大家的回答是“还行”,他就会要求大家重拍,直到“好”为止。导演说:“如果发现任何小瑕疵,我会继续拍,直到完美为止……”,这也是剧组每天只能拍一场戏的原因。
对于服装,导演也要求服装设计师选择每一块布料、材质、缝纫图样,从片中盲人的腰带要带回来很多版本,到按照导演意愿绘制的雨衣。
![]() |
《父与子》的人物并不多,但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大约有100个人连续工作。 |
剧组辗转于河江、宣光、河内和西贡之间。影片拍摄结束回到剪辑室后,导演回顾了自然风光,发现仍然不满意,于是命令剧组从河内回到河江,又拍了三次。著名摄影师、人民艺术家李太勇有时不得不对这位同名导演的严格要求摇头。
据导演梁廷勇介绍,拍摄的雨水和洪水场景90%的真实度都达到了真实水平。拍摄地点位于北美明玉山,海拔近200米,拍摄时间长达近一个月。每天,剧组人员都要从山脚爬到山顶,平均耗时30到45分钟。下山相当危险,因为他们必须穿过一条小溪,早上水深可能没过膝盖,到了晚上,水就没过脖子了。
后期制作也耗时颇长——1年13天。梁廷勇导演一丝不苟,将影片带到韩国进行声音后期制作。经朋友介绍,梁廷勇与李东俊(又名李东俊)合作。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合作的是一位韩国著名音乐家,他曾为多部韩国大片创作配乐,例如:《生死谍变》(1999年)、《失去的记忆》(2001年)、《太极旗飘飘》(2004年)、《七号牢房的奇迹》(2013年)、《仁川登陆行动》(2016年)……
李东俊耗时两个月完成《父与子》的配乐。他透露:“看电影的时候哭了,这成为了我创作音乐的灵感。” 不仅如此,这位49岁的音乐人还分享道:“我喜欢陈英雄的《青木瓜味》,现在喜欢梁廷勇的《父与子》。
经过十多年的酝酿(从2007年开始)、两个多月的拍摄(从2015年7月17日至9月25日)、以及一年多的后期制作,梁廷勇导演的孩子终于诞生并呈现在观众面前。
该片参加并入选美国第26届亚利桑那国际电影节、第17届华盛顿特区亚太裔美国人电影节、第6届朱利安杜比克国际电影节、第33届洛杉矶亚太电影节、第50届休斯顿国际电影节、第15届波士顿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国际电影节,于4月5日正式上映。
据VOV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