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过后,义安省不安全的墓坑增加了非洲猪瘟传播的风险。
7 月下旬持续的洪水过后,非洲猪瘟目前正在义安省许多地区迅速蔓延。

在安春乡灵山6村(原安山县),8月的前5天,非洲猪瘟疫情迅速爆发,导致20户人家的猪只感染,扑杀的生猪数量高达20吨。裴登雄先生家受灾最为严重,他们不得不扑杀400头生猪,总重达12吨。“我们向村委会和乡政府报告了情况,安排扑杀工作,但没想到疫情蔓延得这么快。”雄先生悲伤地说。
据灵山6村村长范金豪先生介绍,疫情近日迅速蔓延。7月份全村只有10户人家猪只生病,到8月初,这个数字就翻了一番。

郝先生表示,该疾病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上游地区暴雨和洪水,许多地方被严重淹没,在一些地方,埋葬死猪的坑也被洪水淹没,因此病原体通过水传播到环境中。
上游洪水裹挟着动物尸体,顺着河流和运河漂流,使疫情传播的风险更加严重。“有时,村干部不得不整天守在运河边,收集猪尸,以控制疾病蔓延。”郝先生说。

不仅在安春县,仁和乡(原安山县)也成为非洲猪瘟的“热点地区”。近期洪水过后,该乡26个村庄中有17个出现疫情,扑杀生猪总数高达505头,相当于近35吨。尤其是在沿河低洼地区,如锦胜村、1/5村、河渡村、会林村等村庄,不断发现新的疫情爆发。
仁和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文桂先生表示,该乡境内有林江和昆江两河穿流而过。汛期时,河水水位迅速上涨,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并将上游地区的死猪冲入河中,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洪灾过后,天气酷热难耐,原本抵抗力就已下降的猪只更容易感染疾病。

“这种疾病主要在潮湿地区、水源附近、卫生条件较差的养猪户中爆发,”奎先生说。
据安山农业服务站站长阮仲山先生介绍,近期洪水导致该地区多个乡镇,如仁和乡、永祥乡、安春乡、安山东乡等,遭受严重洪灾。洪水泛滥,携带病原体,并通过河流、溪流和沟渠迅速扩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沿河岸的许多猪圈被淹,导致病原体溢出并被冲刷至下游地区。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虽然许多低洼河岸地区尚未出现猪圈被洪水冲刷或冲走的记录,但实际上,大多数猪圈在深度、压实度、与水源隔离以及防护堤坝等方面均未完全符合技术要求。许多猪圈由于短时间内大量破坏的压力,在田间沟渠、冲积平原和土质松软地区临时挖掘,来不及在汛期到来前进行加固。
根据义安省畜牧兽医厅的建议,非洲猪瘟病毒能在环境中长期存活,尤其是在土壤、水体和腐烂的动物尸体中。如果掩埋坑未经处理和加固,达不到技术标准,一旦持续暴雨,雨水就会渗入坑内,将病原体带入环境中,导致疫情难以控制。

事实上,许多小型畜牧户由于缺乏意识或条件艰苦,仍然偷偷地将死猪倾倒在沟渠、河流中,或暂时掩埋在田边。如果不对这些行为进行严格控制,一旦水位下降,尤其是在天气炎热干燥、猪只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爆发。
目前,拉姆河下游各乡镇也面临着复杂的疫情形势。非洲猪瘟病毒潜伏在环境中,洪水过后,卫生条件和牲畜饲养状况严重受损,极易引发大规模疫情爆发。

据农业与环境厅统计,截至7月底,全省已扑杀近13000头生猪,相当于660吨活猪。义安省畜牧兽医厅评估认为,持续降雨和洪水、极端天气以及缺乏生物安全措施的小规模养殖是导致该疾病迅速爆发并大规模蔓延的原因。
不当处置感染非洲猪瘟的生猪会导致疾病迅速传播,难以控制,并造成严重污染。因此,畜牧养殖户和地方政府需要严格按照非洲猪瘟生猪的标准处置程序进行处置:
1. 翻译报告和确认:
当猪只出现疾病症状或异常死亡时,养殖户必须立即通知乡镇兽医部门采集样本进行检测。在疫情明显爆发的情况下,可以不进行检测,直接扑杀病猪,避免病原体传播。
2. 破坏原则
受感染的猪必须用电击或其他人道方法处死。应优先就地销毁,避免长途运输尸体。销毁地点必须是……
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确保生物安全。
3. 运输和处置措施
运输猪尸体的车辆必须密封,以防止废物溢出。参与处置的人员必须彻底清洁和消毒。猪尸体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掩埋或焚烧。如果选择掩埋,装有猪尸体的袋子必须扎紧,并在运输前彻底消毒。
4. 墓穴规格
埋葬坑必须距离居民区和水源至少30米;深度为1.5至3米;坑底必须撒上石灰粉;装有猪尸体的袋子必须覆盖至少1米厚的土壤,并压实,确保不渗水。埋葬区域必须进行消毒,并张贴警示标志。
5. 垃圾填埋场后的管理
乡级人民委员会负责管理和定期检查墓坑,并及时处理任何侵蚀或疾病泄漏问题。居民只有在获得兽医部门许可后才能重新饲养牲畜。绝对禁止将猪尸体丢弃在自然环境中。
注意:非洲猪瘟病毒可以在环境中存活数月,因此妥善处置和严格控制掩埋坑对于防止疾病传播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