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阮仲协:70年潜心绘画
(Baonghean.vn)——在一个深秋的午后,我再次拜访了我的老师。那栋小巧静谧的房子隐匿在城里一条最繁华的街道上。站在我面前的正是这位老师,一位教过像我一样一代又一代艺术学生的画家。他依然如故,健康、敏捷、精神矍铄,头上戴着那顶陪伴了他几十年的贝雷帽。令我既惊讶又欣喜的是,他身上几乎看不出任何“高龄”的痕迹。
![]() |
| 画家阮仲协的肖像。 |
“我依然非常健康,精力充沛!我对未来还有很多计划。请耐心等待!”——在我询问他的健康状况后,他这样说道。
小房间里散落着各种颜料、画笔和许多画作——都是老师的心血之作。许多作品都装裱好了,有些还在等待完成,还有一些尚未完成。
他指着房间说:“我正在紧急准备70件作品,用于我将于今年11月20日在义安文化艺术学院开幕的个人展览,这也是我70年来对艺术充满热情和生活的一份礼物!”
我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感动和敬佩之情。他是我最早接触的老师和艺术家之一,引导我走上了绘画这条道路。
![]() |
| 画家阮仲协认为:“我画画不是为了让人看到我画画,而是为了让人感受到我们周围生活的美好……” |
我的老师,画家阮仲协,出生在安城县的稻田里,一年到头都在玉米地和稻田里辛勤劳作。据他所说,他从小就展现出对绘画的热情和天赋,这与家里的兄弟姐妹截然不同。
正因如此,在上世纪70年代,当整个国家正经历战后最艰难困苦的岁月时,尽管生活困苦贫瘠,他那贫穷的农民父母仍然毫不犹豫地克服困难,让儿子继续追逐他的艺术梦想。
为了不辜负父母和家人的期望,这位来自稻田的年轻人于1978年满怀热情地前往首都,进入越南美术大学继续他的艺术梦想。这所大学曾培养出众多在越南美术界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先辈,如裴春派、阮潘正、苏玉云、阮嘉智等。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例如:《年轻女子肖像》(粉彩,1971年)。;老农夫(木炭,1972);孙子Thi(Powder,1972);雕塑家(粉末,1974); Ban Thanh Chuong 先生(粉末,1977 年);乡村女孩(粉,1976)...
![]() |
| 作品《团结就是力量》。 |
在学校学习了 5 年,接触了绘画最基础知识之后,这位来自稻田的年轻人多年来一直怀揣的梦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1983年,这位青年毕业后满怀雄心壮志地回到故乡。他全身心投入到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满怀热情地希望用绘画来美化生活,并激励人们积极劳动、生产、建设和发展国家,因此创作了许多珍贵的作品,例如:《磷酸盐厂》(彩色木刻,1983年)、《牛场》(彩色水粉,1985年)、《海浪声》(布面油画,1986年)。此外,他还创作了一些充满诗意和生活气息的画作,例如:《年轻女子》(棕榈,1980年)、《无题》(彩色水粉,1987年)、《候船码头》(丝绸,1980年)、《阮兆》(彩色水粉,1985年)……
![]() |
| 作品《胡志明与苏发努文亲王》 |
自1985年以来,他一直被分配到义静文化艺术高中(现义安文化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他坦言,直接向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传授绘画领域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尽管他日夜辛勤于教学工作,却从未忘记对创作的热情。在此期间,他还创作了数十部极具艺术价值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团结就是力量》《少女与小提琴》《香江》《占婆舞》《为了大海和岛屿,为了祖国》《胡伯伯与苏发努文亲王》《荞麦花》《初秋》……
清晨,我们一边喝着热茶,一边沉思,老师突然对我说:“亲爱的,作为艺术家,我们作画有时并非为了让人看到我们作画,而是为了让人们通过绘画这种独特而极具魅力的语言,感受到我们周围生活的美好。” 我感到无比感动和幸福。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在老师身边永远都是那么渺小。
阮友廷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