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织锦地区
(Baonghean) - 每年这个时候,蒙山乡(Con Cuong)Xieng 村的妇女们都进入了织锦季节,因为婚礼季、节假日和节日即将来临,织锦制品的需求量非常大。整个村庄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欢声笑语,洋溢着边陲之地的宁静祥和……
芒果村的田野已过收割期,成群的水牛和奶牛悠闲地吃草。初冬的寒意中,男人们趁着农闲耕耘,等待着播种的季节,女人们也忙着打零工,增加收入,养家糊口。有人趁着农闲去林间打柴、采竹笋卖,有人下溪捉鱼虾,有人出去打工、赶集……
对于香村的妇女来说,放下农活,不用上山下林、下溪劳作,也不用四处奔波谋生,因为多年来,传统的织锦职业帮助她们就业、增加收入,改善了生活。
![]() |
蒙山手工艺合作社(Con Cuong)的织锦产品。 |
Xieng 村的长者常说,他们的村庄曾经是芒果地区的中心,是官员和村长们居住的地方。因为村庄地理位置优越,背靠巍峨的山脉,面朝广阔的田野,旁边是缓缓流淌的江河。Xieng 村的泰国姑娘大多美丽乖巧,勤劳刻苦,而且个个都精通织布绣花。
白天田间劳作,晚上织布机辛勤劳作,让姑娘们拥有了柔韧的体魄。芒族男人一直渴望娶一位贤惠勤劳的香村姑娘为妻。除了娶到美丽贤惠、勤劳勤恳的妻子外,他们也享受着香村姑娘用灵巧的双手编织的漂亮毯子、枕头和床垫作为嫁妆。因此,织布技艺代代相传,从母亲传给女儿,从祖母传给孙辈,泰国女性的传统服饰也成为了独特的文化特征。
但有时,我们以为祖传的职业会消失,因为人们不再喜欢穿传统服饰。这种情况不仅在Xieng村发生,在泰国所有村庄都普遍存在。就在那时,工业布料涌入村子,花色丰富,价格实惠,对妇女来说非常方便。
因为,完成一件锦缎连衣裙,如果材料齐备,最多需要一周时间,而市面上的衣服只需花费适中的金钱,随时都能买到。那么,织锦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其他收入更高的事情,买几套衣服。所以,门廊前的织布机很久没用来给蜘蛛织网了,很多房子都把它拆下来摆放在地上,梭子的声音也从此渐渐消失了。
老人们很伤心,因为他们的子孙不再对织布感兴趣,也不再对传统服饰感兴趣。他们也伤心,因为这些东西越来越稀缺,越来越贵。他们不得不到处奔波,为子孙的婚礼买新衣服。这是对他们祖先和祖父母的莫大罪孽!
![]() |
孟山手工艺合作社(Con Cuong)的织锦摊位在孟山节上吸引着游客。 |
Xieng村的妇女,从老到少,很多都想复兴织锦事业,却不知从何入手。幸运的是,当时的何氏姮女士(1966年出生)是一位对传统织锦事业充满热情和热忱的人,她站出来发动村里的妇女成立了织锦小组。后来,织锦小组升级为Mon Son手工艺合作社,核心成员仍然是Xieng村的妇女。除了织锦产品外,合作社还出售竹筒饭、凉鱼、黑猪肉等特色产品,招待游客和节日。加入合作社后,每位成员每月可额外获得近100万越南盾的收入,她们可以利用空闲时间织锦、绣裙子,每逢节日和游客多的时候,收入就更高了……
冬至已至,穿梭的声响和欢声笑语驱散了边境村庄家家户户“敲门”的寒意。西恩村目前有近180户人家,其中约50%的家庭拥有织布机。织锦为这里的妇女带来了一笔可观的额外收入,帮助她们维持家庭生活,并致力于实现稳定和发展。
手工艺合作社在帕莱大坝附近投资建造了一座房屋,用于展示产品。许多游客都喜欢用锦缎制作的丝巾、手提包、钱包和手机壳等商品。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芒果地(Muong Qua land)的典型产品,是布玛江(Pu Mat-Giang River)泰族社区的文化遗产。
离开香村前,何氏姮女士又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不久的将来,省里会来评估认定香村织锦工艺村。希望一切顺利,鼓励大家传承和发展这项传统工艺。” 希望在获得工艺村称号的那天,能再次回到这里,见证织锦工艺在“织锦之乡”的复兴。
孔康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