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而著名的 Lam Thanh
(Baonghean.vn)——蓝青山横跨兴富乡、兴林乡和兴庆乡(兴原乡),是越南建国卫国事业中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曾是蓝山起义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义安省的风景名胜区。
从荣市出发,沿着林江边的路线(又称42号堤坝或林左堤坝)向上,经过阮义贵山,我们来到了林青山,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们来到了富茂林青山,那里绿油油的稻田、青翠的玉米地,以及一排排宽敞的新房。
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林青山依然巍然屹立,如同一位“见证者”,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兴衰变迁。站在山腰,放眼远方,一片辽阔,繁华的村庄,一望无际的田野,林河蜿蜒流淌,宛如一条随风飘扬的绸带。远处,山的另一边,是绵延不绝的红岭山脉,宛如一幅水彩画。
![]() |
蓝城山——国家历史文化遗产。摄影:Cong Kien |
想必当年裴杨历也曾立于此地欣赏风景,并在《乂安记》中写下了这句动人的诗句:“山下林江绕,罗江、明江汇入。登高望去,西有红灵山、大顺山,北有大海山、罗岩山,南有天仁山、红灵山,东有金元山、雍贵山,皆与此山相对。河水清澈,树木葱茏,街道紧邻村庄,景色如画,不愧是乂安名胜。”
据史料记载,大越国王南征伐敌、扩张疆土时,常常选择在蓝青山停留,准备粮食、招募士兵。这既与蓝青山位于国道上的重要位置有关,也与蓝青山人民爱国顽强的传统有关。
因此,这片土地上,在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的战争中,既经历了英勇光荣的胜利,也经历了辛酸的岁月。相传,胡朝“乱政”导致国力衰落,国家落入明朝侵略者之手,人民陷入悲惨的奴役境地,外敌将义安变为郡,并选择了林城作为自己的郡县。
![]() |
从蓝青山望去的河流和山峦风光,以及村庄。图片:Cong Kien |
面对此情此景,陈氏家族默默挺身而出,号召民众,为收复故土而战。陈贵圻登基为王(年号忠光)。起初,他的威望尚存,但后来势力逐渐衰落。他只能心怀仇恨,眼睁睁地看着明朝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先们辛勤耕耘的土地。
民间传说和一些史书至今仍流传着陈贵圻派阮标前往林城拜见明朝将领张富,请求封号的故事。张富用尽各种卑鄙的手段,准备了人头宴请阮标,恐吓他。但阮标依然泰然自若地进餐,丝毫不惧,尽管四面都有敌兵把守。
面对大越使者的英勇和不屈,张富及其部下胆怯地杀死了阮彪。起初,他们把他绑在一根柱子上,打算把他扔进河里淹死。但三天过去了,潮水仍未涨起,于是他们把他带到安国寺去杀了他。后来,黎圣宗册封他为义王。
![]() |
林清陵。照片:丛健 |
蓝青山周围的人们敬仰阮标的志向和功绩,建造了一座阮标庙来祭拜他。如今,人们在兴富乡的阮标庙和兴林乡的清烈庙里祭拜阮标。这两座庙都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遗产,是人们表达对这位为国为民牺牲的英雄的敬仰和崇敬之情的地方。
或许,说到蓝城,就不得不提平定国王黎利领导的蓝山起义。起义军执行阮籍的战略,取道上路进入西义安,并取得了初步胜利:“博登之战雷霆万钧,茶兰竹叶青,灰烬飞扬”。
攻占茶兰城(又称茶龙,今奉溪乡昆强)后,起义军沿林江攻占义安城,并以此为跳板,继续进攻演州城、清化城、同都城,向南攻占顺化城,彻底解放了全国。
平定国王黎利击败明朝两岸的敌军后,下令包围义安城,阻断敌军援军,迫使敌军因饥寒交迫而投降。与此同时,军事领袖阮廌多次致函守卫义安城的明朝将领,劝他们投降,以免发生流血冲突。
在投降书中,阮廌分析了形势,阐述了利弊,并坚定了起义军和人民维护正义的坚定意志。陈治、李安和方政等将军相继接受了惨痛的失败,将守卫城池的任务移交给了太福将军。
![]() |
蓝青山峰的一部分。摄影:Cong Kien |
1427年2月,大将军太福四面受敌,无力求援,又惧怕蓝山起义军的强大势力,最终打开城门,率领万余士兵投降。攻占蓝城后,义安获得解放,蓝山起义军兵分五路,向各地进攻,意图收复大越全境。
此事后来被阮廌收录在他的作品《平五大歌》中,文字中饱含着他所有的骄傲:“士气高昂/军队愈发强大/陈治、山寿闻声丧胆/李安、方政屏息祈祷逃脱/乘胜追击,我军收复了西京/招兵买马,收复了同都故地”。
为了表达对这位起义领袖的敬意,民众修建了一座寺庙,并终年焚香。如今,黎太祖(黎利)国王的寺庙依然庄严而静静地矗立在兴庆乡。这座寺庙已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据说,这里是黎太祖围攻义安城时设立指挥部的地方。
因此,在林青山周围有三座寺庙,都是国家历史遗迹,都与保卫祖国的战斗英雄的功绩有关,与林青地名有关。
继续前行,我们试图寻找数百年前残留的痕迹。唯有残存的石块,如同历史的层层叠叠,在时间的浩瀚无尽流淌面前静默无声。但这静默也诉说着许多,那是文化的“沉淀”,是历史传统的骄傲,更是迈向未来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