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黎朝时期义安省的经济与文化

永庆 September 26, 2020 07:21

(Baonghean.vn)——后黎朝时期的义安省,承载着越南400年复杂而艰辛的历史。虽然困难多于机遇,但似乎正是在这一时期,一代又一代的义安人民塑造了民族的品格,积极完善自我,不断走向成熟,为民族的历史文化进程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多次战争

后黎朝从15世纪初延续到18世纪末,其间穿插了数十年的莫朝统治。在此期间,义安省继续着其定居过程,不仅有来自北部清化的越族/京族,还有来自北方的泰族、蒙族等民族;这也是佤族形成的过程。与此同时,随着领土的扩张,尤其是在阮朝时期,佤族也不断向南迁徙。

尽管乂安省已不再是越南的南部边境,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缘政治和安全地位,由于势力的竞争,乂安省仍然是战乱频发的地方。从南北朝到同忠同义王朝,再到西山运动,以及多次反抗朝廷的起义,乂安省的人民饱受战火摧残。“乂安省饱受战火摧残。各县的田地荒芜,人民饥肠辘辘。瘟疫再次爆发,超过一半的人口死亡。人民四处逃散,或南逃,或北逃。乂安省一片寂静,一片荒凉。”(Cuong Muc)

Bản đồ Việt Nam khoảng năm 1760, vẽ bởi công ty Cóvens e Mortier, Amsterdam. Đàng Trong được gọi là Cochinchine.
1760年左右的越南地图,由阿姆斯特丹Cóvens e Mortier公司绘制。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经济陷入混乱。

解放战争结束后,进入黎朝初期,乂安省的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土地开垦得到大力推广,尤其是在沿海和中部地区。黎朝的“五平五农”政策鼓励官员和民众组织开垦,建立了许多新的种植园和村庄,例如:阮熙父子阮淑慧在宜禄和宜春地区建立的种植园;阮边在甘川地区建立的种植园;黎魁(昭忠)在石河地区建立的种植园;阮南模在南丹地区建立的种植园……黎圣宗于1481年允许建立种植园的政策是“竭尽全力耕种土地,以扩大国家的后备资源”(《全书》)。当时的乂安省设有四个办事处:下化种植园(石河地区西南部);德光种植园(北邻银条,南至罗山/德寿);英都种植园(南邻英山地区西南部,南至昆强);演州种植园。种植园工人主要为囚犯、罪犯、驻军士兵和贫民。

灌溉工程受到重视,由河德肃(Ha De Su)担任州县两级堤坝管理、水利管理和农业事务的主管。在乡一级,则由一位乡长负责灌溉工作。得益于此,许多大型水利工程得以兴建,例如:旭渠(Xuoc)、唐渠(琼吕)、美渠(安城)、切渠(Thiet)、香街渠(Huong Cai)、迪渠(兴原)、纳渠(甘川)、乐渠(奇映)。芽黎渠(N​​ha Le)的挖掘和疏浚工程持续进行,一直延伸到南岗(Ngang)山口。

义安省黎朝运河被列为国家级古迹。图片:Nguyen Book

16、17、18世纪,由于政治动乱,义安省农业遭到破坏,日渐衰败,人口分散,土地荒废,农民必须辛勤劳作才能维持生计、缴纳赋税,村落不再像以前那样繁荣。

就手工业而言,黎朝初期,由于政治社会稳定,手工业发展较快。江南地区发展了种桑养蚕、织布、制陶、锻铁、铸铜、木工、织布等行业。沿海地区则发展了捕鱼、造船、织席、制盐、制鱼露等行业。山区则发展了漆器、制陶、锻铁、织布等行业。

这一时期的一些手工艺品具有相当高的技术和质量,例如:Quynh Doi丝绸(Quynh Luu),Nho Lam铁,Van Chang锻造(Duc Tho),Bong市场陶器(Dong/Yen Thanh),Cam Trang(Duc Tho),Thien Loc mat(Can Loc)...一些手工艺村形成了,例如:Nhan Ly,Quynh Doi,Phuong An,Hoan Nghia (琼·卢); Hoang Le(Ky Anh); Dong Mon、Dai Tiet、Ha Hoang...(Thach Ha); Viet Yen、Yen Ho、Hoa Lam(La Son/Duc Tho); Quang Trung、Trung Phuong(Dong/Yen Thanh)...

黎朝时期,乂安的商业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其他社会政治因素的发展而发展。黎朝初期,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贸易规模仍然很小,只能自给自足。黎朝时期,乂安战乱不断,农业停滞,手工业发展缓慢。然而,在全国大势所趋下,趁着列强之间和平相处的机会,商业活动发生了变化。村镇市场体系扩大,越来越多的区级市场开设。凭借天然的河口系统和沿海运河的优势,演州港、会通港、门索港、阮班港等港口得以继续运营。特别是从17世纪开始,位于林江右岸、与林城港相对的富石镇成为乂安的主要商业中心。许多外国船只来此贸易;有一个中国城镇(明香镇)来到这里定居和贸易。

与“四镇”并肩而立的文化

乂安,直至陈朝,仍是一片“营”地,边陲之地,教育水平低下。进入后黎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乂安的教育也随之发展,为这片土地的文化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逐步确立了其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地位。

教育方面,建立了学校,教授识字,学生和识字的人越来越多。黎朝时期,义安省在林城设有科举学校,善读书、考中进士的人越来越多。据统计,黎朝初期,义安省(旧)有51人,莫朝有23人,黎朝后期有68人。在仁钦科举(1590年)中,吴志志父子和吴志和(同城李厝)都中了科举。在平钦科举(1756年)中,黎世进和黎世邦两兄弟(天禄/天禄内)都中了科举。潘辉干一家和他们的两个儿子潘辉一和潘辉温等父子也都中了科举。被誉为科举世家的家族有很多,如:何氏家族、潘辉氏家族、阮辉氏家族……

通往义安的道路(照片拍摄于剑桥桥)。图片提供:Nguyen Thanh Hai

在教育、文学和历史的基础上,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作家和优秀作品。在文学方面,有胡时同的《稻亭诗》、范阮攸的《阳献永胜史诗》和阮辉莺的《阮探花氏诗》。在历史方面,有邓明谦的《越南剑永胜史诗》、阮严的《越南史诗之林》、胡时阳的《忠雄纪录》; Phan Huy On 的《Liet truyen dang khoa khao》和《Khoa bang tieu ky》……在 18 世纪末的义安,洪山文学流派由许多著名作家和作品组成,其中包括许多来自 Nguyen - Tien Dien、Nguyen Truong Luu 和 Phan Huy Thu Hoach 家族的人,例如:Nguyen Nghiem、Nguyen Khan、Nguyen Hanh、Nguyen Huy Oanh、Nguyen Huy Tuu、Nguyen Huy Vinh、Nguyen Huyhao、Phan Huy Ich...

这一时期是毗、夷民歌的完善和发展时期,其中以方瓦民歌和阿道/歌筹民歌最为突出,天文、医药、饮食等民间知识也得以积累和总结。

随着儒家政治思想的兴起,该社群的宗教活动和信仰也日趋丰富。除了佛教和传统的本土信仰外,当时还存在对母神的崇拜(三宫之母和四圣女之母)和基督教。义安省最神圣的四座寺庙:“孔庙、瓜庙、白马庙、七忠庙”均建于这一时期。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后黎朝时期义安省的经济与文化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