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越南青年志愿军建军75周年(1950年7月15日—2025年7月15日):“绿化”边境的人们
目前,义安省有4支青年志愿者队伍驻扎在全省边境地区。进入新阶段,他们成为运用科技进步成果的先锋力量,有效实施合并,精简机构,灵活调整,提高工作效率。
与人类一起坚守土地和森林
在乂安省火土乡火墩村,李巴生(1991年生)、李巴泰(1992年生)、刘玉渥(1994年生)等90后苗族青年被视为克服困难、为家乡致富的精神楷模。
收割了近两公顷山雪茶后,手里拿着整齐的硬币,李巴生高兴地说,他们家每年靠种茶模式可创收约7000万越南盾。
多年来,Xênh先生和顺化、孟隆两乡的人民得到了第八届青年志愿者团在山雪茶品种、种植技术转让和产品采购方面的支持。得益于此,特色茶叶种植模式逐渐形成,为人民开辟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由于常年气候凉爽,加上总队严密的技术支持,茶树长势良好,品质可与许多名茶产区媲美。
为了改进产品,青年志愿者队伍与各部门、分支机构和地方当局协调,建立种植区代码、可追溯性和地理标志,为将山雪茶推向市场做出贡献,实现发展具有高地特色的社区旅游的目标。
2022年,会图乡山雪茶产品被正式认定为省级三星级OCOP标准,为义安高地茶树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机遇,令人欣喜。
.jpg)
目前,会图、芒隆两乡的山雪茶园总面积已达近500公顷,其中已采收近400公顷。
每年,该团队收购所有新鲜茶芽供人民享用。经过初加工和深加工,每年生产优质绿茶2.5吨,其他茶类约60吨,总价值估计近39亿越南盾。潘越历先生 - 青年志愿者第8队队长

青年志愿者队伍不仅止步于为少数民族地区青年和当地民众开辟职业道路,更是总队所在地区诸多困难处境的支持与分享源。
例如,在三泰乡,Huoi Son 村的长期贫困户 Xong Xia Po 先生(1980 年出生)得到了第九青年志愿队的干部和队员的帮助,他们联系了有需要的人,直接资助了工作日和建筑材料,帮助他家建造了一座宽敞舒适的新房子。Vang Mon 村的 Luong Van Ngoan 先生和 Huoi Son 村的 Xong Ba Ly 先生也分别获得了第九青年志愿队提供的 10 只种羊,用于发展经济。

第九青年志愿队队长王中尉说,志愿队所在的三泰乡是边境地区特别艰苦的地区,当地苗族和泰族人民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生产条件有限。
为转变生产思路,该队配合青年村管理委员会实施农林结合模式,如:种植30公顷山雪茶、15公顷红姜、80公顷旱稻……其中,红姜从收购到加工、消费形成闭环产业链,平均每年产鲜姜350吨。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团队投资了从预处理、粉碎、干燥、制粒等封闭式生产线,从而提高了竞争力,并逐步在消费市场站稳了脚跟。
适应创新过程
乂安省祖国阵线委员会副主席、乂安省青年联合会书记阮氏芳水表示,目前,乂安省共有4支青年志愿服务队,分别是:金榜乡第5青年志愿服务队;会图乡第8青年志愿服务队;三泰乡第9青年志愿服务队;那乃乡第10青年志愿服务队。
这些都是我省国防安全的重要地区,少数民族聚居,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还比较有限,但青年志愿军却在他们所在的这片土地上逐渐展现出新的面貌。


为适应创新发展,青年志愿者队伍大胆创新,大力推广科技应用,队伍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农产品深加工机械设备,同时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电商平台对接产品消费。
除了传统渠道外,总队的许多产品如姜黄淀粉、山雪茶、姜黄蜂蜜……现在都在 Shopee、Tiki、Lazada 等电子商务平台上推出和销售……
通过数字平台连接消费,不仅扩大了市场,触达了各地的客户,也提升了曾经被认为是“经济和技术洼地”的高地产品的竞争力。
.jpg)
另一方面,青年志愿者队伍干部队员积极投入建设基础设施,改造多条内部道路,为团员群众农产品生产消费服务。
各小组还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按照越南良好农业规范 (VietGAP) 标准进行种植和生产,并改进当地农产品。这些培训课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成员们安心耕作,并投资于长期经济发展。
.jpg)
截至目前,青年志愿军已持续发展茶园近760公顷,姜黄园18公顷,产值逾250亿越南盾。牛存栏量达2959头,家禽3.75万只。各队承担的护林面积达17684公顷。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义安青年志愿军仍竭尽全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他们积极推行新做法、学习先进经验,与时俱进。
黄文同先生——义安省青年志愿军司令员、青年志愿军第五大队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