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渭河与延河两岸》依然静悄悄的。
11月27日晚,在越南义安省和河静省举行“Doi bo vi,giam”电视节目,纪念vi,giam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0周年。
参加在河静桥头堡中央方向举行的活动的有:国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席潘越良、文化体育旅游部副部长何安峰。
河静省代表有:中央委员、省委书记、省人民议会主席、省国会代表团团长黄忠勇,省委常务副书记陈世勇,省委常委、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省各部门、机关、行业领导代表。

在义安桥的同志有:省委书记、省人民委员会主席阮德忠,省委常务副书记、省人民议会主席黄义孝,省委常委、省警察局长裴光青少将,省委常委、省军事指挥部司令潘大义上校,省人民议会副主席阮如魁,省各部门、机关、行业领导代表。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工匠、艺术家、河静省渭族民歌俱乐部和岩族民歌俱乐部的代表以及来自义安省和河静省的众多民众。

艺术电视节目《Doi bo vi, giam》是河静省与义安省配合举办的“Ve mien vi, giam - 连接遗产精髓”艺术节的开幕活动。庆祝毗罗民歌和延安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周年(2014年11月27日至2024年11月27日)。

节目内容包括风格多样、抒情深厚的渭族和疆族民歌表演,穿插简短的报告和舞台互动,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义安的积淀”强调了义静是一块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土地,自古以来,这里就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底蕴。渭歌和夷歌的源泉,源于劳动、生产,源于与自然和敌人抗争的过程,源于这里人民的爱、智慧和才华。渭歌和夷歌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的语言和表演;因为它们的旋律与乡村生活的节奏息息相关:阳光明媚,雨后春笋般涌现,却又充满着坚强的意志;质朴却细腻;简单却流畅;乐观、凄美却又充满深度和激情……

第二部分“遗产之旅”强调,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年后,维族和夷族民歌通过各阶层、各行各业、手工艺人、艺术家和民歌社的保护和弘扬,日益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如今,维族和夷族民歌不仅在田野间、竹堤上、茅草屋上,以及孩子们的吊床上飘荡,更悄然地在屋顶间流传,代代相传。维族和夷族民歌融入到各个场所,并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让民歌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第三部分“让源泉永流”肯定了故乡的民歌如今不仅是无价的精神产品,更是吸引游客的形象大使;民歌是乂安独具特色的文化,更是人类精髓的体现。乂安人民以芳林故土的传统为荣,今天连接“民歌两岸”,也让乂安人民再次感受到古老的情怀,在传承的征程中,为未来漫漫征程增添更多动力。

